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服务地方经济的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2019-09-10 17:21王建军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大数据

王建军

摘  要:大数据应用已经涉及到多个产业,同时也对经济学专业的教学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文章以仰恩大学为例来探讨了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大数据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的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063-03

Abstract: The Big data applications have involved multiple industries, and they have had an indispensable impact on the teaching of economics. This paper takes Yange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economics,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using the Big data to further strengthen practical teaching.

Keywords: big data; economics; practical teaching

大数据时代的最早提出者麦肯锡公司认为,数据已经成为了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又一新的要素。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使得人们的三个观念得到改变:是全部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是大体方向而不是精确分析、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大数据的到来,使得大数据逐步渗透到多个行业,对其的使用会产生新的市场需求并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源泉,亚马逊前任首席科学家Andreas Weigend说“数据是新的石油”。大数据也对经济学实践教学带来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大数据对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建省仰恩大学为例来说明大数据对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和建议。

一、文献回顾

国内学者对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的探讨较多。如董本云(2012年)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1]姚永聪(2012年)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讨论。[2]国内也有多位学者探讨了大数据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教学的影响。如黄智淋(2017年)探讨了大數据对本科教学的影响方面的问题;[3]俞立平(2013年)分析了大数据对于统计学教学的影响。[4]

二、仰恩大学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了2015版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要求,修订了2018版本科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仰恩大学经济学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扎实的经济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经济运行与改革实践,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在能力要求方面,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方向能力两个方面。专业能力的要求为:具有较强的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将专业理论与知识融会贯通,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利用创造性思维开展科学研究和创业就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职业方向能力分为金融能力、外贸能力、会计能力三个方向的能力。

(二)仰恩大学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和毕业论文。其中,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原则上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12学分左右,专业实习4学分左右,社会实践(含创新创业实践)5学分左右,毕业论文4学分左右。实践教学各项学分之和应保持在25学分左右,约为总学分的15%。

在仰恩大学2018版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实验和实训(含就业指导)12学分、专业实习为4学分、社会实践为5学分、毕业论文为4学分,实践学分总计为25学分。

三、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方面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第一,经济学专业的本身特性决定了理论教学占的学时比例较高。

目前我国在本科阶段设置的经济学类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主,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在所有与经济学科门类相关的专业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经济学专业的基础性决定了课程具有明鲜的理论属性,在人才培养上特别注重理论素质的培养,同时经济学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经济学专业天然的理论教学所占课时比例较高。

其次,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实践教学学分应保持在25学分左右,约为总学分的15%。仰恩大学2018版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为25学分,约占总学分的16.4%,实践教学所占比例较低。

(二)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参与性不高

经济学专业的专业实验和实训的实践课时主要分布在就业指导、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统计软件应用、商务礼仪、跨境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实务、金融投资模拟实践、银行综合业务模拟、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中。其中,除金融投资模拟实践、银行综合业务模拟、会计电算化、就业指导四门课程全部为实践课时外,其余课程的实践课时是包含在理论教学中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同时,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前期若没有认真学习,则在后期进行实验时就没有太高的积极性参与专业实验。

(三)缺少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认识不足

经济学专业的教师大多是长期在高校授课的专任教师,缺少实践教学的经验,在这一方面特别是刚从高校毕业的年轻教师表现的最为严重。而对于实践教学的认识方面,由于在课时安排上理论课时比较多、实践课时较少,多数授课老师认为理论教学要优先于实践教学,从而不重视实践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其目的是通过考试,不认真上实验课。结果实践教学就会出现老师、学生被动应付的现象。

(四)实验课管理不规范

经济学专业的实验课大多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包括各种模拟课程、软件教学等实践教学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加强相应的理论知识而开设的。对于实验课,首先,实践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手册不规范,甚至有些课程没有实践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手册;其次,在上实验课时,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授课老师在讲授上课内容时会无暇照看每一位学生,坐在后排的学生不认真上课。

(五)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利用

校园第二课堂实践教学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和学科竞赛,提升学生交流、沟通与搜寻资料的能力,加强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经济学专业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开展不充分,虽然有经济学系学生会、团委等学生社团,但其活动基本和专业课的学习不相关。经济学系原有一个经济学研究会,后来由于学生和老师参与性不高而消失。

(六)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缓慢,实习内容单一

经济学专业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不像其他应用性强的专业实习单位接收学生实习的意愿度那么高,如外贸企业、会计事务所等较为愿意接收国际经济及贸易专业、会计专业学生去实习,使得经济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进度缓慢。虽然也有一些企业愿意接受经济学专业学生实习,但形式多为在企业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对具体业务内容和流程了解程度不深,实习效果不明显。

(七)实践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标准

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不规范,包含在理论教学中的实验课其侧重点为理论知识,考试方式多为试卷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对理论的应用方面的考查,学生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必然侧重于理论教学,对实践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对于专业实习,其考核方式为实习老师根据学生实习结束后提供的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和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表来给学生实习成绩。部分学生自己可能未真正地参加专业实习,返校后上交给实习老师实习材料,经济学专业的实习老师多为专任教师兼任,无法对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的考核监督。

四、利用大数据增强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议

(一)修订经济学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

经济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性决定了侧重于理论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数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是纯理论课程,要想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就要先在培养方案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特别是在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上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同时,可参照美国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方式。在美国有些高校的经济学专业,其实践教学是以计量经济学为基础,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题,然后构建模型、收集数据并处理,完成专题报告。在完成报告的过程中,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现实经济生活相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二)增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加大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由于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专业老师习惯于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同时,有的年轻教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忽视实践教学。而学校在职称晋升方面教科研项目和论文是必要条件,便造成了老师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而,要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要增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引进业界导师进课堂,通过业界导师使得学生可以直接了解当前各个产业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也会知晓企业需要需要具备哪些实践能力的毕业生,学生在今后学习中会有一个较为明确的方向。其次,学校要在制度方面进行激励老师,如鼓励老师到企业挂职、实践教学工作量和职称评定上给予倾斜,提升经济学专业老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第三,老师要改变只有理论教学重要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使得实践教学流于形式,从而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经济学专业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雨课堂等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改变过去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在经济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数据具有的大量实际案例资料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偏好这个概念时,可以利用天猫的“双11”报告中的各个省市、各个年龄段购物的种类不同,使得学生对偏好有直观的感受。同时,学校设计一些利用大数据的项目让学生参加,提高学生学习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个项目,将阿根廷网民购买商品的价格加工后得出一个通货膨胀指数,可以作为政府通货膨胀指数的替代品。

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建立大数据在线教学平台,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要知识点制作成微课或慕课上传至教学平台,同时将每章练习题、测试题、等资料也上传到平台,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线上作答,这样老师可以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也能充分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教育。

(四)建立和完善经济学专业的实驗室建设工作

首先充分利用经济学院现有的金融实验室、国际商务实验室、数据实验室,同时,也利用管理学院和会计学院的实验室,整合全校的实验室,使全校的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学生能通过实际的操作加深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次,逐步建立大数据实验室,使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接触到大数据,增强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实践教学

各种学生组织的实践活动是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一个大的补充力量,对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有较大的作用。首先,学生会、团委和社团开展的活动与专业课进行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暑假开展的暑期实践活动,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进行专题调查活动,暑期实践结束后可以按小组提交调查报告,学校对调查报告进行评比,获奖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学分。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经济学专业课的积极性。其次,老师鼓励经济学专业学生成立实践性社团,如“经济学研究会”、“区域经济发展研讨班”等,老师定期参加其活动,提高学生用经济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给予老师一定的课时,提高老师参加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性。第三,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模拟炒股大赛等竞赛活动。另外,经济学院也可开展学校经济论文竞赛活动,优胜者可以将获得的学分冲抵公共选修课的学分。

(六)引导学生进入学校创业园,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鼓励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学生进入学校的创业园,学校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包括经费支持和学分奖励,并让一些老师对学生创业进行指导,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结合,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实践中知晓自身的短板,激发学生自我學习的积极性。

(七)进一步建设好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校内实习基地无可替代的。经济学专业的特点使得必须更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经济学专业可以利用学院其他专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金融学专业的实习基地,使学生了解外贸行业、金融行业的特点,为将来就业有一个心理准备。

(八)改革考试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

对经济学专业学生的考核,不能仅限于期中、期末考试这种传统的方式,而同时要考核学生在线学习和参与实践教学等情况,按照学生在平台的学习记录给予平时成绩,将实践环节的成绩比重加大,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考核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经济学实践教学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大数据提供的各种资源,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来增强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董本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3):68-69.

[2]姚永聪.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

[3]黄智淋.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239-240.

[4]俞立平.大数据与大数据经济学[J].中国软科学,2013(07):179-183.

[5]尹碧波,杨水根,杨杰.中美经济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比较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141-142.

[6]宋圭武.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经济学[J].发展,2014(07):5-5.

[7]娄峰.大数据与经济学:特征、原理、影响及未来[J].中国集体经济,2016(07):70-71.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大数据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