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探

2019-09-10 04:16郭胜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指导课外阅读

郭胜军

摘 要:当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不懂有效的阅读方法,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教师,应重视这些现象,明确课外阅读的要求,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开展各项阅读活动,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指导;自主阅读

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我国,电视几乎已经普及到家家户户,还有不少家庭拥有了电脑。电视、网络上更多的是有声有色的活动图象,其吸引力远大于书籍,这对小学生来说,诱惑力就更强了。因而很多学生并不爱看书,他们是因为老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老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就会打开电视或电脑,有甚者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怎样创新阅读活动方式,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

一.培养阅读兴趣,让“爱”做主

1.故事点拨,激发欲望

处于低年级的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最爱听有趣的故事,我就有意识地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节生动的故事,利用课前二分钟或语文课前五分钟生动形象地讲给他们听,有时故设悬念,只讲故事的一个片断,让这些精彩的故事或片断成为“诱饵”,诱导学生因趣而寻书来读。比如,有一次,我拿了本《格林童话》来到教室,给同学们读了其中一个故事后,趁同学们津津有味回味时,我告诉他们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更有趣的故事呢。大家可到书店去买也可以去图书馆借来阅读。到了第二天,班上许多同学的手上便捧上了这本书,没有书的同学正迫不及待地到处向人预借呢!

2.以身作则,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不仅要在口头上大力宣传读书的好处,更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课堂上,教师能旁征博引各类经典名著,好词佳句能随口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学生从老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学生会因为老师的博学多才而发自内心敬佩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因此而爱上读书的。

3.课外延伸,拓展视野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课文为“经”,以优秀课外读物为“纬”,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有机扩大课外阅读量,这是一项切实可行的重要策略。

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分钟,上好每一节语文阅读课,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我在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课后我顺势向学生推荐了几本关于太空知识的书籍,没想到转天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手中都捧着相关的书籍,于是我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到的知识将给大家听,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学生的积极性也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二.拓宽书源渠道,有“米”下锅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中对读书有一段精彩的论述:“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这话讲得可谓精妙无比!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地为孩子们创设课外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可读,才能让他们采得花,酿得蜜。为此,我们应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争取家长的配合。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光靠老师,必须要有家长的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访、投稿《家长孩子报》等途径向家长们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并向家长推荐好书,如精彩阅读丛书《阅读让我快乐》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给孩子选购合适的图书,到邮局为孩子订阅优秀报刊,让孩子们有好书好报可读。

2.图书角意识的培养。

我发动学生买书、捐书,组建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所需图书,参与和平区少儿图书馆借阅到我校的活动。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进而把图书馆当作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网络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教会学生怎样在网络环境中阅读是顺应课改及时代高速发展的要求。

三.加强阅读指导,授之以“渔”

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课外语文信息,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汲取营养,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提高写作能力呢?

1.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很多,我们要注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书籍、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精细研读的阅读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增强语言修养。

(2)略读法,它的特征是翻看读物,首先看序文、目录、开头或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明确主要内容。

(3)速读法,即不发言,不辨读,其特点是快,速读时可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习惯。

2.教会学生学会积累。

(1)赏读成诵。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喜欢的、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要出声、入情赏读,直至诵记于心。

(2)做读书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储存器,资料的仓库,思考的激发器,创造的发源地。

(3)编赏手抄报。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阅读中发现的优美文段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读好书。

四.组织展示活动,寓读于乐。

课外阅读实践的关键在于坚持,定期组织各种趣味盎然的读书展示活动,能让学生保持读书的热度。我校每年一届的读书节活动,至今已坚持了25届,每届读书节前,我都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手抄报展评、课前二分钟美文朗诵等。每个学期,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类读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阅读情况,根据课外阅读目标的指向,定期指导学生编制有主题的手抄报,如《环保报》、《六一专刊》、《科技之光》、《诗歌乐园》等,这样学生便能有明确的阅读目标,有针对性又便于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功课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学科。”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要引导好小学生登上书籍这艘巨轮,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为到达他们理想的彼岸、推动中华的繁荣昌盛而奠定好基礎。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指导课外阅读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探究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