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融合

2019-09-10 02:25肖红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融合初中语文

肖红

摘要: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人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是一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学科,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时常体现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悠久的历史,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积极融合传统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启发学生积极弘扬民族精神,不断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就如何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融合作出了相关论述,希望能为有关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融合;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04-01

前言:全国教育大会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完善人格、培育人才、凝聚人心、开发人力、造福人民为目标,其目的是为了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而建设教育强国。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在弘扬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载体。语文教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不仅反映了世界的快速发展与巨大变化,同时也体现了各国的历史轨迹与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在特有环境下形成的、流传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相关内容,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积累生活常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积极弘扬与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现出更加精彩的面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找到其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联系,开展合理的教学,同时也可以通过诵读、实践活动等方式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使学生从中汲取营养,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1.在课堂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着重培养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做好知识的串联及延伸。语文的教学内容中与传统文化相联系的知识点繁多,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相关内容,使学生的学习得到有效的延伸。例如,在学习课文《岳阳楼记》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讲解岳阳楼的相关知识,如建造时间、结构设计、以及目前的保护状况等,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之一,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以及能工巧匠的技能,这样就能够顺利引起学生对岳阳楼的兴趣,促使学生在课后通过查资料或实地旅行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对岳阳楼的了解,进而成功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除此之外,《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作者益盛行为的准则与信条,此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解析这种思想的内涵与精神,同时鼓励学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在语文的学习中增加对我国传统知识的了解,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魅力,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经验,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中的初中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教学的价值,让学生不仅能够增长文化知识,也能够发展个人素养。

2.在诵读中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诵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不断的诵读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于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理解具有重要帮助,因此,教师也可以在诵读的内容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积累文化底蕴。例如,教师每周选择一至两天的早读,将传统文化内容诵读作为主题,尤其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篇章,应当鼓励学生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身的道德修养。如《孟子》两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蕴含的人心所向的思想,《鱼我所欲也》中贊扬的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思想等等,这些篇章包含了我国长期历史积淀的传统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学生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树立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好词好句进行摘抄,然后在课余时间反复朗读,一方面能够积累更多的素养,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可以组织相关的诵读经典活动,例如诗歌朗诵会、即兴赋诗等等,既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3.在实践活动中弘扬传统文化

语文的学习离不开丰富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印象,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学生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实际生活中一一践行。例如,在学习了《社戏》、《端午的鸭蛋》此类体现作者当地民风民俗的课文后,教师就可以选择在相关节日来临之际组织相关的社会实际活动,如端午节之际带领学生开展包粽子比赛、观看龙舟赛等等,让学生感受传统节日的气息,并将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不断传承与延续,这样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是十分有益的。再如,在重阳节之际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为他们的晚年带去更多温馨与欢乐的时光,这样一方面能够弘扬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尊老爱幼的习惯,促进学生优良道德的建立。长此以往,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充分认识传统文化中值得学习的部分,并身体力行去弘扬与继承。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真正在教书的同时也做到育人。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传承下来的精华,教师自身应当认识到它对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中循循善诱,一方面帮助学生增加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与了解,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带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促使学生发自内心的继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在多元化的世界浪潮中深远传播,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小真.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8(50):55-5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融合初中语文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刚柔并济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破次元
融椅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