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和平同在,为天地立心

2019-09-10 07:22武洲行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炮火珍珠港迪伦

武洲行

炮火轰塌的是最真挚的信仰,而世界需要的是最纯真的微笑。

——题  记

刘再复曾说:“这是一个矮人时代,人们为了种种的欲望挤向社会的塔尖,却将本应恪守的原则掷于地上。权利和利益山头的林林总总,使我们艰于视听。”斯言不谬,地球的这端歌舞升平,那端却战火纷飞。正因如此,才使鲍勃·迪伦慷慨悲凉的责问再一次震撼了我们的心。炮弹要掠过天空多少回,才能永远停火?

1941年12月7日,日军在美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偷袭珍珠港。如今,珍珠港代表着友善,创伤已经治愈。从故人重聚、敬献花圈、音乐会到游行,这样的纪念活动从不缺乏。但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仍将是当地焦点所在:它是牺牲的象征,可以和解,但不能遗忘。在珍珠港事件中奇迹般活下来的Stratton的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被烧伤后,我现在仍然没有丝毫指纹。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开始意识到,那些日本飞行员只是在服从命令,正如我们一样。”

可是,这样的“命令”何时才能停止?从70年前法国诺曼底的犹他海滩、苏联斯大林格勒的前线到中国东北的某个村庄,一个接着一个战士倒下,仍然有人呐喊着向前奔跑,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閃耀,直到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鲜血染红了整片土地……

70年后,虽然我们身处和平的土地上,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能享有这种幸福。为逃离战火,成千上万中东难民离开家乡,涌入欧洲寻求庇护,那些正处于撒娇年纪的孩童,却一路颠沛流离,不知所踪。土耳其海滩上漂着3岁叙利亚小难民的尸体,他乘坐的难民船因严重超载而倾覆,一家几口人,除了父亲,永远地长眠于海底……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对于每一位普通人又意味什么?我们不知道“和平”究竟有多么珍贵,“颠沛流离”这个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苦太多。叙利亚内战,数百万人流离失所成为难民。9岁的叙利亚小女孩金娜唱道:“我们的国家很小,像我一样小,给我们和平……”当一个国家要靠9岁的孩子唱歌来祈求和平时,我们只能通过孩子纯真的歌声和眼神,体会孩子内心的凄凉和悲哀,还有民族深深的失落和绝望!抗议、示威、冲突、屠杀、空袭、爆炸、难民潮……当摄像机对着一个叙利亚儿童准备拍照时,她以为那是一把枪而自觉地举手投降。

是啊,我们祈求和平。

可是,和平绝非祈求得来!

在与日本侵略者的殊死搏斗中,有多少铁骨忠魂!头可断、血可流,阵地不能丢,那血红的国旗,是井冈山上染红的杜鹃,是长征路上烈火烧红的天空,是5000万人不怕远征的可歌可泣!苍山如海,残阳似血,战鼓鸣响……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澎湃的永不屈服的力量。可那些仍处于战火和恐袭之中的国家,那些和平与安宁遥遥无期的国家,没有人对入侵者怒吼:“谁敢侵犯我们,我们就会给你们发丧!”所以,他们最终沦为别人博弈的牺牲品,失去了和平,失去了家园。

炮火轰塌的是最真诚的信仰,而世界需要的是最纯真的微笑。我们反对战争,我们憎恶炮火,我们希翼和平,我们希望世界与和平同在。

鲍勃·迪伦用他的木吉他、布鲁斯口琴和忧郁苍凉的嗓音,弹唱着:

炮弹要掠过天空多少回,才能永远停火。

要牺牲多少条生命,才能知道太多的人已经死去……

这答案,我的朋友,答案在风中飘荡,这答案正在风中飘荡。

猜你喜欢
炮火珍珠港迪伦
雷霆炮火
废墟中的希望
音乐家编年史:鲍勃·迪伦的歌
你不知道的鲍勃·迪伦
鲍勃·迪伦的摇滚魂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
五名英军士兵 阿富汗身亡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