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良好习惯之浅议

2019-09-10 02:54邓鑫
速读·上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学习气氛习惯环境

邓鑫

所谓兴趣,就是人们认识事物或爱好活动的积极倾向,它是一种求知的源泉、成功的动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兴趣是需要个性心理特征为前提,正所谓,好奇是获知的途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学生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兴趣的产生主要靠环境的熏陶,独特的生活阅历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与大家共勉,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以求共同进步与提高。

一、寓教于乐,让学生“快乐学习”

学习是一种及其复杂而艰苦的脑力劳动。但苦中有乐,如果做到快乐学习,就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极大的热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经验证明,在同等条件下,“乐学”的效果远胜于“苦学”。美国著名教育家洛克说过这样的话:“教导孩子的主要技巧是把孩子应做的事变成一种游戏”。所以,平时教师要多听学生的倾诉,并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讲述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一种意识——学习是愉快的、有趣味的。并让学生多参加校内外各种课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的兴趣,不要看到学生有一点空时间或多玩了一点时间,就又给学生多布置作业,当学生不高兴而勉强坐下来学习,那么他们对学习哪还有兴趣呢?有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压力对学生的成长发育和学习会产生抵触、消极的作用。科学家居里夫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规定孩子的学习时间,要求他们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作业,然后允许他们到外面去玩。这样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从小养成学习讲求效率的良好习惯。

二、扶持学生的多方面兴趣爱好

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不是那么稳定。一个学生只要有几次考好了某门学科,便会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正面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充实学生的大脑,启发其心灵,开阔其眼界,让学生的兴趣牢固地建立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之上。

学生学习兴趣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同的,到了初中,每次要考七至九科,学生的兴趣会出现一定的倾向,这是正常的,作为老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由于个人的禀赋,环境的熏陶等多方面因素,会产生不同的兴趣,这不能以老师的意志去决定学生的兴趣。做家长和老师的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来抹灭孩子的兴趣,而应当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捕捉他们的兴趣,只要这种兴趣爱好是健康的,那么老师和家长就要因势利导,加以培养,使其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多方面的特长。

三、创造一个融洽、良好的学习气氛和环境

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性格、兴趣、习惯的形成同学习氛围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孟母不惜多次迁居,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的学习环境。家庭环境和学习气氛也一样,干净的书桌、整齐的书架,营造了一种好学习、重知识的氛围。学生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會感到学习的气息,在无形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就释放了起来,学习的兴趣也就激发了出来。

从心理角度来讲,气氛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对人的情绪,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列宁家庭的故事就是一个较好的说明,其父在列宁小时候就让列宁提不同意见,允许他们争论问题,并能参加到大人谈论中去,这对列宁长大后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民主讨论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从发展的角度可以知道,父母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是建立良好家庭学习气氛的关键,父母热爱学习,把读书学习作为业余生活的主要爱好,把谈论学习作为家庭的主要话题,家庭就会自然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父母在灯下读书,讨论学习中的难题,互相祝贺学习上取得的收获,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乐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兴趣,会自觉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学习要求。学生的兴趣一旦激发出来后,还要不断强化,最终达到稳定,从而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好的态度、方法都要训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形成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其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运用,就如是出于本能,终身受益。

想要取得好效果与优异的成绩,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习惯。

1.按时作息,专注用功。

2.独立思考,运用动脑、动手、动口等多种感官的好习惯。

3.认真完成各科作业,不拖拉、马虎,并养成做完后检查的好习惯。

4.学会阅读,定时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四、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为主并给予积极真诚的评价

每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上只要取得好的成绩,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对学习或工作会更有信心和兴趣。如果一个父母或老师平时不过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只关注最后的分数,甚至有的家长还与孩子私下协议,实行奖罚等,实在不可取。我们说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合理的要求是必要的。要求过低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学生的要求要有一定的高度,就如从树上摘果子似的,跳一下就能摘下来,那才是最合适的要求目标。兴趣较高时,出一点有难度的题,学生经过努力又能做出来,如果学生能正确全面的解答,就会尝试到其中的乐趣,兴趣自然就会高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家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鼓励,指出他们的学习优势,不能让他们有任何的思想包袱,从而坚定学生的学习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习的兴趣。

总之,学生一旦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益处,学习兴趣就会更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较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爱上学习,他们就会步入知识的殿堂。

猜你喜欢
学习气氛习惯环境
习惯
上课好习惯
环境清洁工
好习惯
我的“散养”课堂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的教学效率
班主任工作浅见
漫观环境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