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四基”“四能”的培养

2019-09-10 15:01黄秀明彭菊琴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四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黄秀明 彭菊琴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我国数学“双基”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并提出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为“四基”(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四能”,由原来的“两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四能”(增加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新教材,为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了有效而丰富的素材。本文通过两个案例的教学,旨在探索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 数学教学 “四基”“四能”培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提出我们的数学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四基”和“四能”。为贯彻新课标精神,本文通过两个案例,谈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四基”“四能”,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案例一 解决问题——求之间有几人

师: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和数学有关,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课件出示主题图)。回答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生:主题图的信息是小丽排第10,小宇排第15,求小丽和小宇之间有几人?

师:小丽说“我排第10”, 说明她的前面有几个人?算上她有几个人?

生:从前往后数,她排在第10位,所以她前面有9人。

师:从小宇说 “我排第15”,你又知道了什么?小丽在前面的14个人里面吗?她是小宇前面一个吗?

生:从前向后数,小宇排在第15位,他前面有14人,小丽在小宇的前面。

师:小丽和小宇之间的“之间”又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小丽和小宇之间就是不包括小丽和小宇。

师:信息找到了,问题也知道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

生:可以通过数一数的方法解决的。我是這样想的,小丽和小宇之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小丽排在第10,我就从第11开始数,11、12、13、14,所以他们之间有4人(边指边说)。

学生说的同时,老师板书出数一数的过程。

师:你们还有疑问吗?

生:我有个疑问,他为什么从第11开始数,而不是从第1开始数呢?

师:他们之间不包括小丽和小宇,所以从小丽后一位同学开始数。第1人到第9人都在小丽的前面。

师:除了数一数,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可以用画一画的办法。

师:画一个人得多慢啊,又麻烦又浪费时间。能不能想个好点儿的方法,用简单的图形代替人?

生:用“○”代替。

师:好,这个方法不错,那就用“○”代替图中的小朋友。

学生画,教师巡视。学生展示,并讲解。

生:画15个圆形比较费时间,如果数字再大一些更麻烦。

师:想一想,有没有哪一部分可以省掉不画呢?试一试。

学生展示。

生:直接从第10个画,画到第15个,并把第10个和第15个去掉。

生:还可以直接从11开始画,画到14,也可以得出小丽和小宇之间有4人。

……

分析:这个片段教学是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是为以后教学的植树问题建立一个初步的模型。上面教学环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呈现的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训练,基本技能也得到了提升。

另一方面,这里还体现了数学的一个基本思想——转化思想。借助于符号这种数学语言,学生进行相关的画图、列算式、写关系式等逐步抽象化的书写操作活动,实现对内隐“之间有多少”数学思维活动的直观可视化和具体流程化的表达,使学生的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局部到整体、从无序到有序,从而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实践能力。

案例二 6和7的认识

师 :生活中有许多事物和数字有关,请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图(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有6个同学在大扫除,有1位老师在抹桌子,有6张桌子,6张凳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图中事物进行分类,将相同的东西归类在一起(分类思想)。学生在观察发现中统计出数量(统计思想)。

师:图中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大扫除?

生:6个。

师:我们可以如何表示出他们的数量?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试一试。(学生在本子上操作)

全班交流。

生1:可以拿6根小棒表示。

生2:可以画6个○表示6个同学。

生3:还可以画6个△表示。

生4:可以画6个小黑点表示。(教师出示点子图)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想一想,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

教学认识数字6,让学生观察图形,数一数图中的人物,再动手摆小棒→画图形→画圆点……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认识6,经历了符号化的过程(符号思想)。

分析:在小学一年级每一部分知识的教学中,常采用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对一些数学思想有所感悟和体会,利用操作直观等手段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简单的集合思想、简单的模型思想、简单的推理思想等。数学思想的感悟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数学基本思想的培养,要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推理、演绎、比较,这既是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对我们教师的挑战,也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

一年级数学教学,要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生动的情境教学,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丰富的课堂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启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领悟数学基本思想。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提出问题的思维要求远比解决一个问题的要求高得多。注重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不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才是一年级教师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双基”走向“四基”,从“两能”走向“四能”,这个变化并不能看作是“2+2”的简单叠加,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要在继承中发展,在教学实践中践行。

猜你喜欢
四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有关课程改革的点滴思考
关注课堂教学,落实“四基”要求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模式的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积极构建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四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