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结合的问题

2019-09-10 07:22闫振
家长·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地区结合

闫振

摘要:汉族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汉语言和汉文化已经对其他民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少数民族地区教授汉语和汉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的学生了解汉族文化历史和文化沉淀,能够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当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将汉语教学和汉文化教学进行结合,能有效地促进汉文化和汉语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普及,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特征,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冲突。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汉文化教学;结合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应当尽可能地去了解其他民族的习俗文化,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汉语言和汉文化的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汉文化的了解,促进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能够让各个民族之间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本民族文化。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教授的汉文化不能够与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相冲突,应当尽可能地减少因为文化而产生的冲突。教师也要明确进行汉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因为少数民族文化落后,是为了能够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因为不可否认的是汉族是占据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民族。

一、汉语教学和汉文化教学结合的现状

汉语是汉文化的一部分,汉文化博大精深,包括语言、艺术、习俗等等。将汉文化教学与汉语教学进行结合,也就是通过汉语这个载体让少数民族的学生去了解汉文化,这两种教学应当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却将它们割裂了。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会只进行汉语教学和汉文化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结合到一起。如果学生只是单纯地学习汉语,那么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非常枯燥的,教师所教学的内容就像很多学生学习英语一样,枯燥而乏味。教师首先教学拼音,然后教学汉字、语法、词语等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只是了解了某一个汉字的意思,对于这个汉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知识却没有任何了解。如果只是进行汉文化的教学,那么学生在学习汉文化的过程中,只能进行听讲,对于汉文化中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却因为对汉字认知的缺失而无法通过其他文献资料去了解,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汉文化的途径。

另外,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教学的时候,很多教师所教学的汉文化内容与本地民族的习俗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这就使汉文化和汉语教学无法有效地开展下去,甚至会引起暴力冲突。例如,在回族聚居地给回族学生讲解汉族人过年杀猪这一习俗,因为猪是回族同胞心中的神灵,这一讲解就与回族的文化习俗产生冲突,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与汉文化教学的结合策略

(一)讲解汉字背后的文化

汉语是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与其他文字不同的是,汉语已经经历了近5000年的发展,从最初的甲骨文-一直到今天的汉字,虽然汉字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形态,但是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是世界上唯一仍旧非常活跃的最古老的文字。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不仅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文化素养,还能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提高社会的竞争力,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一段文化,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地去挖掘每一个汉字背后的文化典故,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了解汉字发展历程,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汉字能够真的有兴趣。

例如,在教学汉字“日”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甲骨文上的象形文字开始讲起,几千年前“日”就是从太阳的具体形态发展而来,其具体的形态就是外面一个圈,圆圈中心一个点,这就是甲骨文的“日”字,在后来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始终是指太阳,并以“日”为部首偏旁发展出了多个与太阳相关的字,如破晓的“晓”字,就是表示太阳升起来之前的天空。教师一定要去挖掘这背后的文字发展历程,让学生更有兴趣地学习汉语。

(二)讲解词语背后的文化

教师在进行汉语的传播过程中,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去向学生介绍每个词语或者成语的意思,更要将其中的典故让学生们了解,让少数民族的学生能够知道这些词语的来历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历史上有很多的典故可以追溯。例如,成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明白就来自于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在鸿门宴章节中有这样一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这便是成语的来源。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将鸿门宴的具体故事讲给学生听,并鼓励学生们去阅读《史记》这本书,能让学生更加地了解汉文化。

(三)利用汉文化带动汉语的教学

在汉文化中,除了汉字,还有戏曲、武术、绘画等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些汉文化充分地带入到少数民族学生的课堂之中,让学生们去了解这些璀璨的文化。不得不说,在汉文化中还有一枝独秀,教师可以利用它去进行汉语教学,那就是各地的歇后语和俚语。这些语言很多都是由平常的老百姓总结出来的,非常地通俗易懂,这也是汉文化的一部分。例如,歇后语“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所描绘的就是不好的东西或者人会受到广大人民的唾弃。汉文化和汉语言博大精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两者进行充分地结合,以便能够带给学生更好的课堂体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汉语教学和汉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去尊重当地的民族习惯,避免产生文化上的冲突。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两者进行结合,利用汉语教学普及汉文化,带动汉语的教学,让这两者相辅相成,能够有效地在少数民族学生心中埋下汉文化的种子,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使学生未来的发展更加顺利。

(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少数民族地区结合
委婉语教学研究
少数民族地区大学数学范式教学探析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论湘西地区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
天柱县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带来的双面性效果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