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识别技术》课程过程考核改

2019-09-10 17:21革谢春平刘大伟吴显坤南程慧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过程考核教学改革

革谢春平 刘大伟 吴显坤 南程慧

摘  要:科学合理的考核模式是促进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解决当前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过程考核模式代替传统考核模式的改革。文章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森林植物识别技术》为例,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课程的过程考核方案及实践思路。结合具体实例证明,课程过程考核的模式更能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过程考核;森林植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124-04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effective,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ssessment mode.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urriculum assessment currently, the mode of process assessment instead of traditional one was put forward. As case study of Technology of Forest Plant Identification in Nanjing Forest Police College, the process assessment scheme and practical ideas of the curriculum were presented in light of the specific problems. With the specific case study, it is proved that the mode of process assessment can more evaluate students' academic level objectively, mobilize their learning initiative,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talents.

Keywords: process assessment; forest plant; teaching reform

一、概述

考核(考試)是大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不仅检验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也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面镜子。由此可见考核具有检测、诊断、评定、反馈和激励5大功能,是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1]。因此,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案的制定对“教”和“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高校课程考核制度仍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受各类选拔性标准化考试的影响,多数课程考试均为一考定音,即所谓的终结性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学-考”三者之间存在严重的割裂性。这种考核方式对教学过程的动态评价具有片面性与局限性,难以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只停留在成绩单上,难以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忽视了学生的发展[2-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督促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查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管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4]。

为避免一考定音的弊端,势必要关注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表现,因此过程考核成了当前考核模式中较为理想的一种。过程考核的核心特点之一是这种考核模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分阶段的考核,更侧重于评价学习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5]。过程考核目的就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化理解、掌握、应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改变课程结束时“一考定音”的做法[6]。因此,过程考核的模式已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在不同学科中开展实施[7-9]。

《森林植物识别技术》课程是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通识及特色课程,该课程在所有专业中均开设,是森林公安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与效果,构建符合该课程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课程考核模式现状的分析,以“课程过程考核”模式为中心,系统构建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考核体系;同时亦可为其他植物类课程的课程过程考核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存在问题

(一)“教自由,学自由”无法施展

我国大学教育仍旧沿袭了建国之初的教学体系,大学课程具有严谨的统一性、计划性和逻辑性。多数课程教学均是从绪论讲解至最后一章,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对知识点的灌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得课程延展性差,再加上教师必须恪守“教学大纲”的红线就又使得教师的教学灵活性更加弱化。在诸如此类的限制条件下,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均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由此导致教和学的热情与积极性均得不到提升。

(二)考核方式陈旧,学生突击复习成常态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下,基本的考核模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按比例综合的结果,而且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往往可达70%或更多。学生会较功利性地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期末复习,更有甚者在考试前短时间突击复习而求60分通过的局面。这种突击复习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得通过考试的结果,但学生对知识点的认识与掌握并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此外,由于大学扩招、师生比例失衡等现实情况的存在,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均采取了统一笔试的模式;但对于实践类较强的生物学科课程,仅通过笔试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远远不足的。

(三)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在当前的考核评价体系中,也会对教学过程进行一定的考量,如作业、出勤、课堂互动等,然后进行平时成绩的综合。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是难易均衡的;如作业可能会有抄袭,课堂互动一学期也不可能让所有同学都参与,印象分会有一定的偏差等[10]。因此,这种平时成绩的打分也是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四)教学动态过程无法把握,考核激励性差

目前的终结性考试仅能反映最终的考试结果,而学习过程中是无法动态追踪的。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不足与学生需要补充或加强的地方。这就导致学生只看最终的结果,这与重视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不利于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形成。

三、课程过程考核的设计

由于课程过程考核相对传统考核方式更重视平时教学过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贯穿“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等教学理念[11];在实施课程过程考核前,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进程、考核目标,设计好教学流程,同时在教学和考核方面应更多注重学生灵活运用知识技能的培养[2]。基于此,《森林植物识别技术》课程过程考核的整体考核方案如表1所列。

(一)出勤率

由于课时量有限,且学生人数众多,每节课点名确定出勤是较难实现的,因此可采取随机点名的模式;如有两次不良记录,该部分则没有分数,这对学生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和震慑力。

(二)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是教师掌握教学动态过程的最有利手段,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可通过平时作业及时反馈,因此该部分的考核权重也是最大的。本课程平时作业采取零容忍政策,即一旦发现抄袭现象则抄袭者和被抄袭者的当次作业均以0分计入,且最终平时作业成绩再减去10分。课程的平时作业以检索表为主,基于每位同学在编制检索表时所选择的特征点不同,因此其作业答案的重合率几乎为0。这在课程开始就应向学生说明,避免有学生抱有侥幸心理。此外,每次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为了激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因此将平时作业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制度能够揭示考生成绩的位置信息,并使考生成绩具有更强的可比性,保证了考评的公正性[12]。

(三)大综合实验

本部分实验为野外调查,占有6个课时,其目的是考查学生在野外调查的综合能力,它包括了样地设置、树木识别、树木测量、植物物证提取、报告撰写等多方面的内容,能够较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运用。该部分内容野外由小组完成,内业由个人独立完成报告,因此学生可互评野外表现,教师可根据实验报告进行个人评估。

(四)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内容由整个学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构成,要求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目的。该部分比重由原来的70%的比重将至30%,这就无形中引导学生将更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并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培养运用型人才的目标。

因此,综合整体考核方案来看,课程过程考核更将侧重于平时的表现,改变了以往“一考定音”的局面,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注重日常知識技能的掌握与提升。

四、实例分析

课程过程考核的模式一方面使教师能够通过学生各阶段的成绩表现对教学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调整与完善,在教学过程中精准掌握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有别于终结性考试的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被激发,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提高。表2是我校2016级某专业10位同学《森林植物识别技术》课程在不同考核模式下成绩结果的对比。

从表2的结果可知,过程考核模式下的学生的综合成绩得到了全面提升。由于各阶段成绩的占比不同,平时成绩对最终综合成绩有较大的影响。以K同学为例,如在传统考核模式下,其最终只能获得良好的结果;但考核模式改变后,K同学平时的各项表现均是优秀,因此其期末的综合考评结果为优秀。这就保证了学习一贯认真的同学成绩得到认可,而不仅仅看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

从表2的结果还可看出,课程过程考核综合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1. 不以平时作业的原始分计算平时分,而是采用标准化后的百分制。因为,每次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在部分作业较难的情况下,学生平时分会较低,这样就会影响到学生的最终成绩。如换成了标准分(实质为排位分),体现的是学生在全体成员中的位置,得到的结果客观公正,且不因作业的难度影响最终成绩。2. 学生在平时完成作业或大综合实验时,不存在考场的紧张气氛,更利于其思考与能力发挥,避免了因情绪紧张导致考试结果不理想的尴尬结果。3. 过程考核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课业学习。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后,没有机会“押宝”最后一考。平时每一次作业、调查、报告等均有机会让学生提升整体成绩,将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五、结束语

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与当代人才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目标已不相适应,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模式是激发学生热情、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将课程过程考核融入整个教学中,并实施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平时学习的重视程度,激发学习的动机和热情,最终实现能力提升的目标。

《森林植物识别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已获得了一定的成果[11,13-17],但改革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因此在实施课程过程考核时仍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考核方案应齐备、细致及可操作。在教学过程中,每次考核应有具体的评判标准,细化每次考核的过程,使考核评判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考核的公平公正性。2. 考核内容应多元化。在设计各个环节的考核时,除日常作业、大实验等考核模式外,应积极引导学生融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3. 加强师生交流,不要仅停留在成绩数据表面。虽然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但面对面的谈话方式更能够真实了解学生的需求;对于学习能力不足的学生,更应通过情感交流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4. 完善日常考核文件的管理。课程过程考核势必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因此教师应在每个环节考核结束后及时整理与录入相应数据;同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董仕华.基于过程考核的《创业指导》课程考核模式改革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36-137.

[2]周明,陈素萍,袁坚敏.过程考核在土木类核心课程改革中的探索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8,30(3):116-119.

[3]许凯.高校课程过程化考核的改革与实践——以苏州大学为例[J].科教文汇,2016(7):144-145.

[4]牛亏环.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初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5(4):6-13.

[5]安改娣,赵安香.高职专业课过程考核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15-18.

[6]武田艳,丁文胜,孙雨明,等.过程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6(10):52-54.

[7]Retnawati, H., Hadi, S., Nugraha, A. C.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Difficulties in Implementing the Assessment in Curriculum 2013 in Yogyakarta Province of Indonesi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 2016,9(1):33-48.

[8]Psycharis, S. The impact of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 and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inquiry-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approach in STEM education[J].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16,25(2):316-326.

[9]楊坤,李德富,吴重德,等.生物化学课程过程考核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25-127.

[10]李绍华,冯晶莹.大学生平时成绩动态评价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23):209-211.

[11]谢春平,南程慧,吴显坤.“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野外实践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8(2):64-67.

[12]吴小敏.标准分在成绩评定中的运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25(2):96-97.

[13]谢春平,南程慧,陈云霞,等.《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以校园植物现场教学为例[J].生物学杂志,2015,32(4):106-109.

[14]谢春平.检索表教学与校园植物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5):119-120.

[15]谢春平.《森林植物识别与鉴定》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3(2):80-82.

[16]吴显坤,南程慧,贺建伟,等.森林公安植物鉴定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14(3):32-36.

[17]南程慧,薛晓明,徐燕红,等.森林公安院校动植物识别类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智库时代,2018(48):262+265.

猜你喜欢
过程考核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考核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思政课考查科目考核方式改革初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