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2019-09-10 17:50刘敏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刘敏

摘要:伴随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强调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培养,进而使小学体育愈发成为关注的焦点。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健康。基于此,我以分析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意义为着眼,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做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引言:小学生处于身心的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学生系统性进行体育学习的关键时期。打好学生小学体育的学习基础,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其终身锻炼的意识,对于学生高阶段的体育学习也将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是响应素质教育号召的重要体现,以全面实现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以我国当前的体育教学情况来看,还是有很多老师受应试思想束缚,注重对学生体育技巧的传授和强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体育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教育价值。

一、体育教学质量提高对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体育因没有引起校方和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认为本阶段的体育教学就是带领学生们做做操、跑跑步,即视为完成教学任务。课上,老师也是多以讲授运动技巧为主,使学生边观察边模仿,并未将体育教学上升到应有的高度。随之新课标的推进及深入,各小学开始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并对体育教学进以重新审视。

学生的能力高低早已不再取决于试卷分数,而是需综合权衡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也并不再是单纯的升学,而是实现全面育人。尤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在孩子认知和身体的快速成长期培养其强身健体的意识,使学生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体育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对于学生的性格、品格均将具有正向影响,更将使学生在体育中得到放松和减压[1]。因此,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不仅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其坚毅的品格和阳光的心态,也将对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相关建议

2.1 对教学理念的更新

作为课堂的构建者、引导者,老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好积极作用,可多参与到学生的体育练习中。同时与学生一起进行活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关系,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和蔼和友好,也有助于增强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意识,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能够及时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例。

2.2 增强互动,鼓励教学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教学更具较强的灵活性,但也需要一定的体能和协调性。比如足球、篮球等是体育课堂上常见的体育活动,但是在实践教学中,往往会有一些学生不愿意参与到活动中,尤其是女同学。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其身体素质上逊色于男生,另一方面很多女生比较内向,害怕自己做不好被同学嘲笑,甚至一些学生经常以生病为由不参加体育活动。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给予他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氛围,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或者根据学生的兴趣,多组织不同类型的项目,如适合男同学的跑步、球类运动,适合女同学的健美操、跳绳等,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中自主选择,发展自己广泛的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

2.3 采用趣味化游戏教学

小学生天生对游戏活动非常热衷,体育教学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特点进行趣味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胜利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体育教师要善于通过游戏方式让学生主动参加,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团队游戏、接力游戏等,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小组,以展开小组赛的形式,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进取精神、竞争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帮助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在教学中,能够将体育锻炼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现,小学体育教学的质量才会有效提升。

2.4 以学生的需求为主,体育活动要适度

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意识和认知尚处于形成阶段,具有对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差的特点。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生的这一特性,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组织教学活动。寓教于乐是素质教育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式。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玩与教有机结合起来,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迎合学生这一时期心理和年龄的特点,使其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来。但是体育教师应该把握好体育活动的时间和尺度,做好活动保护措施、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避免体育活动中受伤等突发情况的发生。毕竟,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关键时期,不仅老师应具有意外防范意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正确运动意识,在保证学生的安全和科学的体育活动强度基础上开展体育实践活动。

2.5 优化教学方法,有效适用体育器材

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所以教学活动更加注重是否有益于学生身体健康,但是小学生更多的关注体育活动是否有趣。所以,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这一特性以此作为依据设计教学环节。同时在体育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需要的体育器材、场地等,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营造安全、完备的活动条件和环境。这样学生可以更好的融入到课堂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捕捉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关键要素,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够使体育教学“提质增效”[3]。

三、结语

总之,现代教育对人才的标准愈发严苛。衡量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高低,并不只局限于学科成绩考了第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正确理解体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新课标的要求,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學生的主体地位,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丹红.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之我见[J].现代体育科技,2016(18):70-71.

[2]王凤岚.浅谈如何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J].学报周刊,2015(10):86-87.

[3]余坚.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策略分析[J].才智,2015(29):143.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