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9-09-10 02:59卢国庆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7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卢国庆

摘要:数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学科,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成为众多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创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走入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改善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提高学习效率有着积极意义。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合理分析,探索小学数学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一种充分运用人类左右脑的机能,利用人类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依托图文结合,将人脑思维形象化、具体化的实用性思维工具。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也在积极创新,致力于提升教学效果。思维导图走入课堂,让小学生对数学教学活动产生了全新的认知,对数学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师生的创新思维,打造高效课堂。

一、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动机

六年级的小学生碍于小升初的考试压力往往学习负担都比较重,传统的模式化教育只会一步一步的消磨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更多的是利用图文结合来向学生展示知识体系,有效地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改变其课堂审美体验,减缓长期以来单一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审美疲劳,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1]。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促使小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消化和掌握,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部分时,老师可以将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小数乘分数三部分集中在一起,配合相应的实物图片做成一个完整的圆圈式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以丰富的图画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提升数学课堂的兴趣。课后,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依葫芦画瓢,绘制分数乘法的思维导图,加深学生记忆,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此外,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遇到新知识也能利用思维导图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建构具备个人特色的知识体系,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助于培养师生创新思维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实质上就是一个运用图文技巧进行知识整合,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的辅助工具。教师在备课时绘制思维导图,随时把自己备课中收集到的新内容、新知识加入到其中,并根据自己的课堂讲述思维进行重新编排,及时完善自己的教学思维导图,带给学生课堂学习更加全面、更加完整的知识体验。每次的调整既是自身知识储备库的丰富和更新,也是教学自主创新的自我展现。学生在课堂上凭借自己对教师思维导图的印象,课后在老师的指引下,自觉主动地绘制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小学生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模式、自己喜欢的图文进行个性化的创作,既是对课堂知识的回顾,也是对自己课堂学习的检验[2]。

例如,在进行《圆的面积》部分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将圆的面积变化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流程模式的思维导图,再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地展示给小学生观看,这样动态化的教学既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将圆的面积演算过程活灵活现的展示给小学生,让他们更好的吸收和消化。课后复習时,老师也可以积极鼓励小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有利于小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讲解和学习课文

六年级的小学生虽较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形象化的课堂教学更利于小学生的接受和学习,更能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图文特性,运用一些合理的符号、图文,将课文的核心内容具体化,以图文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分散性、放射性特点,采用合适的图片、颜色、数字等元素,将文本内容形象化,更好地吸引学生的眼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打造高效课堂[3]。

例如,在学习《扇形统计图》一章节时,章节中涉及到多种统计图的类型,小学生一时间很难准确记忆,更别说分清楚他们各自的图表特征,合理选用。此时老师就可以尝试用一张思维导图将几种统计图类型列出来,对它们的图表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各类统计图的特征便一目了然,加快了学生阅读并提取图表有效信息的速度,提升学习效率,节约时间。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和反思

思维导图的整体性和序列性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帮助小学生在进行知识整合的同时,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问题,及时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效率。老师在上完一堂课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及时向学生展示本次课堂知识的重难点,及时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小学生可以依据老师思维导图展示的重难点及时对自己的课堂学习作出合适的评估,掌握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把握度,及时作出反思总结,深化课堂学习,加深知识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结束语

思维导图进入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课堂,即对学生的知识教学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利用思维导图的创新性、整体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思维导图进课堂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对小学生的教育发展有着积极意义,对教育改革和体制创新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宇霆,张新明.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以小学数学六年级人教版《圆的面积》教学为例[J].中小学电教,2018(10):48-50.

[2]李佳铭. 思维导图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8.

[3]孟美玲. 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小学数学
消毒供应中心护理教学中PBL的有效运用探析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