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源于对社区百姓的爱

2019-09-10 07:22陈先岩
派出所工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警务室派出所民警

陈先岩,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江苏省扬州市公安局广陵分局文峰派出所从事社区警务工作,创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社区警务室,率先在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被誉为“社区管理高手,群众工作能手”。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等数十项荣誉称号。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

责任是核心,服务与创新则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这是我对社区民警工作的理解。

1993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基层派出所当了一名社区民警,一干就是26年。回眸过往,感慨良多。社区民警这个“差事”,说好当,凡是个警察都能当;说难当,就是很不容易当好。必须以责任心为驱动,以服务和创新为两翼,方能在社区这个广阔天地,飞得更高、更远。

基层社区舞台虽小,但责任重大。有道是:小社区连着大社会,社区安,社会才能稳。作为一名社区民警,从组织上将一个社区交到你手上那刻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就落在你的肩上。

一个称职的社区民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压降可防性案(事)件,及时准确地采集并上报各类有价值的信息,用满腔热忱为辖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求最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要實现这一目标,自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也必然要在奋斗的道路上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破解一道又一道横亘在面前的难题。而克服困难和破解难题的利器,就是“创新”。

我有一个习惯,枕头边总放着纸和笔,捕捉那瞬间的灵感,再秉着一颗为民的初心,大胆尝试。

1997年年初,我任社区民警已经第3个年头,辖区群众反映派出所离社区比较远,往返一趟四五公里,还经常因见不到社区民警而“跑空”。我思忖,如果把办公桌搬到社区,固定在社区办公,问题不就彻底解决了吗?在领导支持下,我从当地公路收费站找来了一座废弃的收费亭放在社区十字路口,并坚持“驻亭”办公。这就解决了居民见警难、办事难的问题。

与居民签订治安防范契约,这在警察史上没有,但我干了。我服务的小区,是个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小区,有两千多户,近万人口,却没有物业管理措施。尽管我在接手后建起了传达室,但没有保安看守,盗窃案件依然多发。1997年年底,我提出居民按户出钱聘请保安看门护院的建议,并提出了《社区内盗窃案件赔补偿办法》,同时组织成立居民防范协会,以我个人名义与每户缴费居民签订契约,明晰权利与义务。用这种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解决了社区防范资金问题。

2002年夏季的一天,有居民反映拾荒收旧人员走马灯似地在小区四处吆喝,小锣敲击声影响居民午休,有的还明拾暗偷。为了小区的安全,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发布告示,拍卖“收旧拾荒权”,并提出对竞拍成功者“约法三章”,违者取消资格。消息发布后,引来十几位竞拍者,最终以每年4000元拍出。此事成为当时的新闻,被省市多家媒体报道……

26年来,我在社区民警岗位上,做敢于吃“螃蟹”的人,从建起全国第一个社区警务室,到“众筹”防范资金;从发明自行车防盗桩,到发明“居民家用便携式消防应急包”等,创新成果不下30项。这每一项创新,都是责任使然,更源于对社区百姓那一份深沉的爱。

猜你喜欢
警务室派出所民警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四)缺钱的你别再被骗了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九)
派出所民警轩哥的故事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高职院校社区警务室管理模式的实施与探索
医院警务室规范化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