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2019-09-10 07:22朱茜
家长·中 2019年7期

朱茜

摘要:数学教学应是注重“数学联系”的教学,教师要经常有目的地揭示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挖掘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纵向与横向的联系,提升学生对数学的整体性认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联系”。

关键词:关联思维;主动思考;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每一册都安排了统计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只是每一册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二年级刚开始认识“方格统计图”时,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还比较困难,但是慢慢地,学生便深入掌握了。当遇到“一格表示1”时无法制图的矛盾后,学生的思维路径就转化为怎样来寻找方式解决问题,在解决过程中自然体验“一格表示几”的必要性。其后通过几个极端数据的处理,进一步体会到面对格子有限的情况下,怎样合理设置纵轴的原则:整体数据比较集中时,间距小一些;整体数据比较分散时,间距大一些;适当省略纵轴数据的问题体验,也为以后学习折线统计图打下基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条形统计图》这一课的一些想法与思考。

一、常规积累

展示一张简单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1)。

教师:这是四年级部分同学大课间活动意向情况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条形统计图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板书:标题、时间、横轴(种类、项目)纵轴(数值、单位)

(回顾旧知,使学生对简单条形统计图的构造有一个回顾,明确横、纵轴为后面的学习探究打下伏笔。)

师生谈话:我们已对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要深入学习条形统汁图。板书课题:条形统汁图

第一层次:一放,展示表1:

教师:这是四年级部分班级大课间活动项目统计表。学生观察。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吗?

教师:拿出你的练习纸完成这个统计图

二、过程指导

呈现可能的资源:一格表示的数不均的,如0、2、5等。

问:对于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回答。(每格表示的数均等)

展示学生可能出現的资源:如一格表示一。

问:这里的一格表示几?如果这样画,会遇到什么困难?那又该怎么办?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讨论结束后不汇报,问:这里的一格表示的数你会了吗?(板书:一格表示的数)接着完成你的统计图。画好的同学说一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

(在此过程中逐步打开学生的思路,一格表示的数可以是几。在交流中体验纵轴设置的理由及合理性,明确方法。并通过两种纵轴间距的设置比较,掌握确定纵轴间距的初步的方法。也体现了我们教师在举例、提问、优化等基础上关注了数学知识的“关联}生”理解与研究)

一收:第一层(同时呈现纵轴每格表示5和10的两个统计图)。

仔细观察这两幅图,他们在画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呢?同桌互说。学生回答。

为什么同样是20枚,长方形直条的高度却不一样?这里最大的数是35,最小的是20还有22,它们相差并不大,比较接近。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幅统计图,哪一幅更能清楚、准确地比较出这三个数据的关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当整体数据相差不大的时候我们一格表示的数可以小一些。(板书:数据相差不大)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逐步发现学生遇到的问题,并且在遇到问题后,应怎样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1.满足个人的制图成果,并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一格这样来表示;2.对于不满一格的长方形直条无法确定画多少;3.通过对比初步感觉到间距大小对直条高度的影响。)

一收:第二层(呈现学生中不满格画图中的一个错误资源)。

教师:这位同学纵轴也是一格表示5,仔细观察,你觉得他画的三个直条的高度都对吗?应该怎样想?

那22怎么画?和你的同桌说一说。汇报。过程中拓展:如果是26呢?

通过刚才的分析,请修改自己的条形统计图。

(1.对于20、35比较容易画,但是要让学生说清楚想法;2.通过引导发现对于一格表示5的统计图,如果要表示2就需要把一格平均分成5份,再取2份;3.学生体验到绘制长方形直条过程中逐步逼近准确值。)

三、在对比中深入体会纵轴数值设置的两个原则

第二层次:二放

展示表2增加统计表中羽毛球80人。

教师:我们再看这张统计表,和刚才的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同样地,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画出相应的条形统计图吗?

二收:第一层

很多同学都是先对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判断一格表示几。画好的同学说一说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呢?

(一格表示10,一格表示20)过程中比较:哪幅更能清晰地比较出这组数据的关系?再问:为什么这里一格不表示5呢?(格子不够画)

小结:像这样数据相差比较大的,我们纵轴上一格表示的数就要大一些。(板书:数据相差较大)

第二层(将图一和图二进行对比)

教师:回忆一下这两张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观察比较一下纵轴上的数据特点,怎样确定纵轴上一格表示几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小结:当整体数据相差不大的时候,一格表示的数就要小一些,当整体数据相差较大的时候,一格表示的数就要大一些。(板书:小、大)

练习:快速反应,根据给出的统计表,说一说纵轴上一格表示几更合理。

(学生独立思考,说一说纵轴数值的分配。在过程中观察教师呈现的第二个图,体会到间距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统计分析。掌握如何在绘制之前确定一格究竞表示多少。在错例分析中进一步细致指导长方形直角绘制的科学性。)

四、拓展延伸

展示王铭双休日活动时间统计图,并提问。

(学生讨论,再一次把问题放下去,让学生快速思考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注意捕捉学生的困惑,推动学生思维。本节课的设计都体现了我们要用“关联”的眼光学习,让学生通过形象去理解抽象,通过惑}生去触摸理性,通过想象去超越现实,最终实现知识、方法、思想的有机融合。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既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

(责编: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