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

2019-09-10 01:55庄田顺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阅读想象情感

庄田顺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方法,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情感输入与输出。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与储存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兴趣、情感培养的重要时期。所以我们必须要将情感浇灌于阅读教学中。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情感对于小学高年级学段阅读学习的重要影响,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小学阅读教学的障碍,第二部分探讨情感投入小学高年级学段阅读教学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情感因子与阅读教学的融合与具体呈现,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束语。

关键词:阅读;情感;想象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100-02

引言:虽然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是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仍有待提高,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小学语文高年级学段的学习重点,也是学生的学习难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感导入的方式将阅读文本内的抽象情感具象化,这样便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期、疏通文本的大意与内涵情感。

1.阅读教学的障碍

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主要是对于拼音、字、词学习,这也是语文的基础知识[1]。而随着语文知识的掌握与积累,学生会逐步升人高年级阶段,而这对于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年级阶段语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学习,接下来我将主要呈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障碍。

1.1 学生的生理特性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最首要的障碍就是学生的生理发展还不完善,想象力以及思维方式都将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阅读理解。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题。例如:在情感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这符合学生的生理特性。

1.2 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不对等

情感具有多样性,但是情感又具有共性,所以同样的文本会引起人们相类似的情感反应。真、善、美等情感是人们的共同追求,它具有共性,也具有永恒性,这也是语文阅读对于情感考察的重要原因[2]。但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尚且没有过多的与作者类似的情感经验,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创作者与读者情感的不对等,从而影响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会与理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主要负责修建情感桥梁,便于学生与作者情感的沟通与了解。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课本中的《苏武牧羊》一课,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以及情感积累的欠缺,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苏武的爱国情怀与其坚贞不屈,这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章的情感。

1.3 意象与情感的联系

高年级语文阅读会涉及一定的诗歌阅读,北师大版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语文课本中均存在《古诗两首》的录人,而诗歌则是作者情感的沉淀与呈现。同时,诗人会采取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意象描写等多种写作手法进行创作,而由于学生的诗歌意象积累、情感积累不足,导致学生无法建立起意象与情感的联系,这也是阅读教学中遇到的重要障碍[3]。例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暮江吟》中出现残阳、半江、露珠等意象,而学生缺乏对于意象知识的积累,无法建立起意象与情感的联系,从而影响阅读的解构与理解。

2.情感投入的必要性

通过第一部分的阐述,我们已经知道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多种障碍与挑战。而情感投入有助于解决阅读教学的障碍,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投入与培养,让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文章的理解与分析。第二部分我将从三个方面阐述情感投入对于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1 作者的创作过程

首先,文本的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融入了自身的真情实感与情感积累,所以阅读文本中必然会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疏导。这样便于学生以同样的情愫与情感去理解作者创作的文本,从而攻克阅读障碍。

2.2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语文阅读是一个建构与解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所以读者只有通过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与沟通,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才能疏通文中的情感表达。所以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与读者的情感交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搭建沟通之桥。

2.3 与作者共悲欢

我们只有在情感上与作者达到共鸣,与作者共悲欢,才能真正了解文意。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相应的情景引导学生去感触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学生与作者共悲欢的状态。

3.情感因子与阅读教学的融合

通过第二部分我们已经了解情感投入对于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将重点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融合情感因子,从而实现既定的阅读教学目标。

3.1 配乐诗朗诵

音乐的旋律会将学生带人一定的情感氛围,而在既定的情感氛围中朗诵文本则便于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会,这是培养、训练学生情感绝佳的方式,所以我们可以采取配乐诗朗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音乐中、在朗读中感知作者的内心情感。例如:北师大版第七册中的《草原》一课,教师可以放歌曲《西海情歌》,鼓励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从而帮助学生了解草原的空旷与作者内心的情感。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中的《英雄》一课,教师也可以通过配乐诗的朗诵,让学生体会英雄的胸襟与情感。

3.2 生活情感资料的收集

阅读文本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阅读文本的情感也是以生活情感积累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情感积累,这便于学生将文本的情感具体化、生活化、真实化[4]。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发学生回忆自己的类似情感积累,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进行融合,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也有助于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情感素材。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中的课文《孔子和学生》一课,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情感积累都会制约对于文本的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去回忆自己与老师的故事,从而达到情感的共鸣,便于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情感。

3.3 作者人生经历的讲述

作者的人生履历与人生转折对于情绪变化具有重要作用,而其情绪情感又会体现在作品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可以采取小组讨论、收集作者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经历,理解作者产生情绪、情感的原因。这便于学生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原因,从而理解文章。例如:北师大五年级课本中的《负荆请罪》一课,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组收集廉颇、蔺相如的资料信息并为其写简历,这样便于学生对于廉颇与蔺相如之间情感的体会与了解。

3.4 分角色深入情景

陶行知作为我们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倡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双手、双脚,在活动中教学,在生活中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度。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分角色深入情景的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人物性格的了解,还有利于学生对于文本情感的体会。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的《落花生》,我们可以分出爸爸、孩子、妈妈等多个角色,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深入情景中把握文章的主旨与情感。

4.结语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承上启下,属于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阅读是高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瓶颈。本文旨在探究用情感投入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情感的带动下理解文章的核心思想。

参考文献:

[1]庄鸿展.穿透情感——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朗读训练指导[J].文理导航,2016(3x).

[2]王桂香.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新课程(小学),2014(8):68-69.

[3]司利亚.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考试周刊,2015(84):35-36.

[4]李玉.浅谈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3):140-141.

猜你喜欢
阅读想象情感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情感
台上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