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族传统体育与校园体育融合发展

2019-09-10 19:30马思远李慕怡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

马思远 李慕怡

摘 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具有传承性、地域性、民族性、多样性的特征。面对西方现代竞技体育项目的冲击,受众日趋减少。学校体育教学中东西方体育项目设置比例失调,以西方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涉猎甚少。为更好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和校园体育,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二者的融合发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也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建设,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魅力。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校园体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8-134-02

1前言

民族传统体育是千百年积累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瑰宝。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当中却处境尴尬。校园体育是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为社会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却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很难看到传统体育项目的身影,使学生难以领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文化魅力。在校园体育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鉴于此,本文尝试讨论民族传统体育的尴尬处境与校园体育的窘迫现状,借以寻找二者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发展之路。

2民族传统体育的尴尬处境

2.1民族传统体育的参与人数日趋减少

由于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新月异。人们能接触到的娱乐项目不断增多,以及国外竞技体育项目在国内的广泛开展,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虽有千余种项目,但是参与人数在不断减少。有研究显示,由于生产方式的变迁和现代体育的冲击,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不足以及理论研究零散滞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怒江州傈僳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一般,人们的传统体育项目消费意识差。

2.2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的弊端

如今社会,特别是竞技体育领域,主要是西方现代竞技价值观主导,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世界的通用语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脱胎于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提倡“中庸”“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项目特点多是强身健体内向发展或是结合农业时令特点所进行的庆祝节气、丰收等娱乐活动,竞争性不大,且没有特别明确的场地、器材、裁判法等规定,更多体现为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形式。这种体育活动与根植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西方竞技体育项目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包括中华武术、气功等在内的多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很难进入奥运会大家庭。现在,除了中华传统武术以及太极拳项目,经国家的大力推广,进入学校体育教学中之外,鲜有其他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教学。

2.3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保护与传承

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在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华文化所具有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是世界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构建就需要我们继承中华传统的文化[1]。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不单单是保护与传承一些体育项目,更多的是对民族精神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高校是人才的集中力,对保护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巨大的作用。可充分利用高校体育课和体育社团来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打造精品课程,优质社团,组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赛或表演,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也可影响其他社会成员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当中,这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与传承意义非凡。

3校园体育的窘迫现状

3.1校园中西方体育项目比例失调

由于西方竞技体育项目的影响,以及多年举国体制的政策积累,使得当前的学校体育更多侧重于西方竞技体育项目。而社会年轻一代对西方竞技体育的自由、竞争、展示自我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也使得民族传统体育较难开展。比如同学们喜欢散打,跆拳道等,而体会不到中国传统武术当中蕴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只会觉得动作滑稽好笑,而不愿意习练。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思想及中华文化认识不够,一心追求新潮造成的。学校应当加强思想引导与教学,使学生转变观念,认真体会经过五千年发展而不断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

3.2缺少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生活智慧的结晶。不仅有体现不同地区民族文化特点的活动形式,也有顺应农时节令民俗的体育形式。丰富的传统体育活动形式,不仅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敢,更传递着中国人民对生活的追求。

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多达一千余项,可谓遍地开花,各地都有当地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但高校缺乏整理当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意识,致使大多数地方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社会发展历程当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这是中华文化的一大损失,一方面使在校学生因缺乏传统体育文化的培养,另一方面让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缺乏归属感,而加重群体焦虑情绪。

4民族传统体育与校园体育共同发展

4.1有助于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现在人们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基本持两种态度。一种是“标准化发展”,改造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使之符合西方现代体育竞技体育的标准,从而方便推广;第二种是“原生态发展”,坚持保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生态。这也是面对先进事物人们普遍的认识,改造或保持。笔者认为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但能传承中华文化,同时也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娱乐需求,更重要的是使人们通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

4.2有利于高校体育文化多样性的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教育部长陈宝生同志提出要探索中国传统文化进校园之路。陈宝生用三句话描述探索中华进校,“从小学到大学,各个教育学段都覆盖”“要融会到教材体系中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2]。

现在高校学生所进行的体育项目绝大多数是由西方传入的现代竞技体育项目。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不乏一批优秀的体育项目在进行加工整理之后是可以适合学校体育教学、竞赛或表演的。所以,应当因地制宜,选择高质量且合适的民俗体育项目与学校体育合作发展。探索新内容,丰富民俗体育,融入高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

4.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感悟是点滴积累的过程。首先同学们要有机会在学习当中接触到传统体育项目,这样才可能不断感受领悟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毕竟中华文化这种内敛的和谐的文化,不像西方文化那么张扬直白[3]。它需要长时间地积累,用心地感受其蕴含的文化意义。

因此,在校园体育建设当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便成了不二之选。通过高校公共体育课堂的学习、高校体育类社团的推广以及学校运动会的竞赛和表演,使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接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熏陶,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区别,就像认识到中国武术中的拳法,打出去的路线都是仿生灵巧的曲线;而西方散打或拳击的出拳,讲究的是速度和效率,总是直来直去。这并不是要学生去评判孰优孰劣,而是希望学生认识到生我养我的土地上千百年积累下来的文化本质,希望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有信心,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

参考文献:

[1]陈珊珊,柯国良.粤西民族传统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的联动发展研究——以岭南师范学院少数民族体育社团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5):150-152.

[2]李亚南,杜银玲.高校民族民间体育发展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05):119-124.

[3]陶克祥,杨国庆,平易,孙华嵩.中西体育文化精神论[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30(02):1-4.

作者简介:

马思远(1990—)男,汉,河南襄城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融合发展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