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2019-09-10 19:26黄伟强
家长·中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黄伟强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以学科核心素养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为研究背景,通过实践教学积累经验,对如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是高中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之一。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出发,潜移默化地将教学活动价值确定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学生构建基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环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能力。

一、重視阅读效果。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基本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整体上理解与掌握文章内容,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搭建文章框架体系,从而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表达的内涵。大量实践教学表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方法掌握隋况,有目的、有重点地培养学生阅读的情感感知能力,从阅读基础抓起,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阅读大量文章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也是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与掌握文章内容,通过阅读大量不同类型的文章,提升学生阅读体验。其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鉴赏语句、感悟情感等,掌握阅读方法与技巧,不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课文中都写了什么?”如果没有认真阅读课文,学生会直接回答“这篇课文写了故都秋天的景色”。而认真细读课文的学生会知道,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都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对故都的那份眷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效果的好坏是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热爱阅读的关键,教师要提高学生阅读基础方法与技巧,使学生能够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感悟文章作者的情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提高阅读效果。同时,熟读文中优美语句和段落,还能够提高学生散文的鉴赏能力。

二、活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目的性愈发明确,教学内容不再趋于品读段落语句和分析写作技巧,而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视。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从而使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雷雨》这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紧凑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以及不同阶级的矛盾,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利用发散性思维分析文中人物语言和性格特征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看到文章本质,进一步体会本篇话剧的特点。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借助文章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不断引导学生思考,以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目的。如向学生提问:“周朴园的性格特点主要表现在哪里?”“通过阅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者要想揭示什么样的社会本质?”这样的引导和提问,有助于学生找到文章本质,对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都是很大的锻炼,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保证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拓宽阅读范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需求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动力。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本质特性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学生对所处事物有审美冲动,还需要有审美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果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而忽略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语文学科自身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我有一个梦想》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预习略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收集相关资料,然后从多个角度了解文章,从而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不断拓宽阅读范围,推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在课内外教学中,对学生思想意识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认同和谐社会、种族平等、自由民主,以促进学生道德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从多种角度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使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途径不仅限于语文课堂,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阅读能力。

四、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语文教学作为传播载体,能够有效体现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对文化传承,还是核心素养的培养都具有较大帮助。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发展需求,为学生选择一些文化知识和文学作品,增加学生阅读的多样性,提高学生文化知识见识,丰富传统文化内涵,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地培养文化传承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苏武传》这一课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些《汉书》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只有学生深入了解文中故事内容,才能更好地感触苏武被匈奴囚禁,和贵族官宦斗争中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不屈情操。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细化故事情节,揣摩文中语句感受苏武坚强的民族气节,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样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领悟,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品行,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涉及较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教育过程。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阅读效果,培养学生感知能力;活用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宽阅读范围,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借助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文化传承能力,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主动思考,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责编:吴娟)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