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开国大典的摄影师夫妇

2019-09-10 07:22钟桂松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延安

钟桂松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自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徐肖冰、侯波夫妇,成为在天安门城楼上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的幸运儿。徐肖冰晚年时说:“开国大典时我在天安门城楼上,侯波也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为工作人员,两口子都在现场的可能就我们一对儿吧,所以现在回想起来都是非常荣幸的一件事。”是的,因为摄影,他们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徐肖冰(1 9 1 6—2009),浙江桐乡人。16岁时,徐肖冰经他的七舅引荐,到上海天一影片公司照相科当学徒,给师父陈祥兴打下手。后来应司徒慧敏的邀请,他去了电通公司任摄影助理,参与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桃李劫》以及《自由神》《都市风光》《风云儿女》等中国早期电影的拍摄。抗战开始后,徐肖冰与老师吴印咸赴山西为阎锡山拍纪录片。在太原,徐肖冰认识了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后来,他就是通过八路军办事处,由周恩来介绍到延安参加革命的。抵达延安后,徐肖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他在延安拍摄的许多照片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

徐肖冰第一次给毛泽东主席拍照,是1938年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的时候。这张照片虽然只表现了毛主席的侧面,却将毛主席自信、儒雅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同年10月,徐肖冰参与到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的拍摄工作中。1942年,他收获了爱情—与延安大学毕业的侯波结为伉俪。侯波是山西夏县人,1924年生,13岁就上中条山参加了革命。次年,她从安吴堡赤脚走到延安,在延安读中学,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侯波进入中国女子大学学习(中国女子大学于1941年并入延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中央医院当护士。

抗战胜利后,徐肖冰和侯波奉命奔赴东北,接收电影企业。侯波被分配到一家电影公司任攝影科科长。她从留用的日本技术人员那里学会了照相、洗印、扩放等技术,为日后从事摄影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徐肖冰抵达东北后,参与拍摄了新闻纪录片《民主东北》,记录下了东北解放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徐肖冰和侯波被调入北平电影制片厂(后更名为北京电影制片厂),徐肖冰继续拍摄纪录片,侯波任照相科科长。徐肖冰在外奔波,拍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北平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侯波则在照相科洗印徐肖冰等人送来的胶片。

临近开国大典时,徐肖冰和侯波接到了上天安门城楼拍摄开国大典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神圣、崇高的任务,徐肖冰和侯波早早做好了准备。那天一起上天安门城楼拍照的有6个人,其中侯波是唯一的女性。

1949年10月1日下午,当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时候,侯波怀着激动的心情,迅速、准确地摁下快门,定格了这一激动人心的瞬间。为了选择最佳的角度,拍摄好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张照片,瘦瘦的侯波把半个身子探到栏杆外面,幸亏有一位中央领导拉着,她才没有发生意外。侯波曾说:“我拍这张照片是很危险的。前面就是栏杆,照相机只有一个标准镜头,我就把身子探到外面去了。琉璃瓦很滑,搞不好就掉下去了。”徐肖冰也在自己的拍摄机位上,怀着激动的心情完成了任务。徐肖冰曾说:“当时我握摄影机的手都有点发抖,但拍摄结果还是很好的。我很自豪,因为我有幸记录下了那一历史性的时刻。身为摄影工作者,这是莫大的荣幸。”

就这样,33岁的徐肖冰和25岁的侯波成为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摄影师夫妇。这一份荣耀和幸运,让徐肖冰和侯波铭记一生。

拍完开国大典之后,侯波被调入中南海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摄影科科长,徐肖冰回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继续从事新闻纪录影片的拍摄。2006年12月,徐肖冰荣获“中国摄影大师”金质奖章。

猜你喜欢
天安门城楼开国大典延安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作战时间横跨开国大典的是哪一次战役?
10月历史大事记
一封信推动天安门城楼开放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天安门城楼开放30年
雄伟的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城楼正式开放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陈氏父子的上海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