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杭锅当“工匠”

2019-09-10 07:22张凌鸿
杭州 2019年9期
关键词:八级钢板焊缝

张凌鸿

杭州锅炉集团的前身是1955年建立的杭州锅炉厂。锅炉行业,让人在脑海里浮现的第一印象是煤灰、污染气体排放……而杭锅做到了把锅炉行业与绿色、节能、环保等词藻结合起来。依托技术革新,“杭锅人”在锅炉产业的转型升级道路的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改良后的垃圾焚烧余热锅炉,与神舟七号宇宙飞船、大飞机一同摆在了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展的展台上。销售收入也从2002年的2亿元上升到2017年的35亿,专利申请数显著增长。

企业不断“奔跑”的过程,正是几代工匠的坚守与奉献、传承与创新。

他们,既有脚踏实地的“匠气”,又有于小微处的创新。

他们,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杭州智造”“中国质造”品质的掌握者。

我是“八级工”

“八级工”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已成了一个陌生的名词,但一个社会对技术和技术工人的尊重永远不会过时,他们身上那种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精神历久而弥新。

五十年代的杭州城,很小。许多企业在刚成立的共和国摇篮中开始创建,艰难和困苦,是那个时代留给父辈们回忆的标签;热情与激扬,是回荡在当时简陋厂房中的主旋律。叶阿松也正是在1954年进了杭州锅炉厂的前身(泰鑫铁工厂),那一年,他18岁。

在当时,进入国营大厂成为产业工人,拿到终身固定劳动关系的“铁饭碗”,在亲戚邻里面前是件很有面子的事。叶阿松从学徒做起,一直做到了八级冷作工,工资比厂长还高。“八级工”,是指获得八级工资的技术工人。八级工资制是20世纪50年代中叶国家对技术工人的一种等级考核标准和定级晋级制度,最高等级即为八级。作为对先进的褒扬、对技术的尊敬、对劳动的尊重,八级工是那个年代技术工人群体的顶端。

20世纪60年代,叶阿松当上了杭锅最大车间——锅炉车间的主任。虽然当了车间主任,他还是拿着榔头和一线工人一起干,一起钻研新产品。

叶阿松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生产一个汽包。汽包是水管锅炉中的一个筒形压力容器,生产汽包需要把一整块钢板卷成桶状,再进行焊接加工。“当时我们杭锅厂用来卷钢板的卷板机的能力最多只能卷30毫米厚的钢板,而我们接到的一个任务需要制造一个36毫米壁厚的汽包。车间的人都觉得没办法了。”

叶阿松也为此绞尽了脑汁。几天的苦思冥想后,他忽然想到,是不是可以通过把钢板加热,让它的强度降低,再用卷板机卷呢?与工友们一商量,大家都觉得这个办法可以试试。但是钢板怎么加热呢?要卷的钢板长5米、宽2米,没有这么大的炉子啊!最后,叶阿松想了个土办法,用油喷嘴,把油点着后往钢板上喷,烧热了再放到卷板机上,成功把36毫米的钢板卷起来了。

叶阿松还是杭锅最早会做高压容器的冷作工人。“那时杭锅厂还没这样的技术,我们在上海学习了几个月,还参加了考试,考试都合格以后才回来。”回到厂里,叶阿松把学的技术传授给车间的工人,然后再一起生产高压容器。生产出高压容器后,很多化工厂到杭锅下订单购买高压容器。“我们做了很长时间才把订单完成。”回忆起往事,叶阿松一脸自豪。“我也练成了一项独门手艺,用榔头在高压容器外壁上敲一敲,就能听出多层钢板的焊接和捆扎有没有到位,松动面积是不是超标。因此,之后锅炉车间生产的产品一律要经过我检查才能出去。”

1970年,因为“文化大革命”的关系,大学里只招“工农兵学员”。因为工作上的良好表现,叶阿松直接由厂里推荐去了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专业读书。1973年12月,叶阿松从浙大毕业,又回到杭锅做了计划科的负责人,分管生产的总调度、副厂长,一直到1996年退休。

“天才焊手”

“工匠”不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它是一种情怀、一种执着、一份坚守、一份责任,它需要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南方的7月,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桑拿房,而夹杂着着电焊花的容器车间更是让人闷得透不过气来。

就在叶阿松退休前的一年,1995年,从杭州市第六机械技工学校毕业的葛小青怀揣着刚踏入社会的那份憧憬,分配到了杭锅焊接技术要求最高的容器车间。刚参加工作的兴奋劲早已冲淡了那份暑热,他觉得他能在这里找到属于他的一方天地。那一年,他19岁。

作为刚毕业的新手,葛小青的工种是普通电焊工,但是他远远不满足于普通焊接的那点技能。听说厂里要培养焊接尖端技术的氩弧焊工,葛小青找到了车间主任表达了自己想从事氩弧焊的愿望。车间主任也早就关注到他,认定这个小伙子是块搞焊接技术的材料,马上推荐给技术培训中心,顺顺当当地学技术。“一直以来,我都要求自己,做一个不断追逐机遇的有志者。”多年后,葛小青回忆道。

这样的日子过了四年。1998年,杭锅接到了广东岭澳核电项目的订单,厂里调动精兵强将进行攻关制造。这是葛小青施焊的第一个重要项目,而中国的核电产品,那时也才刚刚开始制造。“我年纪轻,体力好,可以连续作战,我能够胜任!”虽然还是毛头小子,但冲劲十足的葛小青向车间主任主动请缨,得到了参与项目的机会。

高压加热器的材料是合金钢,在焊接时加热保温在150℃-250℃,不但技术要求高,而且要穿上厚重的防火衣服,在高温下密闭的空间里连续焊接。尽管在焊接时常常手上脚上常常烫起了泡,但葛小青从不停歇。产品完成后经X光探伤,葛小青所焊的产品质量往往是最好的,得到了法国阿尔斯通现场监理的高度认可。杭锅最终顺利制造出了核电产品,在当时这是衡量焊工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不光要会苦干,还要懂得巧干、要有创新精神。”一次,杭州锅炉厂接到日本川崎重工的OG转炉余热锅炉订单,该产品的结构、形式在国内罕见。特别是焊口的位置,层层叠加,错综复杂,肉眼很难分辨清楚。面对难题,葛小青没有退缩,他和同事們一起进行了模拟试验,还设计出一个模拟工装,协助手工焊接任务。最后,葛小青一次性完成了焊接任务,让公司提前交了货。如今该产品已成为杭锅的拳头产品。

在葛小青的电脑里一直保存着两张照片:一张照片,记录了他和马云、吴鹰以及宗庆后等十多位重量级人物并排站在领奖台上;另一张,是与偶像马云的合照。谁又会想到,一个整天与火花打交道的电焊工,一个才31岁的年轻人,居然拿到“杭州市杰出人才”的荣誉,捧回了市政府奖励的20万元奖金。“在我心中,这个奖项是至高的,因为这体现出政府对一线技能工人的肯定和重视。”而在2018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评选中,与往年不同的是,产业工人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所占比例首次单列,有290名产业工人登榜,占41.61%,为历年最高,这从国家层面体现了对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

作为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代表,从2005年起,葛小青当选了连续三届的杭州市政协委员,他多次提案,杭州要进一步弘扬“杭州工匠”精神,提升技术工人工资待遇,让新一代技术工人有盼头、有动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技术工人的队伍中。“我觉得,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做精一件事。”

“匠人虎哥”

“工匠精神”不是工匠的达人精神,它是技术实力的较量,是创新精神在细微处的体现。在坚守中突破,在执着中创新,才是“匠人”真正的本色。

余学虎,一个土生土长的浙西开化山里人,因为中考失利,很不情愿地成了一名技校生。技校毕业后,余学虎干过好多行当,卖过水果、摆过地摊、开过小饭馆、干过小工地、做过酒店服务业。

2008年8月,已是杭州燃油锅炉厂冷作工的余学虎,有意间在网络上了解到杭锅集团的焊工葛小青焊接技术很是了得,还获得了“杭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我内心很是羡慕。”余学虎的脑海里好像划过一道闪电似的,似乎找到了他的目标,虽然来得迟了点,但终究还是出现了。

余学虎带着他的小目标,在人才招聘网上向杭锅集团投了应聘简历。那一年,他30岁。

余学虎记得很清楚,葛小青叫他焊了一道角焊缝,看了看说道:“小伙子还不错。”余学虎立马踉跄地说:“葛师傅,我……我想拜你为师。”葛小青微微地笑了笑,接着便领着余学虎来到了车间主任的面前,就这样开启了在杭锅的焊接生涯。

进入杭锅后,余学虎如愿跟在葛小青身边学焊接。白天忙完焊接生产任务,余学虎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练习平、横、立、仰等焊接操作技能,不懂的就多问,多想,多练,向师傅请教。

就这样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手臂烫起许多水泡仍坚持着,晚上眼睛灼热刺痛了,便用冷毛巾敷一敷。“我知道自己不是焊接专业的技校生,对焊接只是略知皮毛,肤浅得很,要想有所收获,一定要比别人多付出,多努力。”一年的学徒时间马上就结束了,葛小青对这个徒弟评价很高:“非常肯学肯钻,吃得起苦。”而余学虎也用实绩交了一份出色的答卷。美國ASME取证项目是验证企业是否具有生产美国ASME材料产品的能力,每三年复审一次。余学虎通过自身不断钻研,顺利完成了2012年、2015年、2018年取证示范产品的焊接任务,为杭锅取得了美国ASME材料产品的生产制造许可证。

在2013年阳江核电的SRI换热器焊接项目中,钛合金焊接可以说是企业的技术机密,如何降低焊缝在300℃以上的高温停留时间是关键,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培训学习。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记录,一次次的成败,一次次的再来,最终得到了符合核电标准的钛焊缝——银白色的最佳焊缝。也因此,大家送给他一个“匠人虎哥”的雅号。

余学虎还有很多小发明。当时,车间对焊接环缝进行套服的检测时发现多台产品的焊缝根部有焊接缺陷,但由于是密闭空间,工人无法进入内部检查,只能将原焊接全部铲除,大大增加了返修成本,延长了生产制造周期。

一天,在陪孩子看牙的时候,余学虎无意间瞥见了医生手上的小口镜,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灵感。于是他对医用口镜稍加改动,做了各式微小的内窥镜,通过内窥镜伸入焊缝坡口间隙根部,查看是否有焊接缺陷。就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使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8%以上。 “我喜欢创新,我觉得有创新才有活力,好工匠是与创新一脉相承的。”

现在的余学虎,已是浙江省技术能手、杭州市技术能手、杭州市首席技师、杭州市工业系统职业技能带头人,在生产中发挥着出色的“大将”作用。

冰冷的钢铁、嘈杂的车间,余学虎始终用一把焊枪,埋头巧干,一条条焊缝焊出了优良的产品,焊出了匠心人生,支撑起中国制造业的未来。

(本文第一部分素材来自《八级工是这样炼成的——杭州技术工人史料》中叶阿松的口述)

猜你喜欢
八级钢板焊缝
观山海
李八级
八级工 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八级工”
等级
SA—387Gr11C12钢板(6=88mm)厚压裂原因分析
激光角焊缝在白车身自动化生产上的可行性应用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
基层医院四肢长骨干骨折术后钢板断裂原因分析
“老八级”之死
钢结构T形接头对接焊缝超声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