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阅读与欣赏

2019-09-10 07:22黄震云
名作欣赏 2019年1期
关键词:周亚夫细柳汉文帝

黄震云

作者及创作情况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5左右),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先世为周代史官,父亲司马谈任汉武帝太史令。司马迁少时跟从大儒董仲舒、孔安国学习。司马谈希望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司馬迁二十岁后漫游全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天,汉武帝东巡渤海返回的路上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作为参与制定封禅礼仪官员的司马谈却因病留滞在周南(今湖北)未能继续前行,奉使西征的司马迁在完成任务后赶往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行到洛阳见到了命垂旦夕的父亲。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继承父职。他牢记父亲临终嘱托,博览汉室藏书,参以游历见闻,在其父累积编次的大量史料基础上,于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开始从事《史记》的编写。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为李陵辩解,被处腐刑。在狱中,他仍写作不辍,出狱后,被授以大多由宦官充任的中书令,在公元前92年(征和初年)左右,完成了我国第—部纪传体史书《史记》的写作。

《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司马迁《史记》中的《绛侯周勃世家》,又名《细柳营》。本文是纪实文字,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刘恒去慰问的事。通过汉文帝在细柳营的遭遇,表现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的真将军形象,强调了制度信仰的价值。文章注释及赏析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1),匈奴(2)大入边(3)c乃以宗正(4)刘礼为将军,军霸上(5);祝兹侯(6)徐厉为将军,军棘门(7);以河内守(8)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9)胡。

上自劳军(10),至霸上及棘门军(11),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12)之(13)细柳军,军士吏被甲(14),锐兵刃(15),彀(16)弓弩(17),持满(18)c天子先驱(19)至,不得入。先驱日:“天子且(20)至!”军门都尉(21)曰:“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22)。”’居无何(23),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24)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25)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26)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27)。”于是天子乃按辔(28)徐(29)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30)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31)”天子为动(32),改容式车(33)。使^称谢(34):“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35)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日:“嗟乎(36),此真将军矣!曩(37)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38)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39)!”称善者久之(40)c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074页)

(1)文帝之后六年:指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63年。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202前157),公元前180年至公元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一般西部叫匈奴,东部叫胡,但汉人习惯上称北方民族叫胡人。“胡”原指牛脖子下垂的肉,称胡与北方民族游牧性质有关。汉应劭《风俗通》等书认为,匈奴尧时代叫“荤粥”,殷商时叫“獯粥”,周称“猃狁”,秦叫“匈奴”。

(3)大入边:大举入侵边境。

(4)宗正:掌管皇族事务的官员。宗,皇室宗族,正指长官。

(5)军霸上:驻军霸上。霸上,地名,一作灞上,因地处灞水西岸高原而得名,《史记》注灞陵城在雍州万县东北二十五里。

(6)祝兹侯:封号。我国古代施行封爵制度,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

(7)棘门:地名,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史记))注引《括地志》说在“渭北十余里,秦王门名”。

(8)河内守:河内郡的郡守。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河指黄河。守,太守、郡守,是汉代郡一级的行政长官,类似唐代的刺史。

(9)细柳:粮仓名,在咸阳县西南二十里。备:防备,戒备。

(10)上自劳军: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劳,慰问。

(11)军:军营。

(12)已而:不久。

(13)之:到。

(14)被甲:穿着皮甲制成的军装,被通“披”。

(15)锐兵刃:这里指刀出鞘。

(16)彀(g6u):张、打开,举起。

(17)弩(nu):用机械发箭的弓。弩是凭借弓箭上的设置,用机械力发射,射程远,三国时诸葛亮对弩进行了改进,可以连发十支;箭靠人力发射,相对发射距离近,一般杀伤力比较弱。

(18)持满:把弓拉满。

(19)先驱:先行人员。

(20)且:将要、就。

(21)军门都尉:负责守卫军营的军官,职位低于将军。

(22)诏(zhao):皇帝发布的命令。

(23)居无何:过了不久。居,停留、相持,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

(24)使使:第一个“使”读shi,动词,派遣。持节:手持符节。节,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符节、节杖等。苏武牧羊将节杖装饰牦牛尾,又称节旄。

(25)壁:营垒。

(26)车骑:车马。

(27)驱驰:策马奔驰。

(28)按辔:控制住车马。辔,马缰绳。

(29)徐:慢,缓慢。

(30)持兵揖:手持兵器行礼。揖,拱手行礼。

(31)介胄之士不拜:古时军队规矩,穿戴着盔甲的将军不行跪拜礼。土,将领。介胄(jie zhou):甲衣、头盔等作战服装,又称铠甲。介,坚固。《易》:“介如石焉”,坚固如石。军礼:指脱帽鞠躬。

(32)为动:被感动。

(33)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古代战车前面架上横木,作为将士扶手。如果车上人表达敬意,就微微俯下身子。

(34)称谢:向人致意,表示问候。

(35)既:已经。

(36)嗟乎:叹词,表示慨叹。

(37)曩(nang):先前。

(38)固:必,一定。

(39)邪(ye):语气词,表示反问。

(40)之: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文章翻译成现代文如下:汉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63年),匈奴在西部大规模入侵汉朝边境,给朝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汉文帝任命负责宗族事务的宗正官刘礼为将军,率军驻扎灞上;调遣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任用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西南部的粮仓细柳。

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汉文帝先去灞上和棘门的军营,一路上长驱直入,军营里的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到了细柳驻军的军营,只见官兵都穿着盔甲,刀剑出鞘,拉满弓箭,一副迎敌作战的样子。皇上的先行人员到了营前,一个都不准进去。先行的人吆喝说:我们是先行人员,“皇上马上驾到”,请你们开门。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他们说:“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了一会儿,皇上的车驾到了,守卫还是不让他们进军营。于是,汉文帝派使者拿了天子的符节去见周亚夫,宣告诏令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于是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军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放松马缰绳,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周亚夫武装整齐,手里拿着武器行拱手礼,说:“穿戴盔甲的将士是不能行跪拜礼的,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说着,拿下军帽,向汉文帝鞠了一躬。汉文帝非常感动,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表达对这位将军的敬意,并派人致意说:“皇帝对将军表现敬意,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就离开了。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对周亚夫的言行感到意外。汉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灞上、棘门的军营,你们也看到了,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很容易遭到敌人的偷袭,成为俘虏。至于周亚夫,难道能被人侵犯吗?”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讲解如下:

1.背景介绍

绛侯周勃出生沛县平民家庭,跟随刘邦夺天下,屡立战功,成为汉朝开国功臣、丰沛集团重要成员之一;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汉文帝,再次成为功臣。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初为河内守,因他的兄长绛侯周胜之有罪,被封为条侯。他被推举,是周勃最优秀的儿子,因此延续绛侯的封号。周亚夫历经文帝、景帝两朝,先后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权倾一时。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这篇文章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2.汉代的军法

我国先秦发动战争的权利在王室,原则是依礼用兵,违者处罚非常严厉。《尚书·甘誓》曰:“用命赏于祖,弗用命僇于社,予则孥戳汝。”《尚书·汤誓》云:“尔不从誓言,予则孥戮汝,罔有攸赦。”著名军事家孙武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认为用兵是国之大事,需要高度重视。军队的管理制度也十分严格。居延新简载有一篇檄文《候史广德坐不循行部檄》,全长为88.2厘米。正面批评守卫长官管理部燧不善,“不循行部,未修缮急需亭燧”,“部将不毕,军粮不齐”,而又没有按命令如期汇报,故“督督五十”,即给予打50板的处罚。另一面,列举他所属的第十三至第十八燧军事防务设施残败的具体事实。如“亭不涂”“毋深目”“天田不画”“县索缓”等,提出对违反军职的惩处意见。对于军营,管理尤其严格,根据《史记·赵充国传》,营军禁地,虽父子,亦不得擅人。

由上述可知,汉代的军法非常严厉,对军队的管理异常严格。但是,具体的律条,目前并无系统文字传世。

3.周亚夫行为的法律依据及其渊源

汉代全面继承了秦代及其以前的法律法规。《周亚夫军细柳》中执行的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的来源是姜子牙的(《六韬》:“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而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出自战国司马穰苴的《司马法·天子之义第二》云:“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故在国言文而语温,在朝恭以逊;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问不言,难进易退,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城上不趋,危事不齿。故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礼记·曲礼》有类似的说法云:“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郑玄云:“蓌则失容节,蓌犹笮也。”虑其笮甲折。由此可见,这些军法在西周以来已经实施,周亚夫执行的军法说明,汉代的军法传承了古代的兵法。

4.周亚夫行的“军礼”是什么样子

《周亚夫军细柳》说:“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介胄之士不拜,当然是为了方便和安全,但是请以军礼见的军礼是什么样子呢?考(《左传》成公十六年说:

至三遇楚子之卒,见楚子,必下,免胄而趋风。楚子使工尹襄问之以弓,曰:“方事之殷也,有林韦之跗注,君子也。识见不谷而趋,无乃伤乎?”郤至见客,免胄承命,曰:“君之外臣至,从寡君之戎事,以君之灵,间蒙甲胄,不敢拜命,敢告不宁君命之辱,为事之故,敢肃使者。”三肃使者而退。

根据《左传》,晋国的郤至三次碰到楚王的亲兵,每次见到楚王,他都脱下头盔,向前快步走。楚共王派工尹襄送给他一张弓表示问候,并且说:“现在战斗正激烈,这位身穿赤黄色铠甲的人,是一位君子吧。见到我就快步前进,恐怕是受伤了吧?”郤至见到工尹襄,脱下头盔接受共王的问候,说:“君王的外臣邵至,跟随我国国君作战,靠君王的神灵,得以披甲戴胄,不敢拜受君王的问候。谨向君王报告,我并没有受伤,承蒙君王问候,实不敢当。由于軍务在身,谨向使者拱手拜谢。”然后对使者揖拜三次才退下去。免胄承命就是战场上君王和臣子相见的军礼,和使者之间的礼是“三肃”,“肃”就是拱手,“三肃”就是拱手三次,也是简单容易操作的仪节。按《周礼·大祝》:“辨九拜,九日肃拜。”郑司农云:“肃拜,但俯下手,今时撞是也。”“肃拜”是第九拜,也就是说用一拜代替九拜,表示权益象征,“肃拜”就是揖拜,类似拱手礼。

5.周亚夫形象

这篇文章分三段。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汉文帝的战略布局,派刘礼、徐厉、周亚夫三军防守长安。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的经历,表现了周亚夫从严治军,严格执行军法。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并通过二人突出强调了军法的信仰价值,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第一,依法办事。依法治军,不开门、不行大礼皆根据法律规定。这是实体正义。第二,程序正义。做什么,不做什么都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只有接到诏令才下令开门,体现了程序正义。第三,赏罚分明。汉文帝回去以后就提拔了周亚夫为中尉。根据(《汉书·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孰金吾。”直接成为负责京城安全的军事长官。令、约等都是法律术语。描写上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对比描写等手法。文章通过周亚夫军细柳的过程赞美其为真将军,这个真不是打出来的,而是根据治军有方、令行禁止做出的判断。

比较

对于具体的军营管理,汉代并没有相应的惩罚条例,因此对灞上、棘门的两位将军并没有处罚,只是提拔了周亚夫。《史记·李将军列传》说:

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刀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日:“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成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程不识治军严明,成为名将,李广治军,在安全的前提下自由散漫,也是名将,似乎彼此没有多大差异。程不识谨于文法,因此一路高升,而李广虽然英勇善战,但是难以封官,最终忧郁而终。不能不说,李广的结局与他只重结果、不在意程序过程是有关的。

猜你喜欢
周亚夫细柳汉文帝
丞相的职责
一双筷子改变前途
《聊斋志异》中的“虎妈”
不开“宝马”上班的汉文帝
皇帝赐宴却不给筷子,什么名堂?
因能力他拯救了汉室江山,又因耿直他含冤下狱闭食自尽
迷离
宝宝国学堂
《美人心计》剧外周亚夫
细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