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症状改善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9-09-10 14:37陈桂珠周松晶桂树虹蔡燕
世界中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命质量温针灸

陈桂珠 周松晶 桂树虹 蔡燕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症状改善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83%(61/63),明显高于对照组79.37%(5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明显下降,而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述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改善预后,提高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温针灸;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生命质量

中图分类号:R246;R256.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19.01.042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临床可无任何症状,或有进食后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伴嗳气、惡心、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1]。目前,西医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以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抗酸或抑酸治疗、保护胃黏膜等为主,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存在一定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预后[23]。因此,如何有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是目前临床工作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近年来,中医针灸被广泛应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中,不仅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减轻不良反应,受到广大患者及临床医师的青睐[4]。本研究对12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分组采用常规针刺与温针灸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及生命质量改善情况,旨在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证据。具体信息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6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就诊编号分组,单号纳入对照组,双号纳入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8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2.56±3.75)岁;病程6~38个月,平均病程(26.58±2.55)个月。观察组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2.88±3.82)岁;病程7~40个月,平均病程(26.23±2.34)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5]:1)临床表现:以腹胀、上腹部疼痛、伴嗳气、恶心、泛酸等消化不良症状为主,且上述症状大部分无明显规律性,进食可加重或减轻;2)胃镜检查:主要表现为条带状或点片状的红斑,胃黏膜粗糙不平,病变常红白相间,以红色为主;3)实验室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6],结合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常见临床表现,拟制定中医症候诊断标准:1)主症:喜按喜暖、胃脘隐痛。2)次症:神疲乏力、食后胀满、大便稀搪、纳呆少食。3)舌脉: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或白厚,脉沉细。具备2项主症+1项次症或1项主症+2项次症,结合舌脉即可确诊。

1.3纳入标准1)符合下述西医、中医诊断标准者;2)年龄介于18~70岁之间者;3)临床资料完整者;4)依从性好,配合本次研究者;5)近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6)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精神疾病患者;3)妊娠及哺乳期妇女;4)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及造血系统疾病者;5)晕针者;6)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7)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经常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物者;9)食管炎及十二指肠炎者。

1.5脱落与剔除标准1)受试者依从性差,严重影响疗效评价者;2)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不宜继续进行治疗者;3)研究中自行退出者;4)研究中因其他原因中途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者。5)试验过程中自然脱离者;6)最终诊断结果与本研究疾病症型不符者;7)因不能坚持治疗而中途退出试验者,或由于其他原因无法本研究全部观察项目者。

1.6治疗方法

1.6.1常规针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具体措施如下:1)选穴:选取公孙、足三里、内关、中脘为主穴;阴陵泉、关元为配穴。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使用75%酒精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各穴位均采用双手进针法,阴陵泉、足三里、中脘及关元均进针1.0~1.5寸,针刺得气后,应用提插补泻补法,提插幅度约为5 mm,频率为30~40次/min;公孙、内关均进针0.5~1.0寸,针刺得气后,应用平补平泻法,提插幅度约为5 mm,频率为50~60次/min。每个穴位手法操作时间均为1 min,每隔10 min操作1次,留针30 min。上述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6.2温针灸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温针灸治疗,温针灸具体措施如下:1)选穴:选取足三里、关元、中脘为操作穴位。2)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使用75%酒精对针刺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将硬纸片剪成40 mm×40 mm的正方形,于硬纸片中央钻一小孔,从毫针针柄上套入,避免操作时对穴位周围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将艾柱套在针柄之上,其长度为1.5 cm,其下缘距离皮肤距离为3~4 cm,点燃艾柱施灸,每穴施灸2壮。上述治疗1次/d,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7观察指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命质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临床疗效。1)临床症状:对上述中医诊断标准中的中医症候进行积分,其中每项主症0~5分,次症0~3分,得分越高表示临床症状越严重。2)生命质量:采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共有8个维度,包括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精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情感职能,每个维度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好[7]。

1.8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8],结合胃镜检查结果,拟制定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其中治愈:腹胀、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胃镜检查结果恢复正常,中医症候积分减少95%~100%;显效:腹胀、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胃镜可见病变范围明显缩小,中医症候积分减少70%~94%;有效:腹胀、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胃镜可见病变范围有所缩小,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5%~69%;无效:腹胀、上腹部疼痛等临床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胃镜检查结果无改变,中医症候积分减少<35%。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

1.9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2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及生命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中医中医积分比较治疗前,观察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生命质量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在治疗后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命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给患者的生命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慢性浅表性胃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主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吸烟、循环和代谢功能障碍、身心因素、长期食用刺激性食物及细菌、病毒及毒素等有关[9]。大部分慢性浅表性胃炎以胃窦为主的全胃炎,病变部位在于黏膜层,胃黏膜层以浆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伴有黏膜功能和结构改变[10]。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且病程缠绵,容易反复发作,严重降低患者生命质量[11]。

慢性浅表性胃炎在属于中医“嘈杂”“痞满”“胃痛”等范畴,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又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如《景岳全书·心腹痛》曰:“胃脘痛证,多有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于气。盖食停则气滞,寒留则气凝”,也如《兰室秘藏·中满腹胀》所云:“或多食寒凉,及脾胃久虚之人,胃中寒则胀满,或脏寒生满病”。总结起来,本病病位在于胃,和脾、肝关系密切,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从而导致本病发生。由此可见,本病的治疗应以健运脾胃、温中散寒为主[1214]。

针灸是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是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以及应用一定的手法治疗疾病[15]。本研究选取公孙、足三里、内关、中脘为主穴;阴陵泉、关元为配穴。公孙穴位于第一跖骨基底部前下方,是八脉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胃、消除痞疾、通调冲脉之功效,如《针灸甲乙经》记载:“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汗出,病至则善呕,呕己乃衰,即取公孙及井俞”。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通经活络之功效,如《灵枢》所云:“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足三里”。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2寸,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宽胸理气、缓急止痛、降逆止呕之功效,如《针灸甲乙经》记载:“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是胃之募穴,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效,如《针灸甲乙经》记载:“腹胀不通,寒中伤饱,食欲不化”。阴陵泉穴位于小腿内侧,是足太阴脾经之合穴,具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之功效,如曰:“心胸痞满阴陵泉”。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是小肠募穴,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之功效,如《黄帝内经灵枢·寒热病》所云:“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温针灸是一种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16]。相关研究表明[1718],艾灸可对脏腑纽织功能及神经通路进行调节,促进新陈代谢,增加白细胞、红细胞数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胃肠分泌,从而保护胃肠黏膜及调节胃肠运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温针灸治疗后,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各项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表明对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患者采用温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身体恢复,提高生命质量。本研究充分利用针灸的经络踰穴理论及辨证论治理论,采用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弱(虚寒)证,且取得了满意疗效,为临床更好地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但由于收集样本数量、观察时间有限,未对其他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是否可以采用温针灸治疗进行分析,临床需增加样本数量、观察时间及不同证型的慢性浅表性胃炎病例作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骏飞,张爱宁,王勤,等.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24):37383741.

[2]Alfazari AS,AlDabbagh B,AlDhaheri W,et al.Profiling cellular bioenergetics,glutathione levels,and caspase activities in stomach biopsies of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5,21(2):644652.

[3]Yamada M,Kushima R,Oda I,et al.Different histological status of gastritis in superfici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J].Jpn J Clin Oncol,2014,44(1):6571.

[4]熊云,張旖晴,刘涛.健脾和胃汤配合针灸治疗脾胃虚弱(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医药通报,2015,14(3):5052,63.

[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J].胃肠病学,2013,18(1):2436.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陈兴,赖瑜.连朴饮化裁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75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2):231232.

[8]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S].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

[9]Qin F,Liu JY,Yuan JH.ChaihuShuganSan,an oriental herbal preparation,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Ethnopharmacol,2013,146(2):433439.

[10]Song MY,Su HJ,Zhang L,et al.Genetic polymorphisms of miR146a and miR27a,H.pylori infection,and risk of gastric lesion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PLoS One,2013,8(4):e61250.

[11]张永杰,吴小翠,谢红丹.枫蓼肠胃康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4):476477,495.

[12]阳力.小柴胡汤加减联合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44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2(2):6970.

[13]奉毅.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12):142143.

[14]侯云霞,陈少宗.针灸治疗慢性胃炎的取穴组方规律与经验分析[J].河南中医,2013,33(2):300302.

[15]李知行,张海华,王丹萍,等.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16,36(10):11171120.

[16]安贺军,郭雁冰,朱宏,等.温阳活血方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10):15061508.

[17]范文东,章浩军,李丽.“保胃抗萎方”联合艾灸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8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1):5860.

[18]李琛,余晓娟.针刺配合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加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75例[J].陕西中医,2017,38(1):112113.

(2017-03-01收稿责任编辑:王明)

猜你喜欢
生命质量温针灸
以家爱提升生命质量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温针灸配合肩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温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分析
渐进式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生命质量的作用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200例重症瓣膜病的外科治疗及生命质量分析
针刺配合美沙酮维持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生命质量的干预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