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庆华的“庞大”陷阱

2019-09-10 07:22严学锋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8期
关键词:陷阱规模企业家

严学锋

庞庆华被迫离场。2019年6月20日,庞庆华辞去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务。此前的5月,因庞大集团及其控股股东庞庆华未如实披露权益变动情况、庞大集团未按规定履行关联交易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等,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庞大集团及庞庆华等予以公开谴责,公开认定庞庆华3年内不适宜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更严重的是,庞大集团的经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挑战——2018年巨亏61.5亿元;今年5月被债权人申请重整。这一切与“庞大”的陷阱密切相关,而这一陷阱在企业界较为普遍、后果严重却常被忽视。

庞庆华曾一度辉煌,居胡润零售富豪榜第16位,被视为中国汽车经销界的领军人物。

庞庆华生于1955年,16岁就开始工作,曾任职国企、官员、国企经理。20世纪90年代,一些国企改制为民企,庞庆华1999年参与了所在国企的改制,领衔员工持股,变身民营企业家。庞大集团2007年正式成立,以汽车销售服务为主业,庞庆华是创始人与实际控制人。

企业规模很大。据庞大集团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截至2010年末,公司员工总数为27089;自2006年行业评比以来,庞大集团一直为“中国汽车销售服务十大企业集团”第一名(以年度营业收入排名),2010年营收537.7亿元、净利润12.3亿元;2010年底总资产达349.9亿元。企业2011年IPO,2017年营收704.8亿元,净利润2.1亿元,年底总资产635.3亿元。按庞大集团官方网站上庞庆华致辞的说法,在短短十几年内,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跃跻身中国企业500强,走出了一条不平凡的跨越式发展之路。以此来看,庞庆华富有企业家精神,并且才能突出。

“我们将始终沿着‘做大、做强、做长’的目标”——这来自庞大集团官方网站的庞庆华致辞。显然,在庞大集团,“做大”被放在首位,匹配“庞大”之“大”。庞大集团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公司其中一个核心竞争力是:“凸现规模效益的经营模式。自2003年成立至今,本公司通过汽车经销业务的不断扩张与整合、经销渠道的不断建设与完善,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同时,规模效益也不断凸现出来。”“大”带来规模经济、带来荣耀,但也意味着问题。

企业做大的一个关键支撑是银行贷款,乃至负债率高,意味着偿债风险大,这是企业健康发展很大的隐患。早在2011年庞大集团招股说明书即披露“偿债风险”:由于目前本公司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银行,因此导致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偏高,截至2010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86.50%。据庞大集团2018年年报,公司存在大量债券违约:延期支付“16庞大01”公司债券到期本息(发行总额6亿元、票面利率为8.0%);延期支付“16庞大02”公司债券到期本息(发行总额14亿元、票面利率为7.0%)、延期支付“16庞大03”公司债券回售本息(本期债券发行总额10亿元,票面利率为7.0%)。除此之外,公司还存在主体信用等级持续下降的问题。2019年2月26日,大公国际决定将庞大集团主体信用等级下调至CC,“16庞大01”“16庞大02”和“16庞大03”信用等级均下调至CC,评级展望为负面。

债务风险爆发与银行有关,更与“打铁自身不硬”有关。庞大集团2011年的招股说明书称,“公司业务对银行存在较大依赖的风险:银行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合作伙伴。因此,本公司的业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与银行的合作关系。如果本公司与银行合作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可能影响本公司的经营情况或制约本公司的未来发展”。2017年4月,庞大集团收到证监会的调查通知书。2018年5月,公司及相关当事人庞庆华等收到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按庞庆华的说法,从宣布立案起到处罚下来的15个月里,有半年不允许庞大集团做证券市场里的产品,导致了公司在证券市场中的融资中断。庞大集团出现“钱荒”。庞庆华称,当时公司只能从银行的流动资金里面挪用,最终导致了后续向银行还款的问题,银行发现庞大集团资金异常紧张,开始抽贷,一年多的时间抽走了242亿元,最终导致公司没有资金维持正常经营。与其怨天尤人、责怪金融机构,不如多多反思自身的问题。

庞庆华的个人财富同样面临很大不确定性。截至2018年年底,庞庆华所持庞大集团全部的20.42%股权处于质押状态。公司经营困难、巨亏、创始人被迫离职……庞大集团危机重重。

大自然有大的好处,比如规模经济、地大物博。在某种意义上,一些人对“大”的崇拜,深入骨髓。企业界曾普遍以做大为第一目标,所谓的行业领先也往往指营收。很多企业看重、追求成为世界500强——英文的原文是big,即“500大”,即中国企业追求的成为500强是按年度营业收入排名的“500大”。问题是,“大”乃至“庞大”的陷阱往往被忽视:大而无当、大而不强,乃至虚胖,风险很大,很容易出现一朝崩塌的悲剧。

其实,规模经济并不是绝对的,“规模不经济”也普遍存在,这被很多企业家忽视甚至漠视了。而且企业规模越大,就越需要内功的匹配。所谓内功,即是企业做强、做优,这是企业做大的磐石之基,如此才能规避盲目做大的陷阱。

做大企业指的是做大企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提升人员数量等;做强更多体现在研发能力特别是技术实力、资源整合能力、行业引领能力;做优更多体现在业绩、公司治理。早先,国企强调做大(主要是按营收),因此国企往往普遍追求做大,出现了很多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政策层面对国企强调做强、做优、做大。这三者的排序是有着内在的逻辑的。早先,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市场机遇相对较多,企业做大意味着大的发展、红利,乃至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野蛮生长”,不太需要考虑做强、做优。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告别了高速发展,市场竞争激烈,这就倒逼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尤其要重视做强、做优,将其列在做大之前,甚至要有意控制规模,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做久”的目标。这方面,很多隐形冠军值得参考:一些国外的企业已百年甚至数百年,在所属行业竞争力强,业绩不俗,但从规模上看仍是中小企业。

潮退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受伤后才能将陷阱看得更清楚。2018年以来,庞大集团、中国规模最大的民企之一海航集团、行业领先企业东方园林、“烧钱”模式的ofo小黄车、乐视网等很多民企出现严重的经营危局特别是债务危机、资金链断裂问题,相当程度上正是在“潮退”(经济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等)后,企业原本盲目、不健康追求做大的恶果显现。不少企业家因此付出了企業控制权被迫转让、个人财富大打折扣、个人诉讼缠身、名誉扫地等惨痛代价。个别企业家“跑路”甚至自杀,代价可谓鲜血淋淋。

吃大亏后,庞庆华可能已经开始反思、调整。今年5月,他称,“我认为,只有通过‘瘦身’,公司的效益才能体现得更明显。”庞大集团与银行方面已制定出一份“三年回归计划”,决定对旗下4000亩土地进行对外出租或出售,收回资金主要用于偿还各种债务。俗话是,浪子回头金不换;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前提是,企业特别是企业家要真正反思并真诚地悔改。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陷阱规模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外储4月站稳3万亿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陷阱
陷阱2
陷阱1
甜蜜的陷阱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
30年,光阴的故事——企业家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