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人才培养

2019-09-10 10:25郑宣锋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75期
关键词:周长营造创新能力

郑宣锋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拥有创新能力的人是关键、是核心。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是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就是符合人的创新活动的规律以及适应创新素质培养的规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培养个性人才是现今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取向,促进人才的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教师是培养人才并促进其个性的发展,为他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路基。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创新是创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以培养人的创新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何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地、创造性进行数学的学习,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开创素质创新的主流方向。

创造性与个性紧密相连,只有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的创造性也随之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创新与个性密切相关,创新是以个性为基础和表现形式,只有个性独特、丰富、多彩,才有创新的无限潜力,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个性,甚至是取决于个性。

个性是促使创新的奠基石,没有个性就等同于没有创新的想法而言;创新型的教育迫切需要促进个性化形成的教育,个性化形成的教育的缺失或者是不到位,创新型的教育也就成了摆设、空谈。主体性和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创新教育的核心则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个性品质。当然,个性不一定引发创造,但是没有个性的就肯定没有创造;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创造也就无从谈起,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走向创造的药引子、也是必经之路。由此可见,教育想要创新必须打破传统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的生个性发展,在倡导民主和谐的氛围下,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个性健康、富有创造性的开拓型人才。

在基础教育阶段,如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主要任务,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通过自主的探究和发现,形成初步的创造能力。以此为基础,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转变观念,实现教育的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创新素质,“以身作则”用自身的创新行为带动、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和发展,实施创新教育依赖创新型教师的才能,只有教育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生。

教师的角色应从学生的知识传递者转变成学生学习创新的促进者。“师也,传道授业者也”教师不仅仅是作为知识的“传道者”,更应该注重学生理解现象的“授业者”, 及时启迪和引导,倾听看法,洞察想法的由来,以“创新心态”看待学生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想法”。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以及展开争论,敢于批评指正教师的错误。教师的观念转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才回有所提高。

二、营造氛围,激发创新动机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营造适合的学习氛围,创设有效学习情境,这对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有了氛围,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才会产生渴望,学习行为才会主动,独特新颖的见解才会在思考的过程中产生,创新意识也随之得到促进和培养。

1.营造贴合生活、形式开放的生活情境,有助于激发创新的动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课堂上营造开放性的生活情境,自然就给学生留下了充分创新的余地。如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后,营造一个生产商和客户的情景,设计师和顾客分别由学生扮演。“设计师”依据“顾客”提出要求进行设计,如,将一块长方体铁皮做成一个容积要尽量大并且无盖的铁皮盒。允许学生对设计的合理性和使用价值展开评论,通过营造这种开放性的氛围,使学生对决定长方体容积的三要素(长、宽、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理解更加的形象和深刻,在学生得到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营造问题情境,诱发创新思维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问题”变得“有趣”不仅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还可以“突出”学生的求知欲的飙升,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营造了“爸爸和妈妈锻炼身体”的情境。爸爸和妈妈分别沿着正方形和圆形跑道进行健身慢跑的情景,对于他们所跑的路程,学生很容易就发现:实际就是正方形和圆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不难,但是圆的周长怎么计算方法呢?圆的周长“可能”与谁有关系?又存在这什么关系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圆的周长可能和直径有关”“周长可能是直径的几倍”……“那么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多少倍呢?想办法验证。教师通过巧妙的创意和构思营造出了贴合生活的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了其中,使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和取得成功的获得感。

三、引导猜疑,成就创新思维的培养

学生敢于猜想,善于质疑的学习习惯,在数学的学习中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是很重要的。大胆的猜想和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重要特征,也是发现科学规律的基石。引导学生敢于猜想,敢于提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圆的面积”的教学时,先对以往学习过的图形进行一次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复习,再让学生猜想:圆的面积该怎样推导?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也随之启动,大胆猜想:可以拼接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此时再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去大胆的验证、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在这种层层深入型的探究中学习,既达到了“激趣”的目的,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实践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发现的。”自己种的瓜是最甜的,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发现,形成的理解是最深刻的。因此,在教学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开展分层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动口、动手、动脑的锻炼,也使得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变得形象、直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在学习中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式转换成主动的操作探索模式,可以增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的脑“动起来”,让思維“活起来”。积极营造一个便于探究的情境,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促使他们在实践中获得“发现”。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要鼓励、激发学生大胆的发言,表扬“活跃分子”的同时,也要关注“低调群体”,投以期待、鼓励的目光,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

猜你喜欢
周长营造创新能力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丽可持续
周长面积变变变
洗水soft fabric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营造温馨如家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