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的从业素养

2019-09-10 12:43顾晴航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

顾晴航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教育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小学数学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与教学整合能力需要不断提升。本文从目前教师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化视角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三方面,来探讨小学数学教师的从业素养。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数学;从业素养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各个领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小学教育领域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利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智慧课堂等各种器材,但有些老师跟不上信息化的进程,也有些老师在教学方面变得松散起来,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

一、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案没有个性、没有突破

信息化时代给老师的教学资源共享带来了很大方便,老师可以轻而易举地从网上搜集到自己想要的资源,也可以和他人共享自己的资源,如教案、课件、练习等,导致有部分老师过分依赖于共享资源,上课就找已有的教案和课件,但并没有对这些已有的资源进行加工和再创造。这种“拿来主义”虽然方便,但未必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情。教师缺少了对学生学习的考虑、对教材的解读、对教学方法的应变,上出来的课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

(二)对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能力不强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多媒体设备陆续进入教室。有些多媒体软件和硬件的更新很快,老师们往往跟不上这种更新速度。对于多媒体功能的运用和掌握,老师之间也存在着差距。如在沪教版一年级“比一比”一课中,同样一个教学内容,两位老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的能力却截然不同。一位老师主要是利用传统PPT课件进行教学,让孩子看图填空式地反复操练三句话:“什么和什么比?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虽然孩子最终都会说,也都会比,但是学生缺乏自主性。另一个老师则让学生同桌配合在桌子上摆放准备好的学具,再让他们用“三句话”说说摆放的结果。前一位老师由于用惯了自己常用的教学媒体,没有对新的教学技术进行研究,所以教学的方法很局限,没有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后者则利用新的教学媒体进行反馈、交流、评价,让课堂更有活力。

(三)重信息化手段,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有些老师在制作课件上花了大把时间和精力,为了把一个课件做得让学生感兴趣,加入了各种图片、动画特效、视频等元素,但是却忽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对教学模具的选择。比如在沪教版一年级“各人眼中的20”的教学中,有位老师的课件做得非常漂亮,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老师要求孩子们自己试着圈一圈20,探究可以几个一圈,能圈出几个几。反馈时,老师让一个孩子上展台前演示自己是怎么圈的,再把他圈的这种方法在PPT上演示,最后又板书在黑板上;再抽其他同学说另几种圈法,又采用这三个反馈流程。一共6种圈法,每种圈法都反馈了3次。这样费时费力,不利于孩子学习。所以课件再好,也是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支撑的。

二、信息化视角下的教学方法与模式

教育部于2014年制定了新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帮助教师完成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一)合理利用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1.现代化教学是数学教师课上和课下更迅速地了解学生情况的主要措施之一。比如沪教二年级“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等软件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面展开,让学生观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面、顶点都有什么特點。这比看实物更方便操作,也更清楚。在学生初步认知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可以让他们利用电子设备对长方体、正方体进行绘画,并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深刻的认知。

2.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简化教学流程,加快教学节奏,提高教学的密度。如在复习“周长和面积”这一内容时,老师提出问题:(1)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2)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是什么?(3)周长与面积有什么联系?让小组在课堂上合作、探讨,并让一名组长进行整理,然后通过网络技术进行反馈互动。这样,老师和同学都能及时掌握各个小组的整理过程,不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而且学生也获取了数学思想与方法。

(二)有选择地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利用教学微视频在课外进行预习和复习,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把课堂变成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合作探究、完成学业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学校也做了很多翻转课堂的尝试。老师们把主要的知识点和难点,做成各种形式的微视频,如动手操作类视频、PPT讲解类视频、课后练习类视频等。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效果良好。如在“轴对称图形”中,老师让学生观看操作类视频。视频中老师用折纸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学生也可以看着视频一起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增加感悟,这样在课堂学习时就能与同学和老师一起分享自己对于轴对称图形的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课堂教学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过程进行批判、分析和再认识的过程,是提升自我教学能力的捷径。

1.通过课堂教学视频进行课例研究。教师从自己的教学视频中能听到自己的语言,分析自己的语言组织有没有出现问题,有没有废话;能看到自己的形象与动作,分析自己的举止是不是得当、站位是不是合理、表情是不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能观察到学生的反应,来分析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课堂视频为教师的二次备课提供了依据,还构建了丰富的案例资源库,为教师的拓展研究提供方便。

2.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观看教育视频,与名师、专家、同行等进行交流,以反思自己在对学生实行教育中所遇到的教学问题,保持自己教学中的优点,改正缺点,促进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

三、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一)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

技术的先进性并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在建设基础设施与教学资源的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会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数学教师一定要了解自己对现代化信息设备的掌握程度,即自己擅长的方面是哪些、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完善的,这些都是数学教师应该思考和解决的内容。

(二)构建教师专业评价体系

在现代化教育中,学校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创建是学校教学的保障。学校也要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在评价方面,可以通过班级学生及学生家长来进一步了解老师。学校可通过多种评价方式,提高教师积极主动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不再是教学活动的配角,而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热情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创造教学情境的主要方式。若要让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促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就要让教师能够看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成效,这样就会促进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做起,更深层次地学习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孩子们的成长画上亮丽的一笔!

(责任编辑:奚春皓)

猜你喜欢
信息化小学数学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