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

2019-09-10 07:22刘亚坤
成长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实践

刘亚坤

摘要:作为新兴专业,应用心理学应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用型人才。当前,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四个方向着手,分别是目标、思路、途径还有运行条件。实际建设专业的过程中,还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等诸多内容,打造现代化的课程体系,利用更具特色的专业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基于此,文章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了分析,希望为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长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1 引言

如今,越來越多的用人单位开始考虑毕业生的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从而有效地缩短岗位试用时间。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也应注意到这一趋势,在实际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兼顾理论和实践,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以便心理学毕业生可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缩短岗位适应周期。应用心理学专业还要时刻关注社会及用人企业的需求,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以实践为主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及时更新心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做好改革,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优秀人才,并在同类院校中起到引导与示范的作用,为心理学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入活力。

2确定培养目标

应用心理学更具创新意识,始终将目光集中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当中,综合考虑了不同因素给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带来的影响,例如区域内的发展现状、本地经济的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等。由此可见,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应关注人才培养的应用性,确定以实践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性作为核心打造现代化的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实践为基础建造的人才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心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操作技能,更好的胜任岗位[1]。总之,应基于明确的培养目标建设人才培养体系,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使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更好地满足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为区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3构建以实践为主的人才培养思路

对于高校而言,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也是其指导性的文件,会给后续的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要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保障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在进行应用心理学完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实践操作和实习的问题,学生虽然掌握了大量的基础知识,但是很少拥有社会实践和动手的机会,教学评价仍旧以学生的成绩和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为主。此种模式下培养出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很难适应岗位需求,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均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要求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基于实践打造全新的人才培养路径,把学生培养成具备创新精神、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将实践作为核心,利用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思路突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善于利用社会实践资源,以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4 完善实践取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实践性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以下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校内实践课程体系和校外课程体系。校内实践课程体系主要以案例教学、模拟演示教学和专题辩论教学为主,校外实践体系则以社会问卷调查教学、旁听教学和咨询教学为主[2]。无论以何种形式进行的专业人才培养,均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操作技能为主。除此之外,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涉及到教育实习体系和论文课程体系等诸多内容。高校在完善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时,应更多的考虑社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综合判断人才培养路径是否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应用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作为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内容均有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重要作用。这要求学校客观审慎的对待人才培养路径,并在实践过程中随时调整人才培养策略,以免与时代发展脱节,削弱人才培养的作用。除此之外,实际培养心理学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实践为核心,但是也不可忽略理论的重要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心理学人才的技能与水平。总的来说,一定要选择适合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更具针对性、更具特色的人才培养路径,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5创建人才培养运行条件

创建人才培养运行条件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这也是落实校企合作的重要渠道,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开拓其视野,使得学生尽快接触社会,拉近学校与岗位之间的距离。人才培养运行条件的创设以搭建实训基地、构建实践性教学体系、打造师资队伍为主,这些均为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了突出的贡献[3]。对于整个专业来说,优秀的师资队伍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使得学生获得有力的指引。学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人才时,绝不可忽略任意一项细节性的内容,应从多个方向人手,为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与路径。

综上所述,心理学专业的建设具备系统性,综合性的特征,需要得到学校全方位的支持。在长期的坚持下,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且具备多元化的特征,这给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艰巨而且复杂。实际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时,应更多地考虑到学生和社会的需求,这也是心理学专业建设最为重要的问题。只有明确社会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开具更具特色的心理学专业课程,为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也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因此,针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进行的探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康育文,王德芳,敖勇前,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一一以西藏民族大学为例[J].西藏教育,2016(6).41-44.

[2]梁拴荣,周小庆.关于面向21世纪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的思考[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139-141.

[3]王健,宋玉萍,孙延超,等.关于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6):18-1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实践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