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与极简生活

2019-09-10 07:22宦菁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8期
关键词:餐盒纸袋分类

宦菁

进入盛夏,酷暑难挨,人们的心情也跟着烦躁。然而今年夏天,最让上海人烦躁的不是炎炎夏日,而是垃圾分类。

时间往前倒推,整个6月,上海人每天至少会接受一次灵魂追问:“侬是什么垃圾?”但即便问题是如此深刻、连续,许多上海人还是被垃圾分类搞到抓狂。鸡骨头是湿垃圾,筒子骨就成了干垃圾;螃蟹壳是湿垃圾,手感差不多的扇贝壳却又是干垃圾;没用过的尿不湿是可回收物,用过的尿不湿再湿也不是湿垃圾,而是干垃圾……许多人调侃垃圾分类难度不亚于刚刚结束不久的高考,学习的过程充满着各种问号和不解。

不仅是上海人,全国各地,尤其是而后公布的首批实施垃圾分类的其他45个城市的人们同样表示“内心很慌”。虽说垃圾分类宣传了这么多年,但一直都未曾真正实施。突然之间,要学会复杂的分类,心慌也很正常。虽说有些小慌张,但作为一项利国利民、惠及子孙的政策,居住在上海的朋友们表达出的都是“虽痛也要尽全力适应”的积极心态。

不过,他们的生活多多少少也因为垃圾分类渐渐发生了改变——详细的垃圾分类能让人因为怕麻烦而变得简单起来。

“因为垃圾分类,现在买东西前会想想,买完会产生什么垃圾,然后觉得很麻烦,就不买了,倒也省钱。”朋友说得实在,他说,原本打算重新装修房子,但一想建筑垃圾的处理不仅费用挺多,而且还有些繁琐,“那就干脆暂时搁置,软装上稍稍调整就好”;家电没坏就没必要升级。还有位女性朋友,说垃圾分类让她变得更务实,买食材不再做“海豚”(海量囤货),减少过期食品的产生;穿着打扮不再像原先那样紧跟潮流,一年四季换不停,“毕竟能少产生点垃圾”。

垃圾分类对人们生活影响最大的还是原本极其方便的外卖。好多年轻人懒得洗碗、收拾,外卖自然是上上之选,然而垃圾分类却将这样的优势打得七零八落,反而更加麻烦。由于外卖餐盒和剩菜剩饭分别属于干垃圾和湿垃圾,而且餐盒在扔之前还需清洗、擦拭干净,有人调侃垃圾分类和扔垃圾的时间比吃外卖的时间还要长。再加上塑料餐具更高的清洗难度,在办公室等场合一般又很难具备清洗条件,这让不少人从外卖一族变为带饭一族,饮食都变得健康起来。

生活方式在改变,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前不久,一则上海老教授痛斥过度包裝的短视频在网络上“红”了。他认为,垃圾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管出来的。垃圾分类立法的前提条件是过度包装要立法。这位老教授讲述了许多人都有过的体验。他说,一次,他的朋友送给他一份茶叶礼盒,其中茶叶的重量只有120克,但其包装(包括两个铝塑口袋、两个樱花花纹大瓷罐、一个大纸盒、若干塑料泡沫、一块黄色缎子、两个大金属包装、一个大纸袋)总重2.5千克,竟是商品重量的20多倍!

区区二两多茶叶,却需要这么多包装来提升身价。这与中国人的“面子”观有一定的关联,现实版“买椟还珠”也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渊源。但在地球环境愈加恶劣、资源不断减少的今天,过度包装不仅在主动地制造大量垃圾,给我们推行垃圾分类带来了困难,也十分不利于环境质量的构建。

尽管人们还是“要面子”,但在垃圾分类面前,这层面皮不要也罢。简单、明了、节约的生活同样可以有滋有味,美好而绵长。想起小时候,阿婆挎着竹篮子出门买菜,回来时,篮子里除了新鲜蔬菜外,偶尔还会有荷叶、纸袋包好的小零食。这样的烟火气,现在想来依旧透着温馨与美好。

猜你喜欢
餐盒纸袋分类
时髦显瘦的纸袋裤,让你拥有细腰长腿时尚君
关于树叶餐盒的发展及推广对策的研究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13号餐盒柜
13号餐盒柜
给塑料分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