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浅议

2019-09-10 19:20许向锋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1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方法

许向锋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面临着更高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了。鉴于此,广大教师必须要积极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贯彻落实新课标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促进小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

引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生正处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作用和优势,以此引导学生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针对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进行调研,提出了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有效性。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参照物。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促使学生能够有侧重点的学习,从而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内容展现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1]例如,在教学《钱该怎样花》时,该课旨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在该课程中,教师应当以勤俭节约为核心教学思想,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消费理念,使学生养成不浪费、不攀比的良好生活习惯。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青少年消费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理性消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围绕核心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展开。教师可以提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采用创新的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陈旧,更加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严重影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为此,教师必须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从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多样性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在教学《不能忘记的屈辱》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历史资料或电影节选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旧中国的真实情况,使学生更好的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真实含义,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和民族情怀,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必然会受到外国列强的欺辱。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抒发正确的爱国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人生目标。

三、密切联系实际生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一门以小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将此门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品德与社会课程应当紧贴学生实际生活,使课堂教授的知识在课堂之外可以得到实践,把课外生活融入课堂教学之中。[2]在社会与品德课程的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局限于课本之中,要将教材作为一个基本指导方向,将教材要求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生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例如,教师在讲授《平安回家》一课时,可以将交通规则、道路标示等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需要掌握的交通知识,并让学生识辨常用的道路交通标志,从而使学生形成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在互动环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介绍每个人的上学路线,并为学生分析在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不安全因素,同时为学生讲解如何避免危险情况的发生。再如《我会好好地吃》一课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饮食常识和用餐礼仪等问题。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营养问题,而忽略了学生的用餐礼仪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用餐礼仪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讲解。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资料演示正确的用餐姿势、良好的用餐习惯,还可以列举一些用餐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并对不文明行为进行逐条分析,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用餐礼仪问题。

四、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注重社会实践的课程,需要教师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创设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生活要素。[3]此外,教师还需要整合一些校外的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我的绿色日记》时,为了拉近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一些新鲜的空气和美丽的风景,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有感而发,从而记录下自己的心境和感受。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真正发现生态环境的问题,从而树立环保意识和责任,这比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的效果好多了。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生活习惯。所以,广大教师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常识和社会知识,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价值,从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鉴于此,在教学的過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的基本内容,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此外,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进一步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盛华.试论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5(02).

[2]朱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浅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06).

[3]胡晓秋.摆脱枯燥,渐入佳境: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成才之路,2012(04).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