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应对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策略探析

2019-09-10 17:21杨雅芳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实施策略

杨雅芳

摘  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是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一种办学水平的评价。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关系到高校的生存与发展,高校应将此项工作前置化和常态化,从优化专业建设、构建以专业教研室为中心的多级多面分工合作机制、规范整理和撰写参评材料等几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合理高效地应对本科专业综合评价。

关键词: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专业建设;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057-03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is a kind of evaluation of the running level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in ordina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majors is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arry out specific work from the aspects of preposing and normalizing this work, optimize the construction of majors, and constructing a multi-level multi-faceted cooperation mechanism centered on specialized teaching and research rooms, standardizing and writing evaluation materials in order to deal wit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reasonably and efficiently.

Keyword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指出要大力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目前,各省已经陆续开始启动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如何应对专业综合评价,对地方高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内涵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是针对布点在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开展的评价,依托本科专业建设与评估专家委员会研制的数据系统,采用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以计分的形式,全面客观地衡量各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的水平和状态。专业综合评价的目的是要引导高校建立专业建设和调整的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专业综合评价,使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向教学聚集,进一步巩固本科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组织实施分学校自评及数据采集、专家评审及材料审核两个步骤进行。参评高校在规定时间内在数据系统内上传各项定性及定量材料,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按照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评分标准,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并得出专业总评分,依据评价总评分高低对同一专业在全省范围内排名,并在媒体上公开发布。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主要有以下特征:1. 共同参与:以湖南省为例,除“三本”外,已有3届及以上毕业生的所有本科专业布点的院校全部参与评价。2. 水平评价:对专业办学水平的综合评价。3. 量化评价:对专业办学水平评价的结果以数量形式体现。4. 简化过程:原则上专家不进校,通过网络评审。5. 排名公布:对同一专业布点的评价结果排名并通过媒体公开发布。

二、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意义

(一)全面反映高校教育质量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专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杆,是构成大学发展的命脉所在。专业综合评价是衡量专业建设水平的主要手段,能促进高校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切实关注教育质量、关注学生健康成长,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二)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实施方案》,教育厅将专业评价作为专业设置宏观调控、优势特色专业遴选、招生计划调节、资源分配的主要依据。在评价结果中,对评价排名靠前的专业点给予大力支持,对办学水平低、培养质量差的专业点将限制招生或停止招生。这将有利于深化高校本科专业侧供给改革,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三)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通过专业综合评价,促使高校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适时修订专业教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招生选拔机制,推动招生与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推动高校建立专业办学条件主动公开制度,加强专业质量建设,提高学生和社会满意度。

本科专业评价虽然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显然已经成为评价专业办学状况的主要指标,关系高校的生存与发展,应当引起所有参评高校的重视。部分地方高校本科专业建设起步慢、专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学术成果薄弱等先天不足,在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难以显露优势、困难重重,因此,研究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何组织指导参评专业科学应对,对高校在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获得好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校应对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策略

(一)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现专业评价工作的前置化

和常态化

1. 转变观念。学校要把抓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作为规范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到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重要性,扎实做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各項准备工作。

2. 做好规划。学校做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整体规划,力求规划目标具有清晰度、显示度,规划思路具有科学性、前瞻性,规划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具体性,从而整体推进专业综合评价工作。

3. 构建机制。学校从围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要求,统筹协调好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各方的关系,统筹安排好学校各部门的工作,使各方都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4. 规范管理。以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本科教学的运行和管理,加大教学投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5. 调整政策。高校应对照《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试行)》,调整完善现行的招生就业、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等政策,对符合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参评要求的本科专业重点支持。

6. 督导检查。学校要认真抓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切实履行好督查职责,对重点对象、重点要求、重点环节的反复多系开展督导检查,督促各相关部门把主要观测点各项指标做到位。

(二)以评估指标为导向,优化专业建设,凝练专业特色

表1显示,“生源情况”、“培养方案与模式”、“师资与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教学过程与质量保障”、“培养效果”和“专业特色”7个为一级指标,其中“师资与条件”、“教学建设与改革”等涉及教师的占比达到38%,可见教师的个人素质、教研及科研能力在整个专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一级指标中,权重排在第二位的是“培养效果”,占比达27%,再加一级指标中生源5%的权重,足以说明本科生作为专业培养对象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成长与发展好坏是鉴证专业建设水平高低最直观、最客观的一把标尺。“培养方案与模式”和“教学过程与质量保障”各占一级指标权重的20%和10%,其中包含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质量保障体系均以学校的整体教育方针政策为指南。值得注意的是专业特色,拥有5分的附加分分值,在整个专业综合评价中属于“锦上添花”环节,它是指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形成的育人特色,具体体现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以及产生的社会效益及影响方面。从一二级指标分析,结合各项指标权重,以下几个方面应是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的重点所在: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依据各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反思专业标准、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养要求、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要素之间的匹配程度,征求学生、用人单位等利益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工作。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一环。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实教师队伍;依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各类教学技能培训,真正有效地提升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实施各类教学激励,如教学休假、教学标兵评选等,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3. 重视本科教学工程。本科教学工程的成果是专业评价关注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涉及到专业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精品课程、双语示范课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规划教材等。本科教学工程建设要克服集中在个别优势专业的弊端,扩大覆盖面,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建设。

4. 积极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各专业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制度、专业发展规划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明确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措施;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科学组织评价实施,引入第三方评价,为专业发展构建全方位保障机制。

5. 重视培养效果。以专业综合评价为主要抓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规范和提升毕业论文(设计)的水平;多方位拓展渠道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办学生和社会满意的高校。

6. 凝练专业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秉承“面向未来、适应需要、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理念,及时总结专业办学成果,凝练专业办学特色。

(三)发挥专业教研室的核心作用,以专业教研室为中心,实现多级多面分工合作机制

1. 形成学校、院系、专业教研室与教师个人的四级联动机制。专业综合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收集、整理原始材料到录入申报等环节,若一个部门承担所有工作,则工作量太过繁杂,也无法掌握全局,准确全面地完成。以《湖南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通用指标体系与评价办法》为例,评估指标2.1.2涉及的“课程体系”就包括了思政课程及哲学社会科学课程、必修课与选修课、通识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等,这些就需要其他相关教研室提供数据;又如评估指标1.1.1招生录取分数和3.3.1教学仪器设备值均需要学校其他职能部门提供数据。因此,学校、院系、专业教研室与教师个人要建立四级联动机制,尤其是专业教研室一定要得到学校、院系和相关教研室的支持,方可有效、高效地开展评估工作。

2. 充分发挥专业教研室在专业综合评价中的组织作用。教研室是专业综合评价的具体执行单位,起着承上启下、执行落实的重要作用,负责各类材料的填报,但涉及到要每位教师提供的原始材料、填写的个人信息、提供的课程描述等,如评估指标2.1.2涉及的“课程设置对培养要求的支持度”、“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尤其是一些基础课程的相关描述内容,可组织1-2名教师,统一向相关教师催收。

3. 参评专业所属高校的各部门要协同参评。评价指标中3.1.1的专业师生比、6.3.1就业率、7.1专业特色等与学生有关的数据和材料,需要团学部门做好收集整理工作;3.3.1教学仪器设备值和3.3.2校外实习基地等部分的数据需要实践中心等主管学生实习实践部门的支持,而3.3.3图书与网络课程则需要图书馆和资料中心等予以配合整理完成。

4. 专业负责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钻研指标体系、收集各项支撑材料、提炼专业特色。从多个口径调取相关材料,所有与教师和学生有关的教学、科研、教研材料都可以相互印证、补充,作为专业综合评价的支撑材料。材料并非只限于文字,可以是图片、视频和扫描资料等。不断对定性材料进行修改和凝练,如“专业特色”除了以招生简章、培养方案为参考,还可以从知网的优秀论文中提炼精华。

(四)规范、灵活整理和撰写参评材料

1. 多层次借鉴学习。向已参评的本校其他专业借鉴学习,学习已参评专业的工作方式、方法,借鉴已有的材料,重点了解每项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的整理思路和计算过程;向同批参评的其他专业借鉴学习,每个专业负责人的专业思维和擅长不同,同批参评的校内专业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统一安排,分工协作;向校内外专家学习,校内的教务处分管人员、各专业教指委专家、各院分管副院长在历次检查及座谈会中,均会针对每个参评专业提出修改意见,其中不乏一些扭转性和建设性建议,这些都会为材料的整理和撰写增加思路和亮点。

2. 规范材料的形式。首先要明确材料的规范要求、填报的格式要求、提交材料的方式、提交地点、提交时间等;其次,所有定性材料尽可能按照一种版式提交,多个材料需要在一个PDF文件中提交的,尽量做好目录和分页工作;最后,由于定性材料的文字描述部分可能出于不同人之手,专业负责人要做好格式统一和润色工作。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是继本科教学水平评价之后兴起的又一轮新评价,地方高校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通过专业综合评价,高校可以发现自身在办学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为本科专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提供了参考依据,进而为本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普通高校软件工程等9个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培训班资料汇编[Z].长沙:湖南省教育厅,2019.

[2]袁东敏.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问题、借鉴与选择[J].当代教育論坛,2016(4).

[3]许剑雄.地方高校参评专业综合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7(2).

[4]漆艳春.地方高校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的思考[J].今日论坛,2015(3).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实施策略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职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