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境成景 园林桥趣

2019-09-10 07:22王亚中
中华瑰宝 2019年5期
关键词:园林

王亚中

家在北方,子牙河畔,村庄就在桥头。小时候,经常在桥上玩耍,家乡的桥承载了很多的童年记忆。如今,每次出行旅游,那些园林古桥,总会触动内心柔软的回忆。

春暖花开,一座石桥、一首古诗、一曲清歌、一堤烟柳、一径回廊……古桥连通了人与自然,也连通了园林里的春天。

十七孔桥连玉带

北京的桥啊千姿百态

北京的桥啊瑰丽多彩

金鳌玉栋望北海

十七孔桥连玉带

…… ……

蔡国庆一首《北京的桥》曾经广为传唱,歌声悠扬,唱出了古都桥的多与美,引领我们走进桥的世界。歌中所唱“十七孔桥连玉带”是北京颐和园两座标志性的桥梁—十七孔桥和玉带桥。这两座桥遥相呼应,一如飞虹偃卧,一似玉带凌空,如同玉璧上的两粒明珠,成为颐和园昆明湖中的佳景。

从北宫门进入颐和园,沿着昆明湖东堤向南行走,经文昌阁、二龙闸和镇水铜牛,就来到了十七孔桥。柳丝摇曳,湖波荡漾,十七孔桥如长虹卧波,是通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

十七孔桥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长150米,宽8米,由17个桥洞组成,是全国体量最大的园林古桥。桥头左右各有一只石兽,昂首屹立,气势宏伟。桥两侧汉白玉栏杆设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雕有不同姿态,不同数量的石狮子,或三五成群,或捉对玩耍,或母子相抱,或静坐昂首,或凝神远眺,个个惟妙惟肖。都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而十七孔桥的石狮子据说共有544只,比卢沟桥还多59只,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数数看。

登上石桥,视野开阔,昆明湖周边风光尽收眼底。桥顶最高处是遥望佛香阁的最佳摄影点,还可以远观西堤六桥及堤上的杨柳桃花。十七孔桥四时皆美,无论从桥上看湖光山色,还是在湖边赏虹桥卧波,都会在自然变化中呈现不同的美景。尤其在每年冬至前后,黄昏时分,当太阳位于最低点时,阳光照亮全部十七个桥洞,金光灿烂,形成“金光穿洞”的奇景,堪称园林设计的神来之笔。近年来,每逢冬至,总有大批摄影爱好者和游客云集于此,十七孔桥因此成为“网红桥”。颐和园的垃圾箱上方两侧也凸起设计成微缩版十七孔桥造型,摄影师亦可借此拍出精美的照片。虽然现在不是冬至,看不到“金光穿洞”,但阳光下桥影衬着波光,与蓝天绿柳、翠岛亭云相辉映,亦是别有风致。

由十七孔桥向南,经绣漪桥,走上西堤,一路行来,柳绿桃红,景色宜人。移步换景间,或桥梁飞渡,或廊檐高耸,亭桥相望,桥景相融,如在画中。西堤是仿照西湖苏堤而建的长堤,把昆明湖一分为二。西堤六桥,从南向北依次为: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bīn)风桥和界湖桥。这些桥形态不一,各有千秋,每座桥均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如柳桥取自白居易的诗句“柳桥晴有絮”,在柳桥和练桥之间建有景明楼,取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之意。豳风桥之名,则取自《诗经》中反映早期农耕生活的《国风·豳风》,以此来表明帝王对农桑的重视。

六桥中最著名的是建于清乾隆年间的玉带桥,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拱高而薄,桥身、桥栏用青白石和汉白玉雕砌,曲线优美,犹如玉带,故此得名。能把石拱桥建得如此轻盈优雅,古人的智慧令人不得不佩服。桥下是昆明湖的入水口,向西与玉河相通,当年帝后乘船由清漪园至玉泉山,往返都是经过此桥。

站在桥下,看一瓣桃花随澄澈的湖水穿橋而过,不禁想起李煜的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桥还是当年的桥,只是庙堂不再,江湖已远,我们登桥临水,看的只是风景,而桥本身往往被我们忽视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

体验了皇家园林桥之美,我们不妨再去看一看江南园林桥之趣。从北京驱车向南980公里,我们来到了扬州瘦西湖。瘦西湖有两座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桥是必看的,那就是二十四桥和五亭桥。

唐代诗人杜牧的一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让二十四桥名扬天下,也让后世文人打了一千年的笔墨官司。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桥还是多座桥,是虚指还是实指,至今争论不休。一说二十四桥原为吴家砖桥,自古是文人欢聚、歌女吟唱之地。唐代有二十四歌女,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一歌女折花相赠,请其赋诗。杜牧见其姿容清丽,想起当年隋炀帝带宫女在此吹箫赏月的情景,于是吟出了传诵千古的名句。

美好的传说寄寓了古代文人的向往,也易于为大众所接受。不管是一座桥还是几座桥,二十四桥真实地存在过。清乾隆年间二十四桥景称“春台明月”,为乾隆下江南“水上游览线”的一处胜景。嘉庆之后桥梁塌毁,但地形地貌、河湾港汊犹存,留给世人无尽遐想与追思。20世纪80年代末,扬州市政府在瘦西湖修复了二十四桥景区,重现昔日景观。如今的二十四桥景区包含落帆栈道、二十四桥、九曲桥、吹箫亭等建筑。二十四桥与颐和园玉带桥相仿,为单孔拱桥,桥的长、宽、栏板、台阶皆暗合二十四之数。桥面呈“之”字形布局,站在桥上,每一面转折都是一幅精美画卷。桥水相接处湖石堆叠,周围遍植丹桂,馥郁飘香。景区还配备乐器和唐装,游客可以吹箫、弹唱、歌舞,领略当年的如诗意境。

与二十四桥相望,东面不远处即是五亭桥。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清人黄惺庵曾写《望江南五亭桥》赞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五亭桥设计独具特色,桥上五座风亭如同莲花,所以又称莲花桥。桥基呈工字型,与大小不一的桥洞相结合,敦实沉稳又有空灵之气。五亭桥下共有十五个桥洞,洞洞相通。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每逢月圆之夜,桥下十五个桥洞都会各衔一枚月影,“众月争辉,莫可名状”,亦一奇景。五亭桥整体线条流畅,直曲相承,和谐秀媚,亭桥一体,远观近赏,姿态万方,被茅以升称为“最具艺术美的桥”。

二十四桥和五亭桥皆有月下之美,而风景不同。在月圆之夜,登桥赏月,体会“二十四桥明月夜”或“金色荡漾,众月争辉”的妙境,当会别有一番情调。

姑苏水乡桥趣多

由瘦西湖再向东南200公里,就来到了苏州拙政园。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

拙政园中的桥以小巧精致和多样性著称,其中大部分景观保持了清代原貌,徜徉其间如入《红楼梦》中的大观园,顿生怀古情怀。巧的是在东园有一座小石桥,是当年越剧版电影《红楼梦》黛玉葬花一组镜头的拍摄地,现在被称为“黛玉葬花桥”。

园中最著名的桥当属中园的小飞虹。小飞虹建在微微高起的三跨石梁之上,造型古朴,色调淡雅。桥两侧设有万字护栏,三间八柱,覆盖廊屋。檐枋下以倒挂楣子做装饰,是苏州园林中少见的精美廊桥。此桥集亭、廊、桥于一体,桥两端与曲廊相连,宛如飞虹架于碧波之上,势若飞动,水中倒影,在波光中极具动态美,故取名“小飞虹”。古人以虹喻桥,用意绝妙,也为桥梁景观增添了文化意境。桥上悬有一块“小飞虹”的匾额,由现代著名书法家曾耕西题写。

在拙政园还可以欣赏到曲桥、平桥、亭桥等各式各样的桥,这些桥各具特色,精巧自然,构成独特的景观,也是园中的风景亮点。

出了拙政园,沿南环西路向西大约21公里,就来到了有“江南第一园林古镇”之称的木渎古镇。古镇境内河塘遍布,水巷交错,小桥纵横,临水而居,风光旖旎,到了这里才真正体会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情调。

木渎的桥,或沧桑,或秀丽,或古朴,每一座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来到木渎镇,导游往往会先向你介绍两座很特别的桥—斜桥和邾巷桥。这两座桥一纵一横,联袂而建,呈犄角之势,并称“大双桥”。胥江和香溪在斜桥下交汇,一清一浊,形成一條明显的分界线,这就是木渎古十景之“斜桥分水”。据传说,胥江水原来也是清的,后来因吴国伍子胥屈死被投入江中,胥江水就变得浑浊,以示其不与越国同流的气节。邾巷桥上镌有一副对联“吴越千年分清浊,香胥两水汇一流”,即源于此。

邾巷桥建于明代,横跨胥江,连接中市街和下塘街。邾巷桥的名字来源很有意思,原称东安桥,与西安桥相距仅百步之遥,两桥相望,一座精致,一座雄丽,谓之“姐妹桥”。南岸下塘街当年曾开设很多苗猪行,这座桥就被约定俗成地叫作“猪行桥”。因为“猪”与“邾”本谐音,而“行”(háng)与“巷(xiàng)”在吴语中则读音一致,所以后来木渎人把“猪行桥”改为“邾巷桥”,沿用至今。黄昏时分,站在西安桥上向西望去,可以看见木渎古十景之“姜潭渔火”。岸上万家灯火,满天繁星闪烁,与江中的点点渔火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

除了这几座桥,还有西施桥、南街廊桥、西津桥、永安桥……这些桥,或因境成景,或因景闻名,在水乡古镇成为独特的风景,其背后的故事也颇具人文趣味。

站在一座古桥上,临风而立,不禁想起卞之琳的诗句:“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园林之中,与桥同在,也许,你就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猜你喜欢
园林
浅谈中国园林中的漏窗艺术
《园林》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明清杭州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简史
中国园林“缀玉集”
一代园林艺术宗师
园林雕塑小品创作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