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

2019-09-10 17:21乔洋刘健婷
高教学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乔洋 刘健婷

摘  要: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也在不断的更新。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就业信息还存在着高校与大学生、高校与就业单位、就业单位与大学生信息不一致的现象。文章提出利用新媒体完善就业信息的反馈制度,并通过新媒体搭建平台,来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就业信息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2096-000X(2019)16-0194-03

Absrt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 also constantly updated. Under the new media perspective, there are still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college and employment units, employment units and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new media to improve the feedback system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and to build a platform through new media to promote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nformation

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涌现,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新媒体的“辐射”之下,尤其是当今的大学生群体受到的影响更加深远。大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青春的时期,思维发展最为活跃,也最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离不开大学生这一主要的群体,新媒体时尚、方便等特点正在逐步的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和交往方式。新媒体为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的特性和效应,然后从新媒体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进行分析,最后对建设大学生就业信息化的道路,提出一些建议。

一、新媒体的特性及效应

(一)新媒体的特性

在多媒体与超文本技术格局下,新媒体在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是过去无法比拟的,现实和网络信息对接越加直接紧凑,二者鸿沟逐渐淡化模糊。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推动了新媒体涵盖生活的各个角落,并进一步演变、升华,在当前新媒体呈现出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特征,即有个性的自媒体和由这些自媒体形成的媒体群落。归结起来,这些特征无不带着以人为本的科技推动的影子,一定程度上也是虚实相间的桥梁,从而让现实和虚拟互动包容。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视觉和听觉占据主流认知的时代,失去可视化的表现和可听闻的话语,失去对视觉传达和听觉掌控,都是可怕的。

我们也必须看到当前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种种境况。在校大学生目前在学业之外,沉浸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时间多,对新媒体的使用习惯根深蒂固,通过新媒体“吐槽”、披露、展现心理变动较为频繁,但频繁的展现背后却是其轻率和不成熟的表现。随手点击产生的转发、评论、分享,使得一个情绪得以放大、一个谣言得以误传、一个信息变得失真、一种价值观不慎缺失。新媒体具备魅力,也具备魅惑力,必须擦亮大学生的眼睛,认真研究,细心发现。

(二)新媒体的效应

1. 信息渗透自主化

新媒体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大的优势特征就是信息渗透的自主性提高。不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师,还是客体——学生,二者在自主化水平上都大大提升。以前的信息传递和普及是少数人产生制作的精英信息,往往偏重一定标准化、单一化、僵化的思想路线,或者以高姿态压抑青年群众多样化的智慧成果。新媒体以开放姿态保证了信息传播的自主选择,保证了媒介信息中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保证了大学生主导文化学习的被尊重感。新媒体在信息产生环节就体现了自主化。新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初步环节体现了大学生思路的原初性和真实性,摒弃老练和世故的掩饰,大学生在新媒体上更易吐露真实心声。新媒体在信息的广泛传递和分享过程中,也是一次次传播中介自主化选择的结果,基于共同的认可或是批判的倾向,使得一条新媒体资讯可以迅速传播,没有“网络水军”和“行政强制”,一条信息的传播全部凭借个人志趣。最后,新媒体在信息冷落和信息阻断的选择中也尊重了大学生的自主性。

2. 社会话语权均等化

社会层面的平凡大众与政府管理者实现零位差的话语交流、学校层面的普通学生与学校管理者进行无隔阂沟通,都是话语权均等化的体现。分开解析,话语权均等化在于说话的权利实现平等、公正、自由。但是这样的自由平等不是无差别的随意的平等,而是依然在社会、政府、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内。新媒体的出现为本已在制度内追求的群众路线和民主作风有了现实便利的实践渠道,也通过这一渠道,完成了对于公民、学生使用话语权的教育。人对世界的评说发生改变,变动中的世界和世界观成为最具弹性和包容性的存在,新媒体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价值观的同化与异化、斗争与缓和。人们跃离眼前的疆界,将话语放置到时代和世界的角度,更具大气和广度。人们对个人的评说也在发生改变,个人是独立精神和人类价值的体现,个人因为凝聚一切原始命题而变得不可亵渎。每一个公民在个人的狂欢中寻求对自我最本能的追索,也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探究,使得如个人慈善、个人媒体、个人教育点亮了时代的话语。

在这样的时代话语下,进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在看似难度增加的情况下,其实多了一种便捷。人们对世界的话语可以引人世界观的灌输,人们对社会的话语也成为价值观潜入的契机,人们对个人的话语也造成了人生观的重审和构建的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一特点,把握大学生追求话语均等背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吸收与演变,促进大学生正向价值观的刺激和积极利益的追求,借助大学生话语表达之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愧疚感和迷茫感实现教育引导,利用共同话语的表达实现老师与学生的话语均等化。

二、就业信息中信息不一致问题的分析

就业信息不一致现象是指,大学生、高校以及就业单位之间所拥有的信息不一致,这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大学生参考所有企业的招聘信息,并从中选择出自己感兴趣的单位投放简历。在寻找工作时,投放的简历中学生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与录取原则,直接决定了大学生是否能够获得这个工作机会。现在的学生简历中,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要求,任意的虚构自己的简历信息是屡见不鲜的,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为了能够取得更多就业者的眼球,夸大招聘信息中的工资待遇,这两者的不真实就为大学生的就业道路造成了诸多的阻碍。

(一)高校与大学生的信息不一致

高校与大学生信息不一致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原因是大学生在高考之后择校时所做的决定,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以及专业之时,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没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和预测,所以造成大学毕业之后,所学的专业较为冷门,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另一个原因是大学录取学生的标准是成绩,并不看重学生的能力,这既是我国教育的弊端,也是应试教育造成的结果。此外,学生在大学里没有建立一套相当完善的就业规划,这也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受到阻碍。

(二)高校与就业单位的信息不一致

高校与就业单位信息的不一致主要在于高校与单位两个方面。就高校方面而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不断地进步,高校的教育模式虽在不断改进,但是并不能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高校对社会的需求以及单位的新要求不能及时的掌握,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来进行新专业的设置和旧专业的淘汰;就单位方面而言,单位在选择需求人员时,主要的选择标准就是大学生的学历以及毕业院校,很少去真正的关心高校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真实能力,所以就使得那些毕业于较低水平院校却拥有较高能力的大学生受到了差别待遇,不能获得好的就业机会。

(三)单位与大学生的信息不一致

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不一致主要在于两者交换信息时的环境。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在网络上查询招聘信息,很少有人真正的去单位和企业中询问。而网络环境又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人与人之间不能够真正的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求职者在查询招聘信息时总以网络上的信息为准,但是这些招聘信息的真假程度卻不得而知。现在,网络上出现了许多的求职网站,这些网站中出现的招聘信息的真伪程度,求职者很难去辨别,大多数人都信以为真,但有时候这些网站为了经济利益而公布一些虚假的消息,使得大学生受到伤害。除此之外,大学生的个人简历在网络环境中也可以进行更改,有些大学生为了迎合用人单位的要求而改成虚假的简历,从而使个人的信誉度降低。

三、利用新媒体完善就业信息的反馈制度

就大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而言,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不能够与时俱进,且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所以要利用新媒体来完善就业信息反馈制度。现行的大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这样的收集方式十分的麻烦,而且信息的真实程度不能够把握。但是,利用新媒体来建立一套大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制度就解决了这些问题。新媒体具有便利、透明度高的特点,通过新媒体建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制度,就使得大学生获得就业信息更加的方便,而且掺假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建立健全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制度主要关系到高校、单位和大学生,这样的关系网比较的清晰,不会产生某些复杂的问题。本文就新媒体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逐一分析。

(一)搭建大学生与高校间的信息反馈制度

现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为了掌握本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建立了一个与往届毕业大学生的信息交流平台,从这个平台中,高校可以了解到大学生的工作是否稳定,工资待遇是否有所提升,从而可以判定本校的教育模式是否符合社会人才的需求,是否需要改善和加强,除此之外,还可以为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在新媒体的形势下,搭建大学生与高校间的信息反馈制度主要的手段是微信、微博、QQ群等方式,这样既便利,又符合大学生的趋新心理,同时还有利于高校整理得到的资料,从而更好地进行总结归纳。

(二)搭建高校与单位间的信息反馈制度

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既是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判断,又是对高校教育模式的一种检验。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四年教育不是终结,而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地进入社会。就业单位即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走入社会,接受社会考验的必经之路。现在,我国的一些高校为了掌握单位的反馈信息,时常与单位召开一个座谈会,从会议中来听取单位对大学生的反馈信息,有些高校为了方便,利用新媒体搭建了高校与单位之间的信息反馈平台,在这个平台中,单位可以及时的反馈各种信息,以便于高校能够得到最真实、最直接、最及时的反馈信息,改善教育模式。由于单位属于社会的层面,所以对社会的需求,单位最有发言权。高校可以利用这一点,加强与单位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社会的全面信息,转变大学生的教育模式,根据社会的需求来加强相关专业的设置,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所需之才。利用新媒体,不仅仅能够为高校带来方便,同时还为高校节约了资金的投入。

利用新媒体建立就业信息的反馈制度,不仅仅解决了上文中所出现的高校、单位、大学生三者之间信息不一致的现象,同时还为大学生的就业开辟了更为宽阔的道路,增加了大学生的选择性,为大学生更好地就业打下了基础。这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不仅仅能够使高校及时的了解社会的需求,同时还有利于有关政府部门及时的了解社会的发展需求,使两者更好的为即将进入大学的学生服务。在高校、单位、大学生三者间建立新媒体就业信息反馈制度就像是一支兴奋剂,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的就业。

四、通过新媒体搭建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大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大学生不得不转变自身的就业理念,即自身能力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就业机会。

(一)利用新媒体,转变大学生的就业理念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转变自己的就业理念,在进行择业时,从自身的专业、能力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等方面出发进行考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自主的转变自身的就业理念,一些大学生的就业仅仅从现有的利益出发,以经济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这就有些好高骛远,自己明明没有高能力,还要去寻求高目标,从而常常以失败告终,还有些大学生为了享受大城市中的生活,梦想着自己能够立足于大城市之中,不切实际的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去寻找工作,而最终往往又会灰溜溜的回到现实,这样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他们的心灵造成一定的伤害。大学生在离开学校时,由于社会经验较浅,不要对自己抱有太高的幻想,期望的越高,越急功近利,越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要利用新媒体让大学生转变就业理念,建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这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个是引导大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是应试教育制度,为了学习而学习,所以大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不断的自主学习,从而充实自己;另一个是引导大学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去寻找工作,不能好高骛远,不能刻意追求经济利益。

(二)通过比赛,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在学校中主要是学习理论知识,很缺乏实际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举办比赛恰恰就弥补了这一缺憾,在比赛中,不仅仅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锻炼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等,与此同时也为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合理的契机。不过,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高校举办比赛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不是十分的开放,所以,高校在举办比赛时,一定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这一新技术,从而更好的促进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利用新媒体进行模拟招聘,增强的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一般来说,大学生在寻求工作的时候主要是通过校园招聘和社会人才市场招聘两种途径。但单纯的只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较少,使得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一些招聘信息,但是这些招聘信息的真假程度,我们不得而知。而且应届大学生在就業时,不如那些在社会上已经摸爬滚打多年的人在建立简历、面试技巧等方面有经验,能够抓住招聘人员的心。所以,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模拟招聘,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的简历设置,锻炼学生的面试技巧,为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媒体已经浸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的影响甚深。本文综上所述,仅仅是对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拙见,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过程亟待有关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高校等进行落实。与此同时,利用新媒体这项新技术,促进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把新媒体的作用发挥到淋漓尽致,更好的为大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范新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

[2]侯月娥.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就业信息的不对称[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S1).

[3]徐伟.非能力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0).

[4]陈巍,鲍金勇,李佳媛.基于新媒体形式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对策略研究[J].高教学刊,2016(22):37-38.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