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喜娥:绘本《蹦》教学设计

2019-09-10 07:22马喜娥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嘴小兔子蜗牛

马喜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7-0033-01

1.内容简介

青蛙……蹦;猫咪……蹦;小狗……蹦;蝗虫……蹦;小兔子……蹦;蜗牛……蹦不了;母子……蹦;鱼……蹦;我也……蹦!

小青蛙,一跃三丈;小猫咪,四肢大张;小狗狗,把“蹦”字踹的七零八落;大蝗虫,张牙舞爪,绚丽多彩;小兔子,前爪弓垂,表情却一脸平静,大概觉得蹦不过是家常便饭,真没什么大惊小怪;蜗牛负责搞笑,每个人看到那蹦不起来的蜗牛都会乐不可禁,感叹作者的幽默;色彩突变的大鸡小鸡母子俩,黑色的底面大概更让人感受到母子的亲昵;还有鱼跃出水面的张扬,以及最后的小姑娘,带着小读者一起蹦。

2.绘本导读

2.1 别具一格的设计

独特、小巧的翻页式设计,仿佛一张张活动的动物·图卡,便于孩子们阅读;画面中的动物憨态可掬,深受孩子们喜爱。虽然这本书体积小,内容看似简单,但它顺应了低年级孩子心理、语言发展的需要,带来了心理的舒适感,是一本可爱而精彩的好书!

2.2 简约而不简单的内容

书中不断重复“beng”这个常发的音,能够吸引低年级的注意力,即使是婴儿,也能从书中获得乐趣。书中稳定的构图能够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同时,稳定中穿插的小变化能够带来孩子微妙的情绪变化,促进孩子们情绪的萌芽、丰富和细化。

2.3 妙不可言的阅读乐趣

幼儿阶段的孩子看到书中一幅幅动物蹦起的图画会咯咯笑;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学着小动物蹦的高高的;爸爸、妈妈、老师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蹦,体会阅读之乐。

教学年级:幼儿园及一年级。

3.教学方法

讲述法、角色扮演法。

4.教学目标

(1)感受绘本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

(2)理解词语“蹦”及“蹦不了”。

(3)会用句型xx会蹦,xx也会蹦”说话。

5.教学准备

自制青蛙、蝗虫、小猫、蜗牛等小动物头饰。

6.教学过程

6.1 读儿歌激趣导入

(1)让学生带着动作读儿歌《数青蛙》,活跃气氛。

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一声跳下水。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通扑通两声跳下水。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扑通扑通扑通三声跳下水。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扑通扑通扑通扑通四声跳下水。

(2)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共读一本书,它就是《蹦》。什么是蹦呢?让学生各抒己见。

6.2 共读绘本

(1)猜一猜:谁都会从书中蹦出来呢?

青蛙、袋鼠、小鱼、小兔子、海豚……(孩子們各抒己见,答案五花八门,教师对孩子么的答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读一读:老师翻页,让学生根据看到的小动物图画读一读“____蹦!”读到“小蜗牛”的时候老师停顿时间长一点,当孩子们快速反应“蹦”的时候老师慢腾腾的“蠕动”并读出“蹦不了!”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判断:小蜗牛为什么蹦不了?进而理解“蹦不了”的意思。

(3)演一演:分小组让学生带着动物头饰根据图画内容表演绘本《蹦》,尽量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机会,都参与进来。

(4)说一说:你觉得书中最好玩有趣的画面在哪里?(如:散开的“蹦”字、蜗牛慢腾腾的不会蹦、母鸡带着小鸡蹦等等)激发学生勇敢表达自己想法的勇气。

(5)用一用:用句型xx会蹦,xx也会蹦”说话。

6.3 拓展延伸

说‘说还有谁会蹦呢?再次运用句型“xx会蹦,xx也会蹦”说话,巩固提升低年级学生说话教学的效果。

6.4 游戏结束

再读绘本,边读边在“蹦一蹦”的情节互动中结束共读。

此教学设计系甘肃省平凉市2018年规划立项的重点研究课题“基于绘本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说话写话的研究与实践”阶段研究成果(编号[20181)。

猜你喜欢
张嘴小兔子蜗牛
甜掉牙
说蛤蟆
我变成了一百张嘴的怪物
亲西瓜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蜗牛
小兔子的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