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沟通的错误姿势

2019-09-10 07:22黄欢
求学·教育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亲子沟通误区案例

黄欢

摘 要:家庭作为情感高度密集的社会单位,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長则是孩子的启蒙老师。随着各类社会事件的发生和现代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绝大多数人认可。但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问题却愈发显露。文章着眼于教育工作中接触到的亲子沟通案例,探讨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误区,研究这些误区可能会导致的后果,以分析现状、反思问题来指导未来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中的亲子沟通研究。

关键词:亲子沟通;案例;误区

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家长最常表现出的一种状态是“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却对如何进行家庭教育束手无策”,家长常会苦恼不知道怎么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作为一线工作者,常听到的就是“老师,我没有骂孩子,更不要说惩罚孩子了,我就是在给他讲道理、提建议,在给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呀,这个孩子怎么不听的咯?嫌我烦,有时还跟我对着干,我真是伤心死了……”诸如此类,无不反映了亲子沟通中存在的误区。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往往以为自己十分高明,在营造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亲子沟通的误区有哪些呢?本文将误区归纳为以下几种,并借由几个常见案例或者一些典型语言进行介绍。

一、命令型的沟通带来逆反

在亲子沟通中,常用命令、指示和指挥型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必须去做什么事和不该做什么事。在工作上很有成就的小远爸爸在和小远沟通时就喜欢用这种句式:“你现在必须马上停止玩游戏,去做你的做作业。我不管别人的父母怎么要求的,作为我的儿子你必须打扫好房间。你怎么回事,用那种态度跟你妈妈说话。达不到我的要求,就不要跟父母提条件……”其实,这些话传达给小远的信息,都是告诉小远,他自己的感情、需要都是不重要的,必须尊崇父母的感情和需要。甚至可以说,不管小远想怎么样,他必须按照父母说的去做。作为旁观者能很轻易觉察到小远爸爸在沟通过程中的误区,而做惯了成功者的父亲在频繁使用命令时并未意识到这些话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使亲子双方沟通不良,轻则让孩子觉得父母应该为自己负责任(孩子常会逃避责任),重则伤害孩子的自尊,让孩子自我否定,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并做出报复的行为。

二、说教型的沟通导致防备

第二种沟通方式,即说教、规劝和教训。家长习惯性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班级里的菲菲一直是个文静的女孩,既不拔尖也不惹麻烦,在四年级时突然成了老师和家长都头痛的一个孩子,不写作业不想上学。家长到处寻求帮助,因为不管是温柔地询问,还是严词批评,菲菲只是低头发呆,或是默默流泪。菲菲的母亲甚至怀疑孩子得了忧郁症。其实,反观他们之间的亲子对话,菲菲父母挂在嘴边的都是说教类型的言语:“考不上大学将来是不会有出息的。你要像某某某一样把字写得工工整整的,你要学会懂礼貌,尊重长辈。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是很努力学习的,哪像你这么懒……”经年累月,这些使用“应该”“必须”的措辞,让菲菲承受外界施加的压力,每一次沟通都带来了负担和罪恶感。渐渐地,菲菲养成了对自己的不信任和自我防卫的态度,导致孩子退缩、疏远和防备,直到最后的大爆发。菲菲用沉默坚持自己的立场,进行一场更加强烈的抵抗。

三、忽视型的沟通产生依赖

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与之沟通时往往会提忠告、提解决方法,但这些主张和方法往往是家长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典型的语言方式是:“如果是我,我肯定不理他。不开心的时候你就去听听故事呀,或者找我们聊聊天嘛。玲玲不理你有什么要紧的,你就找别人玩嘛。”这些信息传达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判断力或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信心,它可能造成的结果是暗示孩子不具备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阻碍了孩子自己去想解决方法并实际去解决,会使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就像小瑜妈妈一样,在小瑜上三年级之前,她是朋友圈公认的最会讲道理的妈妈,因为每次小瑜发生问题的时候,小瑜妈妈就会把家里急脾气的爸爸支开,一直讲到小瑜恢复平静为止,这个过程会持续半个小时左右,在平时小瑜出现问题的时候,她一直会给小瑜提建议。确实,小瑜按她的建议去做了,往往能解决问题。但从三年级开始,神一样的小瑜妈妈似乎失效了,她与小瑜的亲子沟通竟变得障碍重重。在分析亲子沟通后,小瑜妈妈意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利于孩子自己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忽视的状态下给孩子提建议,孩子没有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没有获得对自己能力的认可,缺乏主见,没有归属感与价值感,最后使孩子有很强的依赖性。

四、贬低型的沟通引起对抗

“‘和人交往这么简单的事,你怎么不会呢?正是因为你在家收不好玩具,所以你做事才没责任心。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除了学习还要分担家务呢,哪像你这么开心……’我妈整天在我耳朵边说这些,我觉得她真的很过分,我压根不想跟她说话。”小敏在作文里这样描述和母亲相处的日常。当家长用自己的经验、知识和逻辑影响孩子,这些反驳性的语言看似是竭力的教导,其实会让孩子感觉你在贬低他,使他显得低人一等,没有能耐。讲那么多道理,摆那么多事实却使孩子产生防范心理和怨恨的情绪,最终带来孩子的防卫和对抗。

因为我们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新旧交替的时代,更重视“集体”的家长和更关注“个体”的孩子之间在沟通的过程中势必存在很多误区,上文分析的误区正是我们在亲子沟通中要反思的。以研究家庭教育中存在的现有问题并以此指导未来,正是家长和教师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祁百珠.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体会[J].教育革新,2010(05).

[2]邱琼.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是优化家庭教育的关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5(S1).

[3]李云珍.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07).

猜你喜欢
亲子沟通误区案例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