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渗透与利用

2019-09-10 07:22张翎
高考·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秀文化渗透道德

张翎

摘 要:论说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应该追溯于夏商周时期,商朝是我国文字可考的开端。据说,在那个时代,把刻在甲骨上的子称为“甲骨文”,把刻在青铜器上的字符称为“金文”,中华传统文化真可谓是博大精深,经历了太多的历史和受到太多古人的思想熏陶。本文主要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法制课中的渗透与利用的优点。

关键词:优秀文化;法制课;道德;渗透

引言:当今的所有文化知识,包括理科和文科皆是来源于中华文化,没有古代的文化传播,就没有现在科技的发达,更不会有举世闻名的专家,不论今后的文化如何发展都改变不了文化的来源。当然,中华文化不是一开始就凭空出现,而是经历了许多时代的变迁和改革,逐渐进化成优秀的中华文化。但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呢?又如何影响现代的中学道德教育呢?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思想文化,其思想来源于孔子的“仁”,克己复礼和孟子的“仁政”,还有荀子、墨子,老子,韩非、董仲舒等人的思想。除此之外,中华文化还包括各民族的习俗变化;古代文学作家的诗词、曲、民族音乐、书法,对联等文学作品;画家们的经典画作;已经很少出现的武术;各国各大洲的地理知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一笔巨大古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我国科学进步和发展的参考依据,也是一项需要专家们验证的科学研究。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优秀文化呢?首先,大家都明白,中华文化是经过五千多年的历史验证,具有深厚的文化基底。其次,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良好的证明,四大名著分别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到现在为止,似乎没有人超过他们的文学能力。

再次,中华文化具有民族特色,尽管大多的民族特色减弱了,甚至被后人们遗弃了。但是他的民族特色依然存在。除了以上几方面,中华文化是一种农行文化,推动的经济的发展。最后,我国的传统节日和节气也是中华文化之一,现今仍然被人类利用,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春夏秋冬的十二个节气。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的基础。科技文化需要进步,必须尊崇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中学教学实行道德与法制课的重要性

目前据统计,大多数的打架斗殴事件来源于中学生,中学生的性格较孤僻和偏激,很容易出现一言不和就大打出手,最终都促使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们产生不愉快的心情,严重的这类事件,可能造成双方学生无法正常上课。中学生处事较冲动,这也是出现打架斗殴事件的原因之一。为了预防这类造成对学校严重影响的事件发生,学校实行道德与法制课是必然的选择,为什么呢?第一,在学生控制不了情绪时,适当地施教道德教育,告诉学生,不伤害别人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让学生明白除了用打架斗殴解决的事情,通过其他更和谐的方式也能解决,比如,当遇到别人对你说出不尊重你的话,你就不需向他计较,因为我们是有素质的人。第二,道德教育能主观的领导學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爱情观。一个人处理事情的方式主要取决于他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能够帮助一个人成就良好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第三,在学生们迷茫地处理不好人际关系时,学校实施道德教育就像指路的明灯,引领学生们走向美好的人际巅峰。在道德教育中涉及法制课,更是为学生们处理不好情绪犯错误增加了一道防护墙。法制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犯错误后的后果,直接对那些爱挑事的学生做了警告作用。

3、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学道德学习的关系

中学道德文化知识许多起源于传统文化,比如,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一句古语:百善孝为先。这简短的几个字,深切地表达出人的文化道德。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已经包含了道德文化,道德文化仅仅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4、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道德与法制课中的渗透与利用的好处

4.1增加道德与法制课的趣味性

中华文化经受住历史的冲刷,遗传至今。假如在中学道德与法制课中渗透中华优秀文化,教师在实施教学时,适当地增加古人们对道德认识和见解或者播放一些关于道德与法制的视频,有下面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们的道德意识,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印象。道德与法制课本身的课堂气氛就较灵活,只要教师稍加引入相关道德的寓言故事和情节,就能呼吁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

4.2提高学生们对法律的认识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对主科的关注度较高,虽然目前教育理念已经改革,可是许多中学课程还未来得及适应,仍然是偏重于主科。因此,中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知是处于欠缺的状况。但是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的思维灵活,好奇心较强;教师在法制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利用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引导学生运用传统文化知识评价课本中的道德行为是否正确,从道德材料中自觉总结正确的道德观。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利用传统文化主动探索道德行为的可行性,再引导着他们认识道德行为所涉及的法律法规,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能促使学生跟得上课程的进度和理解相关法律法规。

结论: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在法制课中渗透和运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对中华文化学习更透彻,使学生能把中华文化和相关法律知识结合,两者知识相互协调和利用,加大教师对中学生道德培养的力度。法律是社会所尊重的法则,而中华文化是所有文化的根本,在法制课中渗透中华传统知识,引起学生们对法律的重视,提前在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中打下了预防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学生暴力现象的出现,为营造良好的校园风气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长玉.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对培养中学生国民素质的可能与限度.,

[2]周天宏.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优秀文化渗透道德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让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吸收优秀文化促进身心健康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阅读教学中优秀文化传统的渗透研究
道德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