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情感渗透

2019-09-10 02:55王翠霞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语文教学

王翠霞

摘要:语文教学是以汉语言为方式进行思想和知识的传递,汉语言文字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最集中的表现,也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系所在。语文不同于数理,偏重于感性教学,在知识性教育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文化素养的陶冶,文化素养包括人文素养、道德素养等等方面,文化素养的养成是语文连续性教学和情感渗透教学的结果。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把情感渗透于语文教学中更有益于激发学生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渗透;素养陶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7-0274-01

语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学思想、处世哲学和文人智慧的结晶,是现代教育教学中每一位学子开启其他社会和自然学科的钥匙。在如今的教育体系中,语文不仅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更凸显出指导性、引领性的作用。语文教学不单单为了教会了学生读书习字,更是让学生学会了思考,此外还通过情感渗透,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德美人善、不屈坚韧的人格和品质,这些品质素养对与学生的长远发展极其重要。

1.情感渗透的重要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在谈到情感教育就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撒在这块土地上”,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情感对于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而对于语文这一学科来说,情感更是其教育教学的灵魂所在。在我国当前教育体系下的任何一个教育阶段,语文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启蒙,到成人教育,语文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却发挥着同样的功能。语文属于社会文化,与自然学科不同,偏重于感性,感性的发挥便需要情感的投人,情感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着学生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甚至生活和工作奠定人文素养基础。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更好地引导学生流露最真实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觀是教学三维目标,其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和感染。

2.语文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方式

用于教学的语文素材和文本将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共同步入到语文的世界当中,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自己情绪感染和情感的引导,潜移默化、深远持久地影响学生。想让学生能过更好地理解情感、体会情感、表达情感,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地展示,给学生展示热情饱满的自我。如果没有情感的渗透,语文便会成为艰涩乏味的一行行文字,如果将情感渗透到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做到以情动人,才可以让学生领悟,做到以情修身,不仅培养了语文表达能力,而且还走进了学生内心深处。如此这般,语文教学便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1 社会化情感的带入和铺垫

课堂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基于语文教学文本,教师把符合文本的情感渗透到教学中,从而起到抛砖引玉和情感氛围营造的作用。众所周知,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很多关于亲情的文本,胡适写的《我的母亲》、朱自清写的《背影》,当然,还有古人写的诗词,孟郊的《游子吟》,这些教学素材,都包含情感,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纵向或横向的素材联系,把情感融入课堂,用饱满激情的语言让学生体会亲情,进行相关引入。例如,可以将《我的母亲》和《游子吟》相联系,<游子吟》很多学生在小时候便会吟诵,并且懂得其情感内涵,以《游子吟》作为《我的母亲》教学的引子,采用一些排比句或比喻句等有情感力量的语句重申母爱的细腻与伟大,营造情感氛围,渲染亲情,为《我的母亲》这一篇文本的教学作铺垫。对于一个语文教学素材所蕴含的情感解读非常重要,往往学生很难把握素材当中微妙的情感,这便需要教师来进行情感的引入,将情感渗透其中,将情感态度与价值体验融入到教学的点点滴滴中,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2.2 哲学性情感的渗透与升华

其实,社会化情感的自然带人,是一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素养,而在社会化情感的基础上,语文还有着很强的哲学性情感。所谓的哲学性情感就是一个包含除亲情、爱情、友情等私人情感之外的对集体、对社会的情感集合。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而哲学性情感便是三观的基础所在。如,在语文教学文本中有着闻一多所写的《七子之歌》,当讲到这一内容时,便可以结合历史目隧“七子”与祖国母亲离散的原因,从而让学生铭记历史,将爱国的情感融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讲述革命前辈为了让“七子”回归祖国母亲怀抱而展开的浴血奋斗,从而让先辈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浸润每一个学子的心田。

3.结语

语文的教学,不仅在于简单的传文习字,更在于通过情感的渗透,让学生从语文文本素材感受生活、陶冶情操,并融入内心情感,表达真实感受,然后回归到课堂上,带人情感对素材做出充分的理解。通过社会化和哲学性的情感渗透,让语文素材活起来,让情感如春风化雨般滋润学子的成长与成熟。

参考文献:

[1]刘国军.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学周刊.2019,(05),82-83.

[2]曾爱华.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06),115-119.

[3]刘春辉.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J].江西教育,2018(33):48.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语文教学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学习情感研究
一切景语皆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