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黄芩“水膜”外用治疗急性湿疹抗炎和抑制金葡菌的实验研究

2019-09-10 14:50王首帆徐宜厚徐爱琴朱立宏秦宗碧邱百怡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水膜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炎

王首帆 徐宜厚 徐爱琴 朱立宏 秦宗碧 邱百怡

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黄芩“水膜”外用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机制。方法:64只雄性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黄芩“水膜”观察组(黄芩组)、黄蒲洁肤洗液组(黄蒲组)、硼酸液组(硼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盐水组)4组,每组16只,鼠右耳予以100%二甲苯致炎后,分别用各组药物湿敷1 h进行干预。检测大鼠右耳肿胀程度;常规HE染色,观察各组每个视野100个表皮细胞中的炎性反应细胞数。采用试管稀释法对4组所用药物作连续对倍稀释,观察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情况。结果:1)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肿胀度均下降(均P<0.05),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下降(P<0.05),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表皮细胞中炎性反应细胞数均减少(均P<0.05),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减少(P<0.05),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黄芩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15.6 mg/mL(1∶16),药物最小杀菌浓度(MBC)为7.8 mg/mL(1∶8),高于硼酸组(P<0.05)而低于黄蒲组(P<0.05)。结论:复方黄芩“水膜”外用治疗急性湿疹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肿胀度,具有良好的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关键词复方黄芩;“水膜”;急性湿疹;抗炎;金黄色葡萄球菌

中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17

湿疹是最常见的以皮损对称分布、剧烈瘙痒等为临床表现的一种过敏性炎性反应性皮肤病,根据国内普查发现其中以急性湿疹发病率最高,约占52%[13]。湿疹病因复杂,现代医学主要归因于环境等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感染等,因此针对湿疹病因病理主要以抗过敏药物、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要治疗方案,这些外用制剂的治疗虽然能够控制急性湿疹的临床症状,改善皮肤丘疹、渗出和瘙痒等症状,但是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存在易反复发作、加重病情等不良反应[47]。因此探寻安全有效的中药外用制剂十分必要。纵观古今文献未见湿疹的病名,由古籍记载参照对应临床症状可得将湿疹归属于中医学“疮”“廯”和“风”的范畴。《诸病源候论·疮病诸候》中有“疮”的病因病机相关记载“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其疮初如疙,须臾生汁,热胜者则变为脓,随痉随发”,认为急性湿疹发病虽在表但病根在里,属于先天禀赋不足,又外感六淫内蕴湿热,内外合邪浸淫肌肤发疮疡[89]。本研究选用复方黄芩“水膜”湿敷患处以清泻湿热、凉血消肿止痒,标本兼治,观察其抗炎和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64只雄性大鼠,体重为180~200 g,购自武汉爱博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X(鄂)20070029。动物饲养于本单位动物实验中心,饲养条件:温度(23±1)°C,湿度(50±1)%,以12/12 h为光暗周期。

1.2方法

1.2.1分组与模型制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方黄芩“水膜”观察组(黄芩组)、黄蒲洁肤洗液组(黄蒲组)、硼酸液组(硼酸组)和生理盐水组(盐水组)4组,每组16只。同等环境下,正常供水和垫料,所有雄性大鼠用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将大鼠右耳予以100%二甲苯致炎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右耳肿胀即为造模成功。见图1。

1.2.2干预方法动物造模后进行干预。1)黄芩组:以复方黄芩“水膜”(即复方黄芩水煎剂精制而成的浓缩药液“水膜”)湿敷右耳;2)黄蒲组:以黄蒲洁肤洗液(厂家五〇五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B20021012药味组成:黄柏、蛇床子、黄连、土茯苓、白鲜皮、苦参、百部、虎杖、蒲公英、丹参、丁香、地肤子)湿敷右耳;3)硼酸组:以硼酸液(厂家东莞市辉宏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9182942)湿敷右耳;4)盐水组:以生理盐水湿敷右耳。以上4组均湿敷1 h,分6次湿敷(每次间隔10 min),10 min/次。

1.2.3检测指标与方法

1.2.3.1大鼠右耳肿胀程度每组8只大鼠麻醉处死,切除大鼠左右两耳,右耳肿胀程度为两耳的重量差。

1.2.3.2大鼠表皮细胞形态学每组随机选取8只大鼠,麻醉处死后取大鼠右耳于10%多聚甲醛中固定,并根据标准组织学技术石蜡包埋,连续切片,4 μm/片,常规HE染色,观察各组每个视野100个表皮细胞中的炎性反应细胞数。

1.2.3.3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接种于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传代,配成2×108/mL的菌液,采用试管稀释法对4种药物作连续对倍稀释(每个试管总量为1 mL),再加入10 μL菌液,比较找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同时再转种于固定培养基,观察有无细菌生长,找出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MBC)。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采用非参数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复方黄芩“水膜”对大鼠右耳肿胀度的影响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的肿胀度均下降(P<0.05),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下降(P<0.05),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各組大鼠表皮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表皮细胞中炎性反应细胞数均减少(P<0.05),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减少(P<0.05),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图2、表2。

2.3各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黄芩组MIC为15.6 mg/mL(1∶16),MBC为7.8 mg/mL(1∶8),高于硼酸组(P<0.05)而低于黄蒲组(P<0.05)。见表2。

3讨论

《黄帝内经》原文以“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和“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道出急性湿疹的病因病机,心火旺盛,脾虚生湿,心火旺而耗血伤阴,脾虚,脾失健运,湿热内蕴而血燥风动,不能及时滋养肌肤;又外感风湿热邪,心主血脉,血热偏虚,湿热淫邪内外相搏,肌肤浸淫而发疮。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采用在急性湿疹患者局部外用药,使药力直接作用于病所,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1013]。急性湿疹好发于皮肤,其病位表浅,丘疹、脓疱等病灶外露可见,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不仅可以使药力直达病所,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而透达腠理,疏畅患处所处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还能通过腠理毛窍,经皮给药透皮吸收循经深入脏腑,内外合治,治标的同时兼顾治本,疗效更显著。经皮给药具有诸多优势,比如使药效不被胃肠道酶、消化液、PH值等口服药物必经的渠道所虚弱,因此近年来医者对中药外用制剂的研究从透皮吸收机制研究、透皮吸收促进剂研究等方面展开,并取得不错的研究成果。目前中药外用制剂剂型繁多,有水剂、油剂、酊剂、糊剂和软膏剂等,其中水剂属于“水膜”疗法,即将外用中药以水煎煮获得浓缩药液后湿敷于患处,形成一个“水膜”的隔离效应,使外界与皮损暂时隔断,促进药物发挥透达腠理,疏畅患处所处经脉、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而其他诸如油剂、酊剂、糊剂和软膏剂等剂型,需要复杂的制备工艺才能实现,不如“水膜”便利、价廉[14]。因此本研究选择复方黄芩“水膜”的外用治疗方法,结果显示复方黄芩“水膜”可有效改善急性湿疹大鼠耳廓肿胀程度。

急性湿疹一种具有急性炎性反应的常见过敏性炎性反应性皮肤病,中医学临床症状主要体现在局部患处皮肤红、肿、热;全身症状则以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尿黄、便干等表现出炎性反应。现代医学研究[1517]中发现,急性湿疹皮损处组织炎性反应时释放炎性反应递质,比如组胺、5羟色胺(5HT)、前列腺素E2(PGE2)等,这些炎性反应递质的释放造成皮损局部血流速度增速,血管扩张;血液代谢增加充血;血液产热增加而导致皮损处皮肤颜色变红,温度升高;而这些炎性反应又会进一步引起局部充血和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高,积聚渗出物而致局部皮肤红肿。本研究结果显示:与盐水组比较,黄芩组、黄蒲组和硼酸组大鼠右耳的表皮细胞中炎性反应细胞数均减少,其中黄芩组和硼酸组较黄蒲组显著减少,而黄芩组与硼酸组间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提示复方黄芩“水膜”治疗急性湿疹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急性湿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就是继发感染,最常见因素是患者由于瘙痒难忍而搔抓,造成原来的湿疹皮损感染出现周围现脓疱及脓性分泌物。研究表明,在急性湿疹中感染菌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最高,且高于亚急性、慢性湿疹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急性湿疹继发感染密切相关。临床上在瘙痒搔抓皮肤增厚瘙痒的循环中,细菌感染反复加重,增加急性湿疹的皮损渗出分泌物,而这些分泌物可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寄生提供了一定生存条件[1819]。本研究结果显示,黄芩组MIC为15.6 mg/mL(1∶16),MBC为7.8 mg/mL(1∶8),高于硼酸而低于黄蒲组,提示复方黄芩“水膜”在体外急性湿疹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作用。

总之,复方黄芩“水膜”外用治疗急性湿疹能有效改善大鼠的肿胀度,减少大鼠右耳的表皮细胞中炎性反应细胞数,同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改善大鼠急性湿疹的症状,疗效显著,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实验依据。

参考文献

[1]贾洁,王长奎.中西药物联合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152153.

[2]林清,张建军,李伟,等.五倍子与黄柏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配伍合理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31(9):21262129.

[3]刘彬.自拟方皮炎康汤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30):208209.

[4]Ferreira eVEC,Pimentel MI,ValeteRosalino CM,et al.Resolution of cutaneous leishmaniasis after acute eczema due to intralesional meglumine antimoniate[J].Rev Inst Med Trop Sao Paulo,2014,56(4):3612.

[5]Zhao T,Liu WL,Wu P,et al.A randomized,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n Fangfeng Tongsheng granule in treatment of subacute eczema[J].Zhongguo Zhong Yao Za Zhi,2015,40(7):14158.

[6]樊梅,林军.苦参荆芥饮湿敷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7):861862.

[7]霍亚兰,李凡,蔡华,等.白芍总苷联合阿维A治疗掌跖部慢性角化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2012,7(1):9192.

[8]单敬文.龙胆泻肝汤治疗急性湿疹60例[J].光明中医,2013,28(1):8788.

[9]霍伟红.抗过敏汤对急性湿疹抗过敏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0,08(30):6162.

[10]黄早发,王冰.裸花紫珠胶囊联合除湿止痒洗液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6):6162.

[11]罗继红,钟江.龙胆泻肝汤合六一散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8(3):116117.

[12]薛文辉.中药黄芩外用治疗急性湿疹的疗效观察及其药理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2(9):20122013.

[13]于希军.双黄连粉针湿敷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5):3133.

[14]覃永健,温志娟.急性湿疹外洗方组方规律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1):5758.

[15]Yao J,Li NF.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ricking and bloodletting and cupping with a threeedge needle for treatment of acute eczema[J].Chines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2007,27(6):4246.

[16]葛一漫,张朝明,胡一梅,等.马齿苋提取物对急性湿疹大鼠皮肤TNFα与IL4表达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4,30(12):16371640,1646.

[17]姚春海,迟慧彦,宋艳丽,等.清热除湿对急性湿疹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9495.

[18]Acute eczema Research Group.Acute eczema[J].Concours Med,1965,87(24):4102.

[19]李曉睿,李咏梅,宋瑜,等.苦黄注射液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急性湿疹3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4):5052.

(2017-07-07收稿责任编辑:张雄杰)

猜你喜欢
水膜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炎
冰面为什么那么滑
巧测水膜张力
胡椒逃跑
盈盈清水溢不出
生鲜牛乳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检测
美洲大蠊提取物CⅡ—3对家兔血常规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白藜芦醇的抗炎、抗氧化作用与帕金森病治疗的探讨
“抗炎”是防治重大疾病的关键
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子分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