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多举措挖潜在锦16(兴)的应用

2019-09-10 15:01刘鹤
石油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剩余油

摘要:锦16块于1979年投入开发,采用反九点法注水与边部注水相结合的注水方式。自1998年12月以来该块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治理挖潜难度增大,区块目前水淹严重,断层分布复杂,存在多方面问题,通过动静结合多举措挖潜,对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再认识,结合微构造研究,对部分高含水井进一步落实构造,实施有效挖潜,取得较好效果,值得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剩余油;水淹严重;VSP;

1.油藏基本情况

锦16块位于欢喜岭油田中部,总体构造形态为两条近东西向断层所夹持断鼻构造。开发目的层为兴隆台油层,含油面积3.92km2,地质储量2523×104t,是我厂最大的稀油区块,占我厂稀油产量的73.5%。区块油层分布受构造和岩性双重控制,全区有两套油水组合。兴Ⅰ油组有一套油水组合,油水界面在-1340m左右,兴Ⅱ~Ⅲ油组油水界面在-1460m左右,在欢气5附近的微构造高点附近在-1460m以下有零星油层发育。油藏类型按圈闭类型划分为岩性构造油气藏,按驱动类型划分为层状边底水油气藏。

2.区块目前存在的问题

2.1油层水淹严重

区块水淹严重,2007与2014年新井对比,整体水淹程度提高近10%左右。锦16块自1998年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平面上和纵向上均分布零散,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95.3%,给开发带来较大的难题。

2.2断块内发育的小断层认识不清

例如锦2-丙5-226于2010.09投产化学驱后,一直未受效,也未检测到聚合物浓度,为此怀疑在丙5-A245和丙5-226井之间有断层遮挡,但因断层断距较小,仅靠小层对比和地震剖面不能准确识别出微断层,需对该块的油藏地质体进行再认识。

2.3二层系化学驱产量下降

二层系试验区2018年4月初累计注入体积1.0PV,按照油藏方案设计,转入副段塞注入阶段,其表活剂浓度由0.4%下降至0.3%,正处于副段塞驅替阶段后期,综合含水持续回升,产量持续递减阶段。部分高产井受对应注聚井吸水不均影响,含水上升、液降等,日产油下降明显。

3.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

3.1地质体及剩余油再认识

锦16块S1下~S2段是在辽河裂谷的收缩期形成的一套巨厚的扇三角洲砂体,即西八千砂体。沉积砂体距物源区较近,沉积速率高、成熟度低物源方向为北西向。

之前认为平面上构造高点、注采系统不完善区域、注水井沉积侧翼方向剩余油相对富集,本次研究认为,平面上,效果好的井主要分布在断块中部、构造高部位以及断层遮挡部位。典型井丙8-A228,该井位于锦16块F12小断层边部,受岩性、断层综合作用,以及注水波及小等因素,造成剩余油富集,该井目前日产油6.51t,生产效果较好。纵向上一些发育相对较差的薄互层成为产能的甜点。丙7-A228,2018.29投产兴Ⅲ14,84号小层,1.3m/1层,末期日产液28t/d,日产油0.3t/d,含水99%,后期补开Ⅲ1-5,9.6m/9层,平均单层厚度1.06m,日产明显上升,目前日产油4.3t/d,生产稳定。

3.2微构造研究

利用8口井的VSP测井,来落实锦16块内各个VSP观测方向上的构造变化、断层的准确位置。以6-2416为例,通过该井的4个VSP测线方向对储层进行了落实。以非零1剖面为例,我们将标准井锦16井投到VSP剖面中,依据进行该标准井的层位标定结果,并通过VSP剖面中进行砂体追踪。我们发现周围有两口井丙6-A245和6-A216的分层存在误差,随后对这两个井的分层进行了调整。

通过研究分析,小层对比也由“点”及“线”,由线及“面”,达到了全区闭合。

3.3高含水井层系互换

对具备条件的井区实施层系互换8井次

统计8口井日增油15.65t/d,累增2264t;其中效果较好的有2口井,其它井效果还在观察。

以锦2-丙6-A118为例,同井组锦2-丙6-A218生产Ⅲ3-4,日产油16t/d,含水70%,对比后决定锦2-丙6-A118投产Ⅲ2-3,1421.1-1448.0m,13.8m/8层,初期日产油4.2t/d,后期下降到1.32t/d,但邻井丙6-A218仍维持日产油16t/d,详细对比之后认为该处存在断层。通过VSP技术的应用,验证出F5断层的位置,进一步验证出6-A118投产之后生产效果未达到预期的原因。

由于二层系二元驱开发末期阶段的限制,以及该井产聚浓度的逐渐增高,该井呈现处高含水、高产聚状态,通过地层对比,认为该井兴Ⅱ5潜力巨大,电测解释较好,同时结合周围邻井生产情况,该区域兴Ⅱ5动用较少,且该井位于断层边部,认为该区域剩余油潜力较大,随即对该井进行堵水补层,由二层系化学驱转入水驱,目前该井日产液21t/d,日产油8.82t/d,含水58%,效果显著。

4.结论

(1)通过储层发育特征的进一步研究,同时结合动态监测资料,本次研究认为平面上断层遮挡部位以及纵向上发育相对较差的薄层成为产能的甜点。

(2)VSP测井技术能够精确识别井间小断层,并且通过层位标定,能有效追踪目的层,解决了开发过程中的地质体认识的难题。

(3)加强动态调控,通过重点实施分井分采、分井单采或层系互换等措施,保证水驱及二元驱产量的稳定。同时利用动静结合对重水淹区挖潜获得巨大成功,今后老井挖潜了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黄文芬,王允诚,王建勇,张伟伟,陈德坡;用灰聚类方法定量分析剩余油潜力大小[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柯年日;张超谟;王英伟;;正态分布法测井曲线标准化在M油田的应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4期

[3]陈树民,于晶;松辽盆地北部储层预测技术发展历程及岩性油藏地震识别技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4年05期

[4]林玉保;张江;王新江;;喇嘛甸油田砂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6年06期

[5]高瑞祺;;松辽盆地白垩纪陆相沉积特征[J];地质学报;1980年01期

[]刘招君;王东坡;刘立;刘万洙;王璞君;杜晓弟;杨光;;松辽盆地白垩纪沉积特征[J];地质学报;1992年04期

[6]郭鸣黎,程东风,李大勇;文25东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7]常炳章;王雪敏;李永清;武子钰;付江娜;纪甜甜;;随机模拟反演技术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1期

[]王一寒;卢双舫;陈方文;韩景江;;井震结合方法在断层精细解释中的应用——以喇嘛甸油田北北一区块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9期

[8]尹太举,张昌民,赵红静,樊中海,李中超;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1年04期

作者简介:

刘鹤(1986-),女,工程师,2011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现在中油辽河油田公司锦州采油厂地质研究所从事开发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剩余油
锦607块蒸汽吞吐后期剩余油及挖潜配套技术研究
加强水淹状况分析,评价剩余油分布状况
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卫22块注采调整及挖潜研究
一种基于SOM网络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