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立体化阅读”初探

2019-09-10 07:22张云辉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张云辉

摘   要:“立体化阅读”是指从多层面、多角度推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发展,在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通过构建生态课堂、深化课外阅读、优化资源延伸、创建多维环境,在课内、课外、内容、形式等方面形成合力,在情、法、境等维度协同进行,从而构建出立体阅读的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立体化阅读;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31-0012-02

语文学习就是阅读思维的旅行,思维是阅读的关键性内化活动,贯穿于阅读过程的始终。“立体化”阅读是指从多层面、多角度推动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发展,在课内、课外、内容、形式等方面形成合力,在情、法、境等维度协同进行,从而构建出立体阅读的活动体系。围绕着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这一核心,我们不断地尝试与摸索“立体化阅读”的实践,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课堂生态化——从有序走向有情

生态课堂彰显每个学生的需求,注重学生们的个性发展,实现了教与学的真正统一。在课堂生态化中实施立体阅读,其关注点在于从“有序”走向“有情”,从强调阅读指导的科学性转变为突出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性。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与表达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过程中的推动剂和润滑剂;成功的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更是与阅读情感相伴相生,使得情感更饱满,思维更活跃。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努力钻研文本,从一篇篇经典范文中不仅仅是找出思想内容、语言形式中的“认知点”,也需积极挖掘阅读材料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即文本中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中“动情点”。只有学生带着情感走进文本,在品读文本时充满情感,才能在阅读过程中学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进一步获得享受,升华情感,为其他立体阅读提供坚实的支点。如在教学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姥姥的剪纸》一课时,教师从“我”看不懂剪纸的意思(不解地发问),到看得懂剪纸的意思(热情地交谈),引导学生“剪纸”一词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变化和流露的载体,实现文、情之间的交融。

二、课外指向化——从求量走向求质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吕先生的话强调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而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而言,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续与拓展,是立体化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在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积极应对当前信息社会的挑战,培养学生信息的搜集与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更要从追求阅读量的偏执中走出来,加强对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指引,从求量走向求质。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时,学生通过这篇感人的人物介绍,怀着对霍金的崇敬,教师适时组织学生展开以“身残志坚”为主题的人物介绍课外阅读活动。为了让学生能从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获得真切的课外阅读收获,教师结合学生们的阅读材料,通过视频介绍、背景讲解、图文呈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真正读懂文字、体会主旨,从而接受了一次又一次心灵的洗礼。

三、资源延伸化——从教室走向场馆

课程资源包含了为课程教育开展而组成的各种辅助因素,教师应当具有广阔的课程资源视野,着力将资源合理延伸和拓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立体阅读有意识地将具有良好阅读氛围的场馆纳入到资源建设中来,这样不但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图书馆开放时间的限制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书籍任其选择;同时也能让学生找到一个有着浓郁阅读氛围、有着同样热爱阅读的同伴这样一个场所,促使学生有兴趣、有意愿地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为此,教师依据实情全天开放学校图书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包括双休日以及节假日等时间,都能够让学生在图书的海洋里自由遨游。同时,教师也鼓励和引导学生到市图书馆、书店等场所进行阅读,让他们规划好自己的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使得阅读能力与阅读质量同步提升。如在教学《詹天佑》《钱学森》等课文时,学校图书馆主动与市图书馆沟通,精心组织了一批相关书籍,如《感动中国的100位爱国科学家》《二十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书系》《中华子孙丛书:当代中国科学家》等,让学生进一步拓宽了阅读视野,深入了解到我国科学家为国奋斗、科技报国的崇高信念。

四、环境多维化——从单一走向鲜活

蒙台梭利曾说过:“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应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深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和谐的阅读环境,是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书籍之间融洽的重要前提,在轻松愉快、立体鲜活的阅读环境中,学生的阅读效率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打造阅读环境方面,教师从原先平面的、静止的环境布置,逐步走向立体、鲜活。不仅在班级上创办“图书角”,推动图书的阅读和交流,让每一个热爱阅读的学生都能在“阅读角”中找到自己喜爱的书籍;还选择了一部分健康向上的校园歌曲,在阅读时间反复播放,营造出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

如在学校读书节期间,教師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选择了《我们爱你啊,中国》作为本次读书节的诗歌朗诵内容,精心排练,从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气腔调等多方面进行指导,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揣摩,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祖国的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富、文化灿烂……这种立足于活动的阅读环境创建,让文本真正渗入学生心田,收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

列宁曾说过:“书籍是巨大的力量。”立体化阅读让学生能够从书籍中获得更为充沛和持久的力量,教师也应在构建“立体化”阅读的道路上继续执着前行……

参考文献:

[1]黄惠华.浅谈小学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思考能力培养策略[J].写作,2017,(05).

[2]杨   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有效追问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8.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