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2019-09-10 17:21邓朝路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人才培养核心素养

邓朝路

摘  要: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当前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而跨文化意识培养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在介绍了跨文化意识概念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核心素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6-0177-03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moting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reform of English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n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his paper explores ways to cultivate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Keywords: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core competencies; talents cultivation

语言是记录人类历史和思想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产物,每种语言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特色。广义来讲,文化是指特定的人群或国家内部所使用具有自己特点的知识,具体可以是语言,饮食,社会习俗,音乐,艺术等。

语言是社会符号系统,由形式和意义两部分组成,形式反映意义,意义通过形式得以体现。因此,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系统知识的讲授,更应重视对目的语文化的传播。在高校外语教学的重点是提高大学生的语言交际效能,而提高语言交际效能的前提是掌握已有知识间的联系及相应的文化知识。学习者通过比较学习母语文化和外语文化的差别和联系,可以更加深刻学习和理解外语语言本身,并且了解语言背后文化差異可能导致的交际困难。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英语课堂教学大都强调对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文化和各层面精神文化内容的介绍。这种将中西文化的学习完全割裂的做法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对英语学习越感兴趣的学生越容易忽略母语文化的学习;二是能力很强的学生不能就母语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顺畅的英语表达。这种教学方法显然无法满足当今教育国际接轨的要求。

如今在国际上中国所主导的经济战略“一带一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熟知和认可,在这一提倡下中国与越来越多的国家交往合作,过程中我国需要大量具有国际视野和受到跨文化教育人才来担负胜任起相应的任务和责任,在国家信息中心17年发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2017)》显示“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需要的人才类型中,跨文化教育语言人才位列需求第一,并且认为这样的人才是“一带一路”互通互联的基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负责培养这类人才的高等院校需要紧扣时代的人才需求,逐步不断完善加强外语教育中跨文化教育。

本文将就高校外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及教师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跨文化意识的概念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1976年发表的《可获得的全球视野》一文中汉威谈到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是一种可学习的思维意识,这种意识常常帮助人类发现世界其它文化的思想性和多样性,以及通过对比自己母语文化和其它文化,发现母语文化中特有的部分和易被忽视部分。这个定义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通常意识到文化的表层明显可见部分,这种意识较为粗浅,常常会形成偏见,认识的途径包括书本知识等;第二层,通常意识到文化深层不明显部分,通常认识途径是由自身体会到文化冲突时;第三层次,通常意识到文化深层次部分,并且能够用理性去认识文化的特征;第四层,通常意识者会从目标文化持有者角度出发去理解目标文化。从这四个层次可以看出:前三个属于跨文化意识的认知层面,参与者能够认识、理解、辨别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的异同;而第四个层次则是跨文化意识的最高境界,要求参与者具备“移情”和“文化融入”的本领。

二、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

大家熟知,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通常分为三大类:

1. 学习与创新素养,包括: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2. 数字化素养,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ICT素养)。

3. 职业和生活技能,包括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门国际化的语言,大大扩大了对英语学习运用的需求。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成功应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实现文化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民族之间的友谊显得尤其重要。因此,对培养具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代国际人才是我国英语教育的当务之急,这既符合语言的特性,又是改革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客观要求。同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人才市场提出新挑战。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人才关键在于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人才的培养。

跨文化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促进学生对人类不同文化间差异的理解和尊重,承认文化差异的价值,尊重差异才能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各个民族文化的正确态度,只有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才能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我们不仅要学好外语,更重要的是要用好外语。当今社会全球就是一个地球村,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把中国和世界结合的更为紧密。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必须要熟悉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这就要求国人既要有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也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理解和尊重别国文化,这样才能在国际舞台上深入交流和睦共处。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常常依然将文化和语言分开来讲,甚至仅仅还停留在单一讲授语言知识,轻视深层语言文化内涵的分析,侧重语言技能的训练,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等问题,结果导致学生把语音纯正、词汇量大、语法精通作为在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最终就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尤其是四六级考试而学习英语,而且把分数的多少作为衡量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乏文化差异意识,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对蕴有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理解不准确、不透彻,在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学生往往受母语文化定式的干扰,造成表达不得体,出现语用失误,导致交际失败。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素质教育教学。

三、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途径

跨文化教育是指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互动,是一个动态的教育过程,它是随着多元文化教育发展而逐步形成的,是国际教育发展的一种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是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前提。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途径把英汉两种语言差异与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帮助学生通过语言现象分析其文化本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手段的能力,从而使学生成功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这是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意识

当今课堂教學依然是大学英语教学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培养其语言技能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也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个平台。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重视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以扩展学生国际视野,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引导学生文化概念的形成,从而形成鉴别不同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进行文化导入的内容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词汇文化、篇章文化、交际文化和非语言交际文化。具体而言,这些文化内容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传授:

1. 直观视听法

借助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将蕴涵西方文化的形象、标志或实物进行收集整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如西方名人的照片、建筑物图片、西方乐器、西服、西药、报刊杂志等或播放录像、影视、磁带等创造再现真实情景,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在感性直观中增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2. 实践讨论法

课前教师充分收集准备教学材料,精心设计课堂尽力营造出具有英语文化交际的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进行语言交流,增强其跨文化意识,也可让学生分组讨论体现母语文化和英语文化差异的话题如:饮食文化,日常生活,问候方式等,逐步让学生发现英语文化的特质并增强其认识。

3. 对比分析法

在英语教学中对涉及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内容应进行比对教学,通过分析两种文化的异同,增强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和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从而理解尊重目的语文化,形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西方人崇尚个性自由,崇拜个人奋斗,尤其善于表达自己,从不掩饰成功的喜悦。而中国文化崇尚中庸,不主张炫耀,尤其避免锋芒太露,招人嫉妒。在西方很多国家,在出席常规会议和讲座时都有提前到达会场的习惯,只是,西方人提前到的目的是为了占据前排比较显眼的位置,并在纸牌上书写自己的姓名,折叠后作为桌签方便被提问。而在中国,很多时候,提前到的目的是为了抢个不显眼的位置,避开他人视线,方便开小差而已。在西方国家,强调自己为自己负责,而不习惯过分关心他人,尤其是不能过问和干涉他人的私事。而在中国,判断一个人道德是否高尚常常通过他的奉献精神来衡量的。在中国,主动关心他人、热心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而在西方国家,一般人都不愿意接受陌生人的帮助,即使是善意的关心也会让人感到不自然。在西方,你时不时地看到在公交车上有些老太太宁可站在座位旁,也不愿意接受你的让座,因为他们不愿意因为接受这种“照顾”而让自己显得老态龙钟,一无是处。再如在交际时中西方对恭维、谦虚的态度和款待、送礼的方式都不一样:中国人习惯谦虚,对别人的恭维常表示“不接受”,而西方人认为谦虚是不自信的表现,喜欢坦率接受对方的恭维。对比分析西方的“Valentine's Day”和中国的“七夕情人节”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化概念,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只有将本土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行深入的对比和探讨,才能帮助学生提高文化认知的能力。

(二)合理设置的课外活动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并限制,如课堂时间有限以及教学材料不足等会难以深度有效地培养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然而课外丰富的语言文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英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去主动提高自身的文化感知力和交际能力,除此老师也可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寻找更多丰富的跨文化学习素材,让学生能够在自然的环境中主动学习培养出跨文化意识。因此,现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充分拓展课外天地,利用课余时间,开辟英语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在英语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本族语文化的输入与理解,只有全面深入掌握本土文化,才能更好地与目标语文化进行对比,更准确地找出差异,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对比意识,从而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建立。

四、结束语

跨文化教育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播在跨文化交际中至关重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巧妙设计真实的语言环境,将文化背景知识融入语言教学中,努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意识,逐步提升整个社会文化交际能力。当然,跨文化教育也包括外国留学生来我国接受的汉语学习培训,我们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讲好中国的故事,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Hanvey, R. G. An attainable global perspective[H] New York Friends Group, Inc,1976.

[2]Michael W. Marek Levels of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AsiaCall,2014.

[3]常晓梅,赵玉珊.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大学英语教学行动研究 [J].外语界,2012.

[4]贾连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1997.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J].中国大学教育,2004(5).

[7]刘卫东.论在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7).

[8]吴菲,仲玉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

[9]庄淑娟.如何加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6).

[10]姜宇,辛涛,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06.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人才培养核心素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