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探究

2019-09-10 07:22康水连
家长·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案例创造力小学美术

康水连

摘要:在素质教育推崇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美术与音乐一起,构成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观念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的宗旨和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从而缓解学习压力带来的沉重负担,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进行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教学策略;教学案例

美术中的审美创造力包含有多层次方面的内容,除了进行美术绘画所需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外,还包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及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内容。传统的美术教学一味注重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掌握及美术技能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思维被禁锢,不利于学生审美创造力的培养和提升。鉴于此,为了转变这种局面,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力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全面改进和提升。

一、构建良好作画环境,激发学生创作意识

良好的绘画环境是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然而良好的作画环境并不意味将绘画场所打扫得一尘不染,十分整洁、干净,而是要充满艺术氛围,让学生在浓厚艺术氛围的熏陶和感染下激活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打破传统及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禁锢和束缚,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无拘无束、充满浓郁艺术氛围的绘画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创作潜能的发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进行美术绘画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将学生带领到专门的美术教室中,确保整体的教学环境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条件欠缺的话,教师还可以对教室进行精心布置和安排,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绘画氛围。比如在桌椅的摆放或是学生的落座上,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整齐摆放及学生单人单桌的僵化模式,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落座,并且在不打扰他人的前提下,可以随意走动,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挥。

二、开展作品鉴赏教学,启发学生创作灵感

学生的创造灵感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和临摹。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够向学生直观展示绘画技巧,如色彩的搭配、明暗度的配合以及线条的勾勒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学生的美术认同感及审美创造力。为此,在开展以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为目标的美术教学时,小学美术教师应挑选一些与教学内容主题或是风格相符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赏析,引导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品析这些作品,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独特的个性化解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自身完整的美术审美体系,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来。例如,以“色彩的冷与暖”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增强学生对色彩冷暖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在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给学生出示有明显反差、不同色系的作品,如《雪山》和《日出》,以对比的方式对两幅作品进行讲解。比如《雪山》整幅画面以蓝色为主,整体上给人带来一种凉爽、冰冷的感觉。而《日出》则大大相反,它整体上以火红的日出画面为主,伴随有橙色、黄色等其他暖色系色调的出现,整体上带给人的感觉就是热情似火。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在看到这两幅作品后的感受。通过开展美术作品鉴赏教学,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对学生美术绘画技巧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鼓励学生实践体验。激发学生想象空间

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单靠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对于美术这门本身就是直观展示、实践体验以及灵感创作的学科来说,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亲身体验的方式来增强对客观事物的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摒弃传统拘泥于课本和教室的单一授课模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的形式来探索与尝试未知的事物,在增强自身认知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艺术构思,使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例如,完成“水墨游戏”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后,为了增强学生对用笔、用墨方法的认识和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寻找创作的灵感,带领学生到公园、田地或是其他一些公共场所游玩、参观,观察公园中的花草树木的布局、亭台楼榭的摆设,思考如何用宣紙和笔墨将它们完美地展现出来。通过开展实践体验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想象空间及美术创造力的发挥,丰富并强化了学生的审美和情感体验,为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增强学生创作信心

教学评价方式和内容的合理选择与否也对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形成和培养有直接的影响。以往的美术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和片面化,教师往往以学生的绘画作品与实际物体或是临摹作品的相似度作为评价标准,将以此推断学生的绘画能力,判定学生的绘画成绩,导致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被限制在简单的临摹上,不利于学生审美创作力的培养和想象力的发挥。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应摒弃这种单一的美术评判标准,从审美和创新的角度全方位、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绘画的自信心,促进学生美术学习潜能和优势的发挥,为实现学生审美创造力的调动和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例如,在进行“校园里的花”这部分的教学评价时,教师切勿将过多的焦点关注到学生的作品与实物的差别上,而是应当从学生对色彩的运用、画面整体的构思,作品是否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以及作品是否具有个人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对学生的作品给出合理、全面的评价。如此,便摆脱了传统单一、固化的评价模式,促进了学生绘画积极性的调动和信心的建立,使美术教学效果得以改进和提升。

总之,创造力作为美术创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以及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关注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及绘画技巧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促进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力的提升,为促进美术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责编:张欣)

猜你喜欢
教学案例创造力小学美术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这才叫指尖上的智慧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巧及案例分析
反转课堂模式与数学教学案例
促进初中化学定量观建构的教学案例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