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中初中学生数学能力成长

2019-09-10 07:34徐建彬李荣飞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几何画板探究式教学

徐建彬 李荣飞

摘要:探究式教学应以课堂为中心,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数学课程标准 探究式教学 几何画板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与讲授式教学不同的教学方式,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研究客观事物,发现事物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形成自己的认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显然,这种教学主张与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强调教师不应该将现成的概念、原理等直接“灌给”学生,而应创设问题情境,启发思维、自主探究,发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因此,教学要结合数学学科特色与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具体化”为一个个鲜活的图像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在思维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实践精神等多方面得到进一步成长。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因此,我们数学组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性、动态性与可操作性,安排了“含参数的二次函数”一课。该内容是九年级代数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难在当参数变化时,二次函数图像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并不很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重点与难点问题,我们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加深对含参数的二次函数图像变化的理解,从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该函数的本质,提高探究能力。

案例

例1: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mx+2m-1,求证:不论实数m取何值,二次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

我们将此题改为开放式命题,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mx+2m-1,观察该函数的图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首先,组织学生在计算机室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当m=2时二次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们自己任意键入m值进行自主操作;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交流。

学生甲说:我观察到这些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都向上。

学生乙说:我观察到这些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都有交点,当m=1时图像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

学生丙说:我观察到这些二次函数的图像都恒过一点(-1,0)。

教师问:三位同学发现的这些结论,大家能给予证明吗?

学生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小组合作,互相研究,进行探究,然后派代表展示小组观点,其他小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完善。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都正确,并给予了证明,下面我们继续研究。

例2:已知二次函数y=(m-1)x2-4mx-(m-1).请任意键入m值,观察变化的函数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A:我观察到函数图像开口有时向上,有时向下,并且图像都与x轴有两个交点。

学生B:我发现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与m的取值有关,当m>0时图像开口向上,当m<0时图像开口向下。

学生C:学生B说得不准确,我可以证明当m-1>0即m>1时图像开口向上,当m-1<0即m<1时图像开口向下。

学生D:我观察到当m=1时,图像变成一条直线,而且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

教师:同学们的发现都很好。(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并共同完成证明过程)。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例3:已知二次函数y=x2-4mx+2m2-m,由学生自己任意键入m值,观察变化的函数图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观察到函数图像的开口都向上,图像与x轴都有交点。

学生2:我画的二次函数图像有的与x轴有交点,有的没有交点。

教师:学生1与学生2的发现,哪个正确?

学生3:我的发现与学生2的一样,学生1的发现是错误的,他画的函数图像太少了,没有发现与x轴无交点的情况。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标准几何画板探究式教学
怎样让数学课堂“动”起来
基于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
简述新课标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关于一个“绳瞬间绷直”问题的思考
几何画板辅助初中数学教学调查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