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2:25汤凤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汤凤

◆摘 要: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新课程理念认为实验教学是促成学生达成生物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验探究的机会,将实验教学放到更加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分析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核心素养以及《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几种改革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期望能为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学生物实验;核心素养;生物课程标准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学课程,通过生物实验的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能直接获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并且在實验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受到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只重实验结论的获得而轻实验过程、方法的学习。

一、现阶段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验不够重视

许多教师认为,做实验需要课前大量的准备,实验还不一定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费时费力。他们认为,考试对实验的操作没有考查,学生只要记住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结论,考试就能拿高分。还有一些教师不让学生在实验室亲自做实验,而是自己提前将实验材料准备好,然后在教室给学生做演示实验。甚至有些老师用播放实验录像代替做实验,严重剥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实验课上老师只关心学生有没有得出实验结果,而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实验失败的原因没有给出解释和评价。久而久之,实验课就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起不到锻炼学生能力的目的。

(二)实验设备匮乏、实验材料更新不及时

由于生物学科并不像物理、化学在学校得到重视,中学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生物实验室建设滞后。很多实验由于缺乏必需的实验器材而不能开展。比如我们学校还是在2014年学校水平评估的时候,购进了一批实验器材,时隔多年,不少器材都不能使用了。实验设备匮乏,实验条件有限,只能让多个学生一组。这种情况下,显然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实验技能低下。生物实验所需的新鲜材料和实验药品得不到及时供应,也是导致实验不能开展的另一因素。

(三)实验缺乏创新

调查研究发现,不少中学的生物老师只是让学生严格按照课本上实验的方法步骤操作,只注重学生有没有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甚至实验材料也是按照教材给出的去准备,没有一点改进。大多数学生也根本没有听说过探究性实验的概念。如果学生只进行验证性实验而缺乏探究性实验,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主动学习能力。

二、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对策

在生物教学中,教师经常结合教学内容,利用实验为学生演示生物知识的现象或验证生物规律,它对学生理解生物知识和掌握实验操作的方法技巧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为了能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教师应对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创新。一是加强实验设计,演示实验要和教学内容有效融合,正确理解演示实验的目的,创新实验设计的方法、内容,恰当合理安排实验次数。进行演示实验要重视学生的感知,不能以教师的理解来代替學生的感知。要突出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演示实验,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实验,注重实验与讲解相结合,实验的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二是有效调控实验的内容,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要看教师的操作方法与技巧,要指导学生如何思考实验现象与教学内容的联系。例如,在学习“种子植物”时要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可用蚕豆进行演示实验,在实验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以下内容:种子的外形、种皮的坚韧程度、解剖蚕豆的过程、辩认胚芽与胚根、思考豆瓣的作用,这样就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实验根据教学形式的不同分为探究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和模拟实验。无论哪种形式的实验教学既注重实验结论的获得,也要重视实验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只注重实验结论的获得,从学生学习方面来讲,就是重视学会知识,而轻“怎么学”的教学。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一的科学知识。统一的科学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必须重视实验结论,特别是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在学习型社会里,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与知识的急剧增长,只注重知识结论的掌握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学生还要学得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实践能力。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实践能力渗透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参与整个实验过程,从实验过程中去体验如何学习,从实践中去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学生从自己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探讨问题并设计出确实可行的实验方案,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最终完成实验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怀着极大兴趣,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热情。

三、总结

总的来说,在实验条件下,对所学的设备和材料尽量采用因地制宜、废物利用;在实验操作上,尽量化繁为简、突破难点;在实验效果上,应着重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确保实验的成功。这样,教师不仅能更好的完成实验课的教学任务,而且还能培养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感悟探究的意义、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持续热情。

参考文献

[1]崔鸿.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王学松,陆真,吴抒等.试论中学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1.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