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醉心千年技艺

2019-09-10 07:22云轩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9年8期
关键词:唐卡尼泊尔颜料

云轩

唐卡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藏族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颜料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等珍贵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珍品。一个偶然的机会,80后女生杨龙梅与这门千年非遗技艺邂逅。她先后拜了两位唐卡大师,成为唐卡技艺唯一汉传女弟子。她十年如一日醉心于这个领域,其间无比艰辛。幸好家人鼎力支持,才让她在这个领域持续“疯下去”。如今她创立唐卡工作室,倾力传播千年非遗技艺,让更多普通人接触并喜欢上这门瑰丽的艺术。

1988年出生的杨龙梅,小学三年级时开始学习素描。2006年高考复习迎考阶段,她在一家小书店中看到《唐卡中的地狱精神》这本书。正是这次美妙的邂逅,她第一次知道唐卡这门艺术。唐卡作品中表达出来的藏传佛教内容,与汉传佛像色调清淡完全不同的浓重着色,丰富多彩的造型和形式,让她一下子被吸引。

2007年,杨龙梅来到杭州读大学,周末去一家卖藏传佛教品的文玩小店闲逛。来的次数多了,她和店主慢慢熟悉起来。有几幅唐卡佛祖画像很吸引她,店主得知她对唐卡艺术存有兴趣,愿意引荐一位尼泊尔知名唐卡画师。这位画师前不久搬到杭州久住,店主愿意做杨龙梅和画师的牵线人。不过画师是否愿意收她为徒,店主还不敢肯定。

店主的担忧是有原因的。因为在生理、心理方面,女生比男生在创作唐卡作品时会遇到更多困难,会严重干扰到正常的创作。还有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作画,对女生体力也是非常大的考验。所以在此前,这位尼泊尔唐卡大师从未招收过女弟子。

这位店主和尼泊尔大师沟通后,再次见到杨龙梅时反复问她“能不能坚持”、“是否带着对于金钱的执念来学习唐卡”。唐卡在学习初期很难赚到钱,完成一幅唐卡作品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浮躁心理很可能会让人半途而废。杨龙梅明确表示自己真心喜欢这门艺术,愿意花毕生精力投身其中。几天后,大师让她当场创作一幅作品,觉得她绘画功底不错,对于唐卡有精神上的信仰,于是破格收她为徒。

从零起步学习唐卡,杨龙梅另外拜师学习工笔白描,就是为唐卡创作打好基础。白天,她在大学里学习常规的美术专业课程。到了晚上和周末,她去学习工笔白描和唐卡,花费在唐卡上的时間占了大多数。

刚开始学习唐卡时,师傅没有马上传授绘画技艺,只是让她干磨画布、颜料、黄金,甚至打扫画室等杂务。磨黄金的时间长了,她的手指磨破一层皮,还发生手指无法收回、无法握拳等痉挛现象。时间一长,她难免有些想法。师傅看出她的心思,告诉她这么做是为了磨练她的心性,让她能沉下心来。

她渐渐理解师傅的苦心,带着平和的心态完成师傅交代的任务。师傅还让她学习《造像度量经》,因为度量经是唐卡必须严格遵循的一套度量衡。佛像的各种部位有严格的尺度比例,唐卡画师不能随性创作、修改。这种严谨的学习,让年轻气盛的杨龙梅渐渐静下心来。3年时间,杨龙梅过着“扫地僧”般的日子,为她后面的创作打下扎实的基础。终于有一天,师傅结合自己的作品,讲授唐卡的创作技巧,杨龙梅终于获得师傅的“真传”。

有一件事让杨龙梅非常不适应。唐卡要求用唾液来调节颜料,先把原料吃进嘴里,用唾液调和后吐出来,作为作品创作时的颜料。将矿石颜料吃进嘴里,这些颜料还是奶昔状,她在本能上有些抗拒。不过她还是克服这种心理障碍,接受了这条行业内的规则。她会遵循这位尼泊尔唐卡大师的要求,作画前念一段经文,表达出虔诚、敬畏之心。

苦练三年基本功,杨龙梅终于迎来自己处女作的诞生。一幅唐卡的成败,往往取决于“眉眼”开得是否成功。所谓“开眉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部位。杨龙梅的第一幅唐卡作品是四臂观音,此前,她在纸上曾经练习过无数次。直到她自己感到水到渠成,才来到开眼这个关键步骤。

2010年9月,杨龙梅来到人生的岔路口。父母想让她去参加公务员考试,或者当美术老师。杨龙梅知道父母是为自己好,他们不希望一个女孩子过得很辛苦。唐卡创作非常费时间,短则两三个月,长的能达到十余年。当时,唐卡在市场上的价格不高。按照那时候的市面行情,很难单靠唐卡创作养活自己。

对于父母的提议,杨龙梅默不作声。人活这么一辈子,不为自己活一次就可惜了。倒是年迈的奶奶愿意支持她去追逐梦想,和父母做了深入沟通,家里才达成一致意见。

杨龙梅还有一个坚强后盾,那就是她的丈夫。从恋爱开始,丈夫就非常支持她学习唐卡。到了毕业求职阶段,丈夫决定去考公务员,因为两个人中必须有一个人先稳定下来。

杨龙梅后来才知道,丈夫的家人曾经明确表示反对他们在一起。丈夫不仅在经济上资助她,还在她举办个人画展时亲自搬东西。也许,她在毕业时选择了一条“最不靠谱的路”,但是父母和丈夫支持她去“疯”。

2011年7月,杨龙梅拜了第二位唐卡大师。这位大师名叫尕太,是第一代工艺美术大师夏吾才让的嫡传弟子。尕太师傅住在青海,使她有幸接触到青海热贡的唐卡技艺,与她之前学习的尼泊尔唐卡有很大差异。

尕太师傅的徒弟不多,只有杨龙梅和另外一个藏族学生。他会观察两位学生作画,随时随地予以指导、纠正某些不正确的动作。这位师傅对杨龙梅重点传授错金这门技术,她意识到尼泊尔唐卡技艺还不够精致,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就能达到更高境界。所谓错金,是指一种金属丝镶嵌的工艺,用金银丝在器物的表面上镶嵌成花纹或文字。她学会在错金处理上更加细致,学会更好地控制手腕力度,她的唐卡作品相比以往又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

近年来,唐卡成为收藏艺术品市场的新宠。2014年11月,有一幅唐卡作品以4500万美元的价格被收藏者拍下,收获“唐卡之王”的美称,对唐卡收藏起到很大推动作用。收藏品市场的“异动”,对于改善唐卡画师的生活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杨龙梅的内心,并未因为市场风云变幻出现波动,她本来就是真心喜欢唐卡这门非遗技艺。正因为如此,十年来她对唐卡热爱的初心不会改变。

这才是杨龙梅身上最可贵之处。

杨龙梅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自己已经在唐卡上小有成就,如何让大众更加接受这门技艺?为了更好地传承唐卡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唐卡,杨龙梅创办了自己的唐卡工作室,组建一支热爱唐卡的年轻人团队,致力于唐卡技艺的宣传、推广、修复、鉴定等方面。她还开设体验课程,亲自担任授课老师,讲授最基本的创作记忆。听说“途梦”这个农村孩子职业分享公益课程后,她还主动报名,向这些对于未来职业发展还处在迷茫期的学子们,分享自己十年来学习、创作唐卡的经历,点亮更多农村孩子的梦想。

这些年,杨龙梅力图在千年唐卡技艺中找寻新的突破口。她努力将尼泊尔唐卡的“虚空”特色以及热贡唐卡的“细密”特色结合起来,创作更有灵气的作品。十年来,她共绘制数十幅优秀唐卡作品。这些作品多为佛教人物,他们神态生动、形象饱满、色彩绚丽、线条细腻严谨,展出后给人们带来了神圣美好的感受,以及心灵上的启迪和震撼。

2017年12月、2018年11月,杨龙梅两次举办个人唐卡画展。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她坦然地说:“一幅好的唐卡作品可以让人用放大镜看,却挑不出任何毛病。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唐卡画师,只有带着一颗虔诚之心融于画中,画的意境取决于创作者的心境,一画一修行。”

她就是把唐卡当成一种修行,一种一辈子不会改变的信仰,就这么一直爱下去、走下去。

(编辑 宦菁 huanjing0511@sohu.com)

猜你喜欢
唐卡尼泊尔颜料
李雪:唐卡收藏进入理性阶段
看好了!
颜料和水
颜料抹在了脸上
以恭敬之心绘画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唐卡:不仅是藏品,更是种信仰
上帝打翻了颜料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