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中的兴趣培养探究

2019-09-10 02:25闫忠国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动力的源泉。在体育教学中,兴趣也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阐述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培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一、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积极备课、上课,引发兴趣点

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唯我独尊,课堂就会显得冷淡,学生感到压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在课前准备,课中调节,课后反思三个环节上进行教学改革尝试:课前认真备课,对教学结构要考虑气候、季节、天气的变化因素,课内教材的搭配要考虑学生全面锻炼及有利于对三基的掌握,运动负荷要依据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而灵活安排。同时努力挖掘体育教材中对培养学生兴趣有良好帮助的教材内容,用体育基础知识教材、队列队形教材、游戏教材、田径球类教材进行实实在在的培养。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课中灵活调节,学生站队冬天背风,夏天背阳,课的节奏和气氛的掌握和控制要得体,对课中的偶发事件或对违纪学生的批评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使课堂教学从逆境中走出来。在引导孩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形成良好心理基础的前提下,要有针对性的寻找激发孩子的兴趣点。课后要反思,课的质量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课内对学生的表扬是否使学生鼓舞,学生是否在乐学的氛围中学习,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学生是否得到了激励,只有尊重和爱护学生,学生才会与教师主动配合积极参与,课堂才会自始至终处于良好的情感环境之中。

二、形式多样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玩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游戏可以使儿童在体力、智力、交际、能力、感情等方面得到发展。尤其是小学生,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在小学阶段,学生大都童心较重,爱玩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因此,小学体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把教学内容转化成游戏的形式,让他们在“玩”中愉快的学,体现出寓教于乐的思想。就是要求体育教學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用灵活多样的游戏,寓教于玩,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游戏中学到体育教学内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特别是在课的准备部分,可根据学生神经中枢较易兴奋,好胜心强等特点,体育课可进行形式多样的准备运动,如“老鹰抓小鸡”“钓鱼”、游戏“巧过拦截区”、“跳过跑绳”、“鸡毛信”等体育竞赛游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果一堂体育课准备部分练习组织得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堂课就是成功的开始。

进行体育教学,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体育教师应懂得学生的心理特征,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三、讲励志小故事,让课堂有“力”

体育课的价值,除了让同学们强身健体,掌握必要的健身技能外,更重要的还要培养他们坚韧勇敢、团结拼搏等优良的意志品质,从而让同学们获得成长的力量。为实现这一目标,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际,穿插着给同学们讲些励志的小故事,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好办法。

例如,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的尴尬、讲许海峰夺得第一块奥运金牌时的振奋、讲北京成功申办奥运时的举国欢庆、讲中国健儿在奥运赛场上不断超越时的激情澎湃……让学生感受到源自体育带来的荣耀和自豪;为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教师可以给学生讲邓亚萍如何克服自身劣势,创造了乒乓神话;讲乔丹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篮坛飞人”;讲体操运动员桑兰如何克服运动伤害,笑面人生;讲肯尼亚的孩子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赤脚跑向了世界的一个个赛场……

四、培养自信,多鼓励

由于主客观原因造成学生体育水平参差不齐,基础较差的学生害怕做出的身体练习别扭好笑,在学习过程中不敢参与练习,敷衍了事。出现这种情况就会使得学生由不敢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发展为不爱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也就更无从谈起对其兴趣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方面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降低动作难度、加强个别辅导循循善诱,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发现他们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荣誉感,自信心。可运用激励机制,对学生取得的不同程度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及时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客观上就会促进学生的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可以多试几次。”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望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有某些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所以教师要极大地利用评价机制的正反馈作用,推动学生们不断进步,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之,在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中提高体育教育是增强学生体魄与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学生实现个性发展的具体要求,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创新改革新的教学模式,只要我们时刻留意,就会捕捉到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法,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坚持下去,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就会增强,对于实现个性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佟玲.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N].伊犁日报(汉),2008.

[2]郑林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N].廊坊日报,2005.

作者简介

闫忠国,一级教师,从教33年,研究方向:小学体育教学。

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教学兴趣培养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