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数学素质

2019-09-10 07:22易三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5期
关键词:教给教法学法

易三晋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转移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轨道上,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小学数学也应该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这个目标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实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从大量的事实可以看到:小学生数学素质的高低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古人说:“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可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善学者,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一、研究学法,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教学过程是内外条件作用下所构成的一个矛盾运动过程,学生怎样学,学得怎样,跟教师的主导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教师怎样教才能对学生的学法起指导作用?我们首先分析教法与学法的关系。例如,教“相遇问题"时,“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钟走65米,小丽每分钟走70米。经过4分钟,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引导学生审题时,把有关的条件摘录如下:

运动方向——小强和小丽相对走来

运动地点——两家(小强家和小丽家)

运动时间——4分钟

运动结果——他们在学校相遇

概括地说:

再引导学生加以分析得出:“两家相距的米数正好是小强和小丽所走的路程的总和”的结论。这样学生就容易发现解题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的解法。教师这样教的“板书”分析过程使学生受到启发,当学生独立解答这样的应用题时,就把教师“板书”分析的方法變成自己“纸书“的分析方法,这样教师的教法也就成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教师的提问、直观演示、分析、比较、概括等,对于教师的教是教法问题,对于学生的学是学法问题。由此可见,教法与学法具有同一性。故此,研究学法的目的在于改进教法,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方式方法与学生学习手段相适应、协调、同步发展。具体地说:①教师要改革旧的教学方法,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挥学生在学法指导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中去探索是解决问题方法;②教师要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认真备课,既备教法也备学法,使教师的教学方法遵循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识事物的规律;③把学法有意识地糅合在教法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到学法。如,教“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由于比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时,让学生说出除法商不变性质、分数基本性质,那么比的基本性质又怎样?学生通过回顾前面复习的知识不仅很快地领会了比的基本性质,而且还在相关联系的新旧知识的推理中,学会了推理的方法。

二、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会学的学生占少数,肯学而不会学的学生占多数,不愿学的学生极少数。故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1.教给学生阅读数学书的方法

数学课本不同于语文课本有故事,有情节,而重在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因此,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按学生的年级不同,实际基础不同,内容的深浅不同,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会看书上的文字,包括理解解题思路的文字,阐明概念、定义、公式、法则的文字;其次指导学生会看书上的图,包括帮助理解公式形成过程的图,帮助学生掌握几何形体特征的图,分析数量关系的图。指导学生阅读时,把读与划、思考、计算相结合,做到读中划(划出条件与问题,划出关键性的字、词、句);读中思(进行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读中算(计算及验算)。使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

2.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一般地说,学生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比学会一个结论更为重要,因为结论在特定条件下才能运用,而思维方法的应用更具广泛性。数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而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别人不能代替的,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才让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3.从旧知到新知的学习中教给学生的思维方法

数学知识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系统,就教材的编排体系来说,往往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则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因此,我们在教新知识前尽可能地复习一些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新的认识活动,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如分数工程问题是从整数工程问题及分数意义的基础上引进的,教学时,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让学生在复习中,找到新旧知识的连结点——数量关系(工程量÷合做的工作效率=合做完成的时间),再进行新旧知识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看作单位“1”,合做的工作效率是,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新知识,又掌握了“觅食的本领”。

4.在学习的实践活动中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眼看百遍,不如手过一遍”。可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学习实践活动去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方法的一个有效途径。如教“分数基本性质”这一课时,让学生准备好三张同样长、宽的纸条,①按要求折叠划线:把一条平均分成4份,划出其中的3份;把另一条平均分成8份,划出其中的6份;再把剩下的一条平均分成12份,划出其中的9份;②用分数表示出纸条的划线部分;③观察三张纸条划线部分的大小,从中发现;④再让学生观察每个等式两边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这样学生很快地悟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生会问

俗话说:“学贵善问。”学问学问,问问学学,学问就慢慢积累起来了。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懂的事,通过问人、问书本,懂了。一道应用题,一般地解答一次,但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问几个为什么,理解就深刻得多了。可见,问确实是增加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的好方法。那么,怎样教会学生爱问会问?我认为,教师首先就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难倒老师的问题,教师都应给予重视和欢迎,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例如,笔者听了一位二年级老师的数学课,这位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就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多少和难易程度奖红花,一节课完后看哪个同学奖的红花最多,这样,这个班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很高,各种疑难的问题就接踵而来;其次,就教给学生一些发现问题的方法。如抓住概念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句的理解去发现问题;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去发现问题;在最容易错或者容易混淆的地方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要教育学生向别人问问题时要有谦虚的态度,要有礼貌。

猜你喜欢
教给教法学法
能力本位的《网页前端框架》教法改革与探索
A Father
《论语》—为政篇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目录式问题导学法在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应用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法的合理整合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What kind of role should English teachers play in the intensive reading class
教老师
赵学敏学法作品《沁园春·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