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 17:21高诺王涛魏莉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

高诺 王涛 魏莉

摘  要: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在此前提下,国家对电子信息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山东建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培养出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需求的实用型创新人才,对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多年实施效果说明,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就业自信心等几方面效果显著。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033-03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world nowadays, and the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the strategic, basic and pilot pillar industry of national economy. On this premise, the state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alents, so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cultivate the applied initiative talents is a topic to research and explore urgently for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has reformed and explored the training plan and teaching model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talents majored i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pecialty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industry and regional economy. Implementation effect for many years indicates that the feasible reform scheme has a remarkable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practical ability, as well as self-confidence in employment.

Key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raining plan; the applied talents;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reform

引言

信息技術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行业之一。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电子信息产业的增速就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成为我国抢占国际经济制高点的重要引擎。进入21世纪,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技术得到大幅提升[3]。2009年,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该规划,预计“未来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产业发展对GDP增长的贡献不低于0.7个百分点,三年新增就业岗位拟超过150万个,其中新增吸纳大学生就业近100万人。”

然而在信息高速增长的今天,高新技术发展迅速,人才流动加速。企业为了生存,势必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员工基本技能的培训已转嫁到学校,希望招聘到的应届生能够直接进行专门技术培训后就能上岗,并且有较强的自学和自我提升能力[4]。那么高校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实用型的创新人才,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

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应该遵循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律,根据人才需求类型,确定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方向。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应该是一个凝聚了所有参与者的思想与智慧的共同体[5]。

在对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并对大量电子信息企业调研和座谈之后了解到,目前电子信息相关企业需求的人才可以分为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辅助服务型人才,需求数量呈金字塔分布,如图1所示[6]。

研究型企业主要以电子信息方向政策研究、行业标准制定、咨询顾问、规划测评等工作为主,大约占10%。

应用型企业,在我国数量最为庞大,主要以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技术研发、电子信息项目实施、维护等,包括计算机软硬件和系统集成、互联网相关、电子商务和网游、无线/射频通信研发和维护、电子技术研发和维修、自动控制研发与维护、电子软件和嵌入式软硬件开发等大约占30%。

电子信息类服务型企业,主要围绕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发展、知识、技术应用等方面,面向企业、院校、社会进行普及推广、培训、认证等工作,根据电子信息相关企业的需求,进行企业内训。这部分大约占60%。

根据以上特点,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兴特色、重能力”的要求,分方向、分层次培养学生,主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满足应用型企业和部分服务型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方案设置

通过调研可以发现,在普通高校层次,学生在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检测、质量及设备管理、电子产品辅助研发、产品调试、电子产品销售等方向就业形势较好,但在电子信息技术研发和电子信息智能化技术方向就业难度较大。因此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对应的课程体系在保持之前以电子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基础上,向电子信息技术研发、电子电路设计和电子信息技术创新方向进行靠拢。在此基础上,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包含了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工程实践模块四大教学模块,以“分方向、定岗位、有作品,成人才”为培养目标,主要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模块划分及分布如图2所示。

(一)公共基础及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设置

“厚基础”是本培养方案的要求之一,且是十分重要的要求之一,因此本培养方案制定十分突出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公共基础模块,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现代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政治、英语、数学、计算机和体育基础。在专业基础模块设置中,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电子信息类工科学生必须具备的电基础、信号基础、通信基础及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在两个基础模块的学习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能力与兴趣进入后续专业方向模块的选择与学习。没有前期基础模块的学习,后续方向模块便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在基础模块学习中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专业方向模块的设置

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为解决如何培养具有专业工程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问题,构建“一条主线、两个面向、三项原则、四个突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需要充分考虑行业和区域经济对人才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调整专业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行业优势和区域优势。

鉴于此,设置专业方向时,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设置了信號与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及应用和集成电路设计三个专业方向。这三个方向在课程设置上相互独立,在应用上又相互交叉,同时便于学生在专业综合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时进行分工合作,以最好的专业知识和结合点应用于课题设计及实际产品开发。

(三)工程实践模块的设置

为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和区域经济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本文注重从“工程性”角度改革培养方案,集中体现在工程实践模块的设置及实施上。工程实践模块除了包含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课程设计、开放实验,每个方向模块的专业综合实验、认识实习和毕业设计,还包含校企联合的课程设计、专业综合实验,让学生“走出去”的实习实训,让企业“走进来”的实际项目的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能够强化学生的自主、研究与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就业信心,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

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打造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实现工程型创新人才培养。在大学四年过程中,打造教师科研团队、学生、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如图3所示。整个培养模式遵循“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通道,完成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企业和科研团队“请进来”

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目前企业发展状态、电子信息行业信息、最新科研动态,会邀请电子信息类企业技术人员及高管进入校园,进行新技术讲座,利用企业实际课题,进行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教学以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同时,会邀请学校科研团队骨干人员对学生进行科技前沿讲座、相关课题讲座和毕业设计的指导。

这种“请进来”的方式,让学生从大一至大四循序渐进地对企业发展、行业信息、企业课题有了越来越详细的了解。在大四的时候,对就业有了信心,对未来有了方向,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和今后的发展空间。

(二)学生“走出去”

古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发展状态、行业发展行情和科研工作的具体过程,就得让学生“走出去”。通过学生认识实习环节、开放实验课题、毕业设计环节等,让学生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和科研团队,真正了解作为一个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作为科研团队成员,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方法。这样才能避免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毛病,才能真正让学生塌下身子来,脚踏实地地工作。

四、培养方案和模式的实施

本培养方案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2012年开始实行,在2015年和2018年分别进行了逐步完善和修正。目前依据此培养方案和模式进行培养的毕业生有2012级、2013级和2014级,在校生有2015级、2016级、2017级和2018级。从三届毕业生和四届在校生的各种情况看,此培养方案和模式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效果是显著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入教师科研团队,科研能力提高

自2012级开始,每年都有学生自大二开始进入学校科研团队进行课题研究。课题的研究让这部分学生充分了解到目前所学课程的重要性,同时具备了文献检索、文献阅读、独立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目前每年都有本科生在国内外杂志、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自信。图4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一位大三学生在进行脑机接口实验。

(二)校外实习实训,实践动手能力提升

通过校外实习、实训,工作无论大小,学生都能够认真去做,让每个同学都踏实下来,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图5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积成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认识实习时的场景。

(三)就业自信心提升,就业质量提高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学生对自身、对企业、对行业有了真正认识之后,在就业选择方面,多了一些理智,少了一些盲目。就业率、就业质量和就业后的发展都有了大幅提升。

五、结束语

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为满足国家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要进行切实有效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切实提高大学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山东建筑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说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切实有效的改革对学生科研能力、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都有巨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阮国龙,李忠明,李和平.基于完全学分制的电子信息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A].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311-317.

[2]徐雯娟.电子信息类专业在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设置培养方案和推进学分制的探索与实践[A].2009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会议论文集[C].340-343.

[3]孙云飞,班建民,罗恒,等.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专业建设方案[J].高教探索,2017(S1):16-17.

[4]闫嘉,冯雨晴,王丽丹,等,适应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的本科导师制模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3(7):198-204.

[5]胡强.新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改革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204-205.

[6]阮国龙,李忠明,王九云.电子信息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4,36(3):112-114.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点滴谈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