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发现120年:致敬与传承

2019-09-10 07:22李霞黄丽巍莫倩徐讯陈建
人民画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根脉殷墟中华文明

李霞 黄丽巍 莫倩 徐讯 陈建

“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习近平

甲骨文,指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发现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是商代后期(公元前14世纪—公元前11世纪)王室和贵族用于占卜和记事的文书,又称契文、甲骨刻辞、卜辞等。

从沉睡地下的商王遗物,到学者书斋的摹本拓片,再到跃动云端的电子数据,走过120年,甲骨文的价值愈发受到珍视。

甲骨文不仅为我们还原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社会生活景致,还承载着中国精神之缘起、中国信仰之源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与品格。

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开拓,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的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与应用专项工作启动,推动甲骨文研究进入了全面深入发展与弘扬的新阶段。

为了更好地传承,一系列国家级纪念活动相继进行:

纪念甲骨文發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安阳启幕,“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习近平总书记为此发来贺信,信中说:“殷墟甲骨文的重大发现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甲骨文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写下的每一笔汉字,都与甲骨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因为甲骨文太过艰深,在见于世的4500多个甲骨单字中,百余年来被识读不过三分之一。随着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汉字文化的普及,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当下意义愈加彰显。

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我们重温那些与甲骨文相关的惊世过往,还原上古笔触中记载的历史真相,致敬上下求索的一代代学者,从中探寻穿越数千年不朽的中华文明基因的奥秘。

猜你喜欢
根脉殷墟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追迹上古三代,往探华夏根脉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根脉”与“归属”:做好两岸文化交流报道的根本逻辑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参加中华辞赋高级研讨班感怀
殷墟甲骨档案的历史价值评述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