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奇疑动练”五式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实践

2019-09-10 08:18刘青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好奇激活思维

刘青

【摘要】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思维简单,如果教师采取教法不当,学生就会失去探索新知的动力。为改变这一现状,作者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探索出“情奇疑动练”五式教学法,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以情激趣;好奇;巧设疑问;优化练习;激活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不能及时改进教学模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会感到困难,久而久之,便会失去数学学习兴趣。本文从“情奇疑动练”五个方面的视角,浅谈培育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一、“情”:利用情感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不仅是解决“知与不知”这对矛盾的认知过程,也是情感表达、传递与养成的过程,以此为基调的“情感教学”越来越引起优秀教师的重视,一些专家教师都比较注意对学生进行心灵沟通。作为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满脸笑容走进教室时,学生就会兴高采烈地进入学习。在课堂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以亲切的态度面对学生,以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学生就会感到很愉快;反之,如果教师当着全班同学批评、讽刺、嘲笑,他们的内心就会蒙上一层阴影。“身教胜于言教”,如果教师用愉快的心情授课,学生同样会愉快地投入学习。此外,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如果上一节课是音乐课,部分学生有可能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凡此种种,教师都要加以理解,想方设法做好调节,可以利用讲故事、猜谜语、唱儿歌、做游戏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精力、理解、思维汇聚在一块,以达到思维的最高境界,从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二、“奇”:利用好奇引发探索

好奇是学习的动力和进入新知学习的开始,能推动人类自觉探索新生事物。具有创造意识的人都有着很强的好奇心理。利用好奇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益的一种教育机智。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愿望,是拉动孩子自发学习、探讨新知的内在驱使力。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某教师先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然后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多边形,教师能立刻猜出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随着教师猜角速度的加快,學生说的边数越多。这时,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早已被教师唤起,想知道教师的“绝招”,学习愿望被彻底调动起来,并自觉地投入探求新知识上来。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连一连”(把对角线连起来,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算一算”(用三角形的个数乘180°)“找一找”(通过几组多边形,找出规律是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多边形的个数减2),使学生对事物的好奇由直接兴趣转化成一种内在需要,从而促使学生对新知识自觉探索。

三、“疑”:层层设疑,开发思维

生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从无疑到有疑,善疑,进而解疑,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学习新知做好心理准备。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个任意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别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并任意报出其中两个角的度数,由教师猜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猜角游戏”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学生解题愿望由此产生。于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部分学生通过测量计算三个内角的和,有的学生把三个角剪下来拼成一个平角,有的学生把三个角折叠在一起,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随着“猜角之谜”逐步被揭开,学生浓厚的兴趣被激发。此时,教师应趁机因势利导,让学生用三支铅笔首尾摆在一起,摆成两个直角,两个钝角,并观察能否摆成三角形。这样层层设疑,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而且使其体会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动”:利用操作启迪思维

小学生遇事喜欢亲自尝试一下,所以动手操作、实践探索、亲自参与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路径。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的手、口、脑都投入数学活动中。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线”的教学,是相对抽象的课程。某教师让学生自主动手,学画平行线。提问“:同学们认识了平行与相交,你们能想办法自己动手创造一组平行线吗?”有的学生利用方格纸来画,有的学生利用数学本子上的横线来画,有的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来画,有的学生利用垫板的左右两边来画......画完之后,教师让学生动口说一说画法,然后让学生在所画的两条平行线之间作出几条垂线,并测量垂线的长度,从而得出“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一重要的知识点。由此,学生不但掌握了新知,而且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五、“练”:优化练习提高技能

教师要注重练习题的梯度,在设计巩固题时从基础练习开始,适当地设计拓展性练习,灵活地练习,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愿望。除了设计不同的练习题,在巩固题的设计上还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针对学困生,教师可以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增强他们的信心;针对优等生,则适当加大难度,让他们解决一些智力方面难度稍大的题目,培养其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

参考文献:

[1]金仁虎.数学教学要努力做到“三趣”[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4).

[2]何小刚.以兴趣为抓手让学生快乐学数学[J].新课程(教研版),2011(3).

(责任编辑 林娟)

猜你喜欢
好奇激活思维
运用电教媒体激活低年级数学课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浅谈教育创新在数学课堂的实施
让有效提问开启学生思维之门
借助阅题平台,激活数学思维
莫让对话止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