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2019-09-10 19:07李德美
电子乐园·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核心素养研究

李德美

摘要:在基ak教育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很重要,数学教师们为此付出更多努力,更利于后续实践工作的有序推进。实践中,可以通过授课形式的更换、教材内容的补充,来刺激学生的兴奋点,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可以利用有效的引导策略,为学生提供思维活跃、自主探究的机会,借此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成效;还可以个性化的讲课方式,锻炼学生数学文化、数学思想、数学内涵的转化,使他们朝着正确方向突破自我,成为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引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多与学生进行语言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想方设法进行情境创设、游戏互动,才有能力更快的完成核心素养的培育计划。优秀的数学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要给予他们体验的机会,从而实现有效教学。选择一些特色资源,结合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内容做针对性指导,这样一来,既能活跃学生思维,还可以优化教学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对此笔者就简单阐述了几点不同看法。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启发他们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必须遵循小学生自然的成长规律,去满足他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然后,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通过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进一步增强学生独自解题的自信心。过程中,可以做出点拨、启发,可以与学生进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只要让他们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引导就是成功的,给核心素养的培育奠定下良好的基础[1]。如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数学题:“当前,在果园中一共种了三种果树,即苹果树、梨树与桃树。三种果树占总棵数的比例分别为1/4、1/3、2/9,那么请同学们结合已知条件,自主地设计问题”。如此一来,就改变了以往教师提问、学生思考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成为真正的教学主体,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有的学生设计如下问题:“请问梨树比桃树多了几分之一?”或者是“梨树与苹果树共占总棵树几分之几呢?”在学生自行设计问题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个人设计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且对其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开展数学实践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学生多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充满了逻辑性,如果缺少了实践活动,学生将会恨难对知识进行真正的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产生好奇心之后就会产生怀疑,有了怀疑才更有利于下一步的实践。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可以进一步认识事物,这对发展数学的整体性来说尤为重要。在现阶段的教学和探索中,实践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这也是今后发展的趋势所在。如在教学《角的度量》这一节内容时,其中就讲到了角的大小和角两条边的长度无关。但是在对其进行理解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表示很难真正理解。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几张纸,然后让学生裁出几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接着再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这时候学生就会发现,正方形有大有小,但是它们每个角都是相同的,都为90°。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便能领悟到为什么说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长度无关了。

三、巧妙运用数学语言

所谓的“数学语言”,就是数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数学、符号、公式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代数学教学要更加强调对数学思想、内容和语言的教育,尤其是提高数学语言的应用能力,从而在数学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2]。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力度。如在讲“20/24”进行约分时,尽管很多学生口算能力较强,通过乘法表也很容易口算得出答案,但是不能实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一步步进行约分计算,可以先拿最小公约数2来约分,得出结果,然后在用4进行约分进行检验,看答案是否一致。在这种形式下,学生能够对数学语言进行很好的运用,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而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四、创设复杂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点自主思考的时间,并且要善于创设开放性的问题进行教学,以帮助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如在运算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到今天为止,已经学习了各种简单的运算方法。那么大家觉得自己在生活中有没有运用到这四种运算?举例说明。”然后学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买菜、逛超市、买东西。”通过反馈,教师发现“买卖”活动较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于是教师继续引导:“嗯,看样子很多同学都想到了,逛超市购物经常会用到加减乘除的问题。哪位同学能给举一个例子呢?必须按照真实的价格来举例哦!”于是学生开始上台展示自己的购物情况,在讲解到最后时,学生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了全部得出整数,在计算时通常采用的是将“元”化为“角”来运算。部分学生就开始有这样的疑问:“老师,如果不按‘角,计算,而是按‘元计算,那么怎么算呢?”说明学生是通过自主思考提出了问题,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而教师则可以通过小数点的教学来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

结合素玉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重大意义的,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教师也要注重提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仲玉.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12):33-34.

[2]公丕军,张晶.浅谈对小学生数学核心素质培养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01):16-17.

[3]宋明宝.试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115-115.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核心素养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