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剧游戏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2019-09-10 12:20黄婉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8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小班幼儿

黄婉云

【摘要】戏剧游戏是当前比较新起的教学形式,这种被精心设计过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形式。本文探讨如何将戏剧游戏融入到小班教学,以此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中获取游戏经验,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班幼儿;戏剧游戏;口语表达

《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3-4岁是幼儿语言学习的爆发期,幼儿基本上能够说出简单的完整句。在现实的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幼儿语言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戏剧游戏是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肢体与表情、声音与语言,进行的感知、想象和表达的戏剧教学游戏活动。戏剧游戏的时间短小,有相关的游戏规则。考虑到刚进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般与同伴或者教师很少交流,会存在不愿意倾听教师、同伴讲话等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戏剧游戏融入到小班教学,对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重要意义。

一、用戏剧游戏激发幼儿愿意听,乐意听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倾听是不可缺少的其中一种能力,它是幼儿理解和感知语言的行为表现,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倾听习惯的养成不但要求幼儿能积极表达自己,而且还要求幼儿能听得准、理解快、记得清。

1.戏剧游戏规则自主决定,让幼儿愿意听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可以让幼儿尝试自主决定。但如果在游戏中,幼儿不愿意倾听,只是一味顾着自己说,或者只注意到哪个幼儿在说,忽略了怎么说,说的内容是什么。这样幼儿倾听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游戏过程会比较被动、消极、无聊、一言不发等。例如在戏剧游戏《猎人与动物》中,教师给幼儿介绍了玩法:老师或请一名幼儿当猎人假装睡觉,如果调皮的小动物吵醒猎人,猎人就要抓动物。游戏进行第一次,发现有些幼儿不太理解游戏规则,有些幼儿在游戏前并没有认真倾听游戏规则,只顾着自己说,导致游戲不知道怎么玩。第二次游戏时,教师改变了游戏策略,将游戏规则让幼儿自主决定,可以怎么玩。正在议论纷纷的幼儿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有的说要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有的说猎人要拿一把枪;有的说猎人睡觉要带着帽子等。为了更好地吸引幼儿倾听,教师让幼儿在班级找相关教具代替。最后游戏采用了幼儿定下的规则:第一,猎人要戴帽子、拿着枪睡觉。第二,小朋友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游戏。第三,当猎人醒了要说“抓动物啦”。第四,当幼儿说“木头人”不动时,猎人不能抓小动物。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方法不但能让幼儿“听见”,而且实现了要让幼儿对所听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理解、实践等。只有让幼儿自主选择,他们才会认真倾听,努力扮好自己的角色,主动交流,提高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2.戏剧游戏内容自主决定,让幼儿乐意听

小班幼儿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倾听能力和习惯也比较弱,在游戏当中常常会出现你说你的,他说他的。所以在戏剧游戏中,尝试让幼儿自主决定游戏内容,来提升幼儿乐意倾听的习惯。例如,在戏剧游戏《我是魔术师》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几个箱子,箱子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询问幼儿怎么知道里面是什么?这个游戏可以怎么玩?不一会幼儿就有了天马行空的玩法:有的说最平常的玩法,直接用手摸一摸,猜猜是什么;有的说可以摇一摇,听听是什么。游戏中幼儿可以大胆想象游戏内容,以自己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大胆表达,而其他小朋友则非常认真地倾听幼儿到底猜到什么,有没有猜对,还非常踊跃地举手要求游戏。

二、用戏剧游戏让幼儿有话敢说,能说

游戏是需要互相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幼儿共同进行角色分配、提出游戏建议等,这个过程并不是由某个幼儿独自完成的,而是需要参与游戏的幼儿共同商讨、共同协商完成的。例如,在戏剧游戏《小老鼠偷食吃》中,游戏规则是:如果被大灰狼发现偷食,小老鼠就会被大灰狼抓住吃掉。第一次游戏时,班上有几个胆小的幼儿不喜欢玩这个游戏,其中有几个幼儿还哭起来,了解后发现这些幼儿很害怕被大灰狼抓住吃掉,不敢游戏。这时教师想停止游戏,但还是有大部分幼儿很喜欢这个游戏。这时幼儿就需要共同协商调整游戏内容,在解决过程中,发现这几名幼儿非常胆小,不敢说出原因,教师和幼儿们一直在鼓励这几位孩子,如“我们帮助她”“我们保护她”。通过同伴的关心和鼓励,几名幼儿在引导下敢开口了,说要将大灰狼换成小猫,因为小猫很温柔,不凶恶。在听取幼儿的意见后,原来哭着不敢玩的幼儿,变得非常投入到小老鼠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游戏情景中,还非常喜欢被小猫抓住,把小猫哄的乖乖地放了“小老鼠。”这种让幼儿有话敢说,愿意开口说的戏剧游戏,让幼儿在互相的讨论、倾听、互动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用戏剧游戏帮助幼儿发音清晰,表达完整

3岁幼儿的发音机制并未成熟,发音准确率较低,很多时候发音模糊不清晰。这时期可利用戏剧游戏给幼儿提供一个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接受多方面的刺激,促进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戏剧游戏中,我们根据幼儿直观形象的学习特点进行设计游戏。例如,戏剧游戏《动作传真机》,主要是针对班上幼儿对某些词语例如“老师、喝水、吃饭”等字音经常发音不清晰。游戏玩法是:幼儿围成圆圈,用“shi”“he”“chi”等音传递给自己喜欢的小朋友,并加上动作。可以是“shi”配上摆手的动作传给对面的幼儿,对面的幼儿又“shi”回来配上喜欢的动作传给另一个小朋友。游戏中可以发现幼儿很愿意用各不同的音色发出“shi”“he”“chi”,几次游戏后,发现很多孩子在平时交流时,对“shi”“he”“chi”的音掌握清晰准确了很多。

在戏剧游戏《动物模仿秀》中,前期先给幼儿铺垫看动物视频,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惯:捕食、走路、奔跑、休息等。结合日常生活中孩子常接触的动物有:狗、猫、兔子、大象、蛇、小鸟等,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各种动物的动作和神态,以定格造型表现动物的某一特征并表达动物在做什么。幼儿会说出很多关于动物的特征:“小狗天热时伸舌头”“小猫挠痒痒”“兔子轻轻跳”等。又如关于表情的戏剧游戏《照相机》,目的是在照相机的辅助下,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情。请一名幼儿当摄影师,其他幼儿利用帽子、服装、道具装扮自己。当照相机“咔嚓”一声拍摄某个幼儿,幼儿就要大声说出装扮,如:“我是消防员”“我是医生,帮病人看病”等。利用不同主题、材料开展形式多样、情节丰富的戏剧游戏,让幼儿在毫无心理压力下愉悦游戏,在游戏中自由、自愿、有意思和充满想象地练习完整表达。

从幼儿的语言发展规律来说,小班是幼儿学习语言发展的最佳期。语言教育不仅要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还要有效地融入到幼儿的本性发展。借助戏剧游戏进行模仿、创造不同的情景,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启幼儿的情感和口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l]李明宇.儿童语言的发展[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周涛.关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中戏剧教学的研究[J]. 剑南文学(下半月),2013(8):362.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小班幼儿
研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小学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课前热身五分钟精彩语文大不同
小班幼儿“自我中心”的表现与分析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