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如雨润童心

2019-09-10 16:51沈莉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赏识师爱共情

沈莉

摘要:班级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要运用现代管理的原则,为学生成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按照学生心理、行为规律,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行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实现班级育人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关键词:师爱;鼓励;赏识;共情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都各不相同。他们中间总是有一些学生,因性格、成绩以及家庭的种种原因,成为班级管理中的特殊群体。笔者认为,加强对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班主任管理班级过程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自己在班级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一些略有成效的做法。

一、关注性格特殊的学生,在鼓励中引导

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遇到了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的小石。他一遇到烦恼就愁眉苦脸,稍遇挫折就会号啕大哭。有一次因默错了一些词语,他竟一下子在课堂上大哭了起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上课秩序。于是,我就把这个孩子带到了办公室。

一到办公室他的哭声就小了许多,我立马鼓励他,先在他心灵上播下学会战胜困难的种子。待他略微平复了心情之后,我又与他进行了轻松的谈话,告诉他老师可以成为他的朋友并帮助他战胜困难,并跟他讲述了几个主人公乐观坚强地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小故事。然后,我和他一起针对刚才默写这件事进行了分析讨论,帮他总结了失误的原因,又一起制定了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与目标,他终于点头微笑了。为了让他能经常微笑,能更加乐观与自信,我还特意在班级里进行了动员,希望大家一起帮助他战胜困难,战胜自己,让大家一起学会微笑地面对一切。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渐渐发现小石哭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曾经有位教育家讲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对于我们身边的这些特殊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我们的鼓励与支持,来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只有那些内心充满强烈自信的人,才有可能使事业或学习不断进步,不断迈上新阶梯,从而最终获得成功。

二、关爱学习特殊的学生,在赏识中接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肯定和赞美。因为人人都需要赞美,需要别人的肯定,学习困难的学生更是如此。

在笔者曾经任教过的班级里有位“双差”生——自控力极差而且成绩也相当不理想的小王。小王在上课的时候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讲,甚至无法坐定在自己的位置上。

我针对这个孩子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对他约法三章。第一:课堂上尽量不离开座位;第二:如果无聊了,就看书或写字(不管做什么,不能影响上课);第三:尽量完成一些课堂作业。如果做到了,就可以赢得小印章,并告诉他老师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到。当然,这三点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一下子是极难完成的,所以,我是分步让他去做的。只要做得好,立马得印章……终于我发现他在慢慢地变化着,进步着,一节课虽然做不到认真听讲,但是大多数时间,他是能坐着的。他会给自己找事情做,如写字、画画,有时候他会自己走到班级书柜那里拿书看。

不仅如此,随着自己得到的奖励次数的增多,小王对待学习也越来越认真了,有几次我还当众表扬了他。同学们和任课老师对他的不断进步也给予肯定与鼓励,他越发能自觉地认真学习。

由此可见,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要尝试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那么即使是特殊的学生也能重拾自信,不断克服缺点,逐步成长。

三、捕捉“特殊”风波,家校在共情中携手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在我们的日常教育活动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特殊事件,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捕捉,家校双方合理地沟通引导,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吃药风波”下的感恩教育

小费是我教过的一位女生,因随口吐掉家长买回的高价营养液而伤了家长的心,最后母女两人发生了严重的争吵而让母女关系持续僵化。在了解了事情之后,我针对现在孩子身上普遍表现出来的任性、蛮横以及缺少责任感的“通病”,把小费带到“阳光心语室”,打算和她好好聊一聊。

我们从学习聊到了父母,最后聚焦到了那次“吃药”事件。小费是个聪明的好孩子,从和她的言谈中,我更能感觉到她爱她的父母,那次的“吃药风波”,是她一时的冲动,没想到却伤了妈妈的心,她表示以后不会那么任性了。而后,我又与家长通了一次电话,共同探讨了如何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处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矛盾,有时要适当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切忌打骂教育。

“吃药风波”事件之后,为了更好地协调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我又在班级里开展了一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并邀请部分家长前来参加。我用“笔尖诉心语”的方式,让班级里更多的孩子去寻找身边父母的爱,用心感受父母点点滴滴的关怀,从而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二)“网络风波”中的沟通与理解

五年级学生小何因缺少父母的关爱、同伴的陪伴而迷上了網络聊天,从而影响学习,导致成绩下降,甚至几次以生病为由向老师请假。父母得知详情后狠狠地批评了孩子,与孩子的关系越来越糟糕。我与这个孩子进行了几次深入的交谈,孩子终于敞开了心扉。最后,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下,在家长的密切配合下,这个孩子慢慢地远离了网络,重新回到学习中来。这次的“网络风波”也让家长们深刻认识到了家庭教育中沟通与理解和家庭陪伴的重要性。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我们作为班级管理者,要始终相信班级里每个孩子都是一座富矿,班级里的那些特殊学生一时可能无法发现他的闪光点,那我们就要用更多的爱心与耐心,为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在教师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这样才能让他们更有自信,逐步成长为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

[2]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4]陶行知.陶行知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赏识师爱共情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写给青年班主任:师爱,需要表达
师爱是一泓清泉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师爱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