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

2019-09-10 17:51李佳梅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主题意义词汇教学语境

李佳梅

摘要:词汇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目前词汇教学存在方法单一、缺乏语境、复现率低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主题意义探究的 “主线式、层次化、真实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实践——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7 Animals in danger词汇复习课为例,达到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下,围绕主题核心词汇,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多角度的词汇探究学习,从而提高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主题意义;词汇教学;语境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词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词汇教学方法单一

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单词的形式通常都是强调多读多背,然后就是孤立地、零散地对词汇进行讲解和造句,这样的方法比较单一和死板,虽然也为学生扫除了词汇障碍,但是学生缺乏对英语词汇的理解性记忆,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只是机械地重复,死记硬背,因而无法灵活地将所学词汇恰当地运用到实际当中,最终会让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词汇教学脱离语境

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不仅方法单一,而且学生往往脱离真实的语境理解词汇及其用法, 课堂上学生抓不到主线,因而很难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教师没有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操练和巩固所学词汇,结果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

(三)词汇教学复现率低

在词汇教学方面,大量的研究表明,复现频率是词汇识别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高频出现的词汇更有利于学习者的识别、认知、提取和应用。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情境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就越容易被学习者所记忆和理解应用。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词汇的复现率比较低下,学生得不到足够多的机会感知、理解和应用词汇。

二、主题意义探究英语词汇教学的设计原则

(一)主线式原则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词汇教学,需要活动的设计始终围绕主题意义,依据主题设计主线问题,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依据主题抓住本节课的主要脉络。

(二)层次化原则

主题意义探究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活动:第一,激活主题,建构基本概念和主题范围;第二,拓展主题,提供新的语境或语篇,丰富主题意义;第三,表达主题,在新的语境中真实表达意义。这三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学生首先通过头脑风暴找出与主题相关的核心词汇、表达等,在理解和内化语言后,选取并组织语言在新的主题情境下进行有意义的表达,整合发展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三)真實性原则

教师应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讨论、对比、思考、整合等多种思维手段,同时自然运用语言知识表达主题内容,为纵向挖掘主题意义做好准备。教师应该提供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尤其是真实的情境再现,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内化和掌握。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课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简介

为了探索有效的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方法,笔者采用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词汇复习教学方式执教了一节公开课,授课内容为人教版Go for it! 八年级(下)Unit 7 一节以动物保护为主题的词汇复习课,在学习本节课之前的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B 2a-2e reading 部分的一节有关大熊猫的阅读课,所以通过有关大熊猫的学习,学生积累了大量与动物保护有关的单词和句型,但是头脑里面却没有主题意义词汇的归纳意识。所以本节执教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创设与动物保护主题相关的语境,帮助学生系统复习这一主题相关的词汇和语句,围绕主题进行讨论,从而熟练地将所学的词汇运用到真实的新语境中。

(二)教学实践例析

1.主题导入,激发兴趣,建构动物保护的基本概念和主题。笔者首先给学生观看一段熊猫的视频,同时在黑板上快速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一只可爱的熊猫和几棵竹子。视频播放结束后,我问:“What did you see in this video?”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视频中熊猫的相关信息,引入本课主题,引起学生对熊猫、对动物主题的关注。

[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导入是建立在上节课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这既可以起到复习上节课内容的作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为本节课深入动物保护主题的词汇教学做了充分的准备。同时,运用简笔画的形式更加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初步感知本节课的主题。

2.拓展主题,提供语境,丰富动物保护主题意义。本节课,从三个维度去探究基于动物保护这一主题的词汇教学,分别是What,Why和How。What:关注动物的事实性的内容,了解动物的基本信息;Why:关注动物处于危险中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社会的问题,传递实际意义;How:关注动物保护的方法,引导学生重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

第一, 问学生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有关熊猫的基本信息,你会怎么去介绍熊猫,从哪些方面去介绍?这时学生就会头脑风暴,答出很多关键词,如looks, food, numbers, abilities, living place, importance等。接着,为使学生更进一步丰富主题,阐述基本信息的关键词,让学生先进行讨论,然后陈述观点。在学生表达时,教师提示学生以句子的形式讲出相关词汇,例如:在学生描述熊猫的外貌时,学生先直接回答black and white, 这时教师提示用句型They are ... 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所有的熊猫都是黑白色的呢?熊猫宝宝呢?这时,有些思维灵活的学生就会反应出来,Baby pandas are pink, and adult pandas are black and white.

第二, 通过让学生看动物被杀的图片,创造真实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同情心,接着就让学生思考造成动物濒危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掌握基本句型,从而讨论相应的原因。

A: There are a lot of animals in danger, why are they in danger?

B: Its mainly because..., another reason is that...

学生们经过对话讨论后,找出了很多的动物濒危的原因,教师将关键词板书。

第三,继续承接上一环节濒危原因的探讨,自然地引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濒危动物,并通过对话的形式,运用基本句型讨论保护方法。

A: How to protect animals?

B: To protect animals, we should/ shouldnt do…

学生们经过对话讨论后,找出了很多的动物濒危的原因,教师将关键词板书。

[ 设计说明 ]在本节课中,基于动物保护主题的词汇教学中,明确动物保护的单元主线。本节教学设计分为三步“What,Why,How”,问题设计层层深入,由易到难,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围绕动物保护这一主题展开,使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动物相关的词汇和语句。教师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或词汇关系网,使学生深入理解词汇之间的联系,不仅复习到有关熊猫的颜色词,同时又进一步加深了成年熊猫和熊猫宝宝的英文表达,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实现语言能力的立体化发展。同时,利用真实动物被杀图片所营造的语境,引导学生对主题词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这样,使核心词汇依附于真实的语境,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主题词汇,提升其运用所学词汇的能力。这一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不仅复习了动物濒危原因及保护措施的相关的核心词汇和句型,还培养了运用英语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3.表达主题,迁移应用,在新的情境中学会表达。教师播放中国十大濒危动物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十大濒危动物。接着,教师向学生介绍WWF及该组织上的一项名为“speak for us”的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从基本信息、濒危原因、如何保护三个方面运用所学的目标词汇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学以致用。然后学生将讨论的结果写成小组报告,并且向全班展示其合作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其报告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教师布置作业,要求每个学生自写报告并录制语音或者视频分享到班级群共享。

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的时候,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份辅助性材料,材料的内容是十大濒危动物的一些基本信息,关键词起到提示的作用,为学生搭建支架。

[ 设计说明 ]让学生对于学过的词汇加深记忆的最好办法,就是在表达中学会迁移运用。此环节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形成书面语言,然后再由小组代表发言,最后以每个学生的口头表达录音的方式来布置作业,这是让学生对所学词汇进行巩固内化、迁移创新,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提升对目标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本环节在前述活动层层铺垫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在新的语境中使用目标词汇,在语言使用中深化和巩固语言知识,这样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词汇的能力。

本课例是笔者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尝试,在本节课上充分贯彻了主题意义探究的几点设计原则以及解决词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本节课的词汇教学围绕主题语境设置问题,层层递进,运用词汇网梳理词汇,巩固和应用主题词汇,注重词汇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形式,克服了词汇教学方法的单一化,重在主题词汇的表达应用;第二,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课程要求,由易到难,逐层深入,循序渐进,体现了层级性原则,前一活动为后一活动搭建好支架,做好了充分的逻辑准备,学生完成起来的难度减小了很多,思路也更加清晰;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把这些基于主题的核心词汇,以一定的主线为依托,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按照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串并起来,形成一条紧密结合主题的教学链;第四,本节课目标词汇的呈现,讨论、小组合作的应用,以及课后作业的口头表达录音都与目标词汇有关,反复使用,在复现中深化理解,这就显著提升了目标词汇的复现率。总之,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词汇教学之路远没有结束,我们都在努力积极地探索前进。

参考文献:

[1] 吳春林.基于主题意义探究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2019(11).

[2] 陈则航,王蔷. 以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2010(3):20-25.

[3] 郭颖,张金秀,徐国辉.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例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2):1-6.

[4]吕国征. 基于主题引领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课例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8(11):42-45.

[5]吴海萍.基于频率效应的高三英语词汇复习探究:以Women  of  Achievement单元词汇复习为例[J].英语教师,2017(23):139-144.

[6] 辛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实践:以一篇科技说明文的教学设计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9(5):26-31.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主题意义词汇教学语境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下)
跳出经验看经验,探寻小学英语教学的几点改变(上)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小英语词汇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劳娜古迪荪诗歌主题研究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