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春天的希望

2019-09-10 06:25钟彩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69期
关键词:智力障碍随班就读研究策略

钟彩珠

【摘要】智力障碍学生就是智力发育水平比一般儿童低的孩子,目前为止,大多数智力有障碍的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随班就读。作为教师,就要根据随班智障学生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及干预策略展开教育。不歧视不放弃,循循善诱,挖掘亮点,关爱他们,引导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随着自己的同学,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健康成长。

【关键词】智力障碍;随班就读;研究策略

智力障碍儿童就是智力发育水平比一般儿童低,感知、记忆、语言、思维等能力出现发育障碍的孩子。这是一个特殊的,极待关注的群体。对于这一类儿童而言,接受教育的最佳模式是什么呢?目前为止,大多数智力有障碍的儿童都选择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随班就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随班就读。

有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进入特殊学校而被贴上特殊标签的顾虑。让它们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对促进他们和正常学生的一体化,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及其社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融合。

一、个案情况

小锶,女,2006年10月出生,现就读于萝峰小学六年五班。一年级刚入学时就发现她与班上大多数同学不一样,语言表达能力差,反应比较迟钝,无法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习有明显的困难。平常她不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动不动就哭。家长在早期也发现自己的孩子有点异常,于是带着孩子到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锶的语言智商为63,操作智商为77,全量表智商为66,总智力比1.20%的人好,比98.80%的人差。经教育局审批,把这个孩子定位为智力障碍随班就读儿童。

二、成因分析

1.家庭情况

该生的父母都是个体户,父母经营着一个水果摊,文化水平不高,平时生意很忙。对于孩子,他们平时只注重物质上的关爱,却忽视了心理引导和情感的传输。孩子放学就进了托管班,课余时间就自己玩耍。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孩子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教育,越来越自卑,内向消极的心理越来越明显。

2.生理、心理及智力情况

该生在身高,体重等方面的生理特点与同龄的学生没有很明显的差别,但她的性格比较内向,虽然能与同学交流玩耍,但其行为和语言常引起同学的嘲笑,因而比较自卑。她的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和记忆力也比较差,理解和反应比较迟缓。

3.适应性行为

该生在生活上能自理,能照顾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能跟着做广播操和眼保健操,虽然动作不协调,但能跟着节奏完成,她的课间也会跟同学嬉戏玩耍。

4.学习能力分析

该生的语言能力差,识字量极少,很多时候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她的数学逻辑思维极差,只会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英语几乎是空白状态。但是她在劳动技能方面却比较好,能够进行简单的清洁打扫、收拾书桌等。她很爱绘画,课堂上她不想听课就会选择画画,或者玩其他东西。

三、教育目标及干预的策略

根据该生的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远低于正常的儿童的特点,确定教育目标及干预策略。

1.有计划地开发智力因素,例如,语言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理解能力等,通过日常的教学活动,创设情景和氛围,创造成功的机会。具体为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和句子,只要能够会听会读即可。同时,要逐渐掌握简单书写规范,要求会写字。在数学方面,要求能做最简单的计算。

2.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训练。例如,自信心,注意力,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尽可能地使该生正常参加学习活动。上课多留意,下课多关心,帮助孩子训练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树立起自信心。

3.有针对性地对行为能力,自理能力、劳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使该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认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自发努力学习。同时,通过训练,该生在与同学的情感碰撞中,产生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欲望,进而培养其语言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策略实施及效果

1.循循善诱,开发智力因素

智力障碍的儿童随班就读,其在成功机会上明显少于正常学生,因此不能与其他正常学生比较,不能一刀切,要考虑他们的智力与能力。在日常教学中,要对他们因材施教,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在语文课中,笔者会要求智力正常的孩子背诵课文,而要求小锶只会读就行了;在布置作业时,要求智力正常的孩子完成五道题,而小锶只要选做其中一题就可以了。

记得在一节语文课上,笔者要请学生朗读一首小诗。突然,发现小锶怯怯地举起小手,笔者惊喜着,毫不犹豫地请她读。笔者多希望她能顺利读完,好好地“威一回”。可是,她沉默了好半天,终于颤颠颠地出声了,没想到短短的四句诗,她磕磕巴巴地根本读不下去。有的同学开始小声地发出笑声,还有的学她说话。笔者急了,待稍稍平定了心绪之后,对小锶说:“你敢于举手,我猜你昨晚一定是预习了,今天没读好,是太紧张了吧?老师陪你一起读。”这时,笔者发现她的尴尬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双眼发出的期待目光。朗读声起,笔者故意把声音读大一些,她轻轻地跟着,慢慢地。笔者故意把声音读轻一点,她那并不流利的语言充满感情地回荡在课堂里,多么好听。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声,她一扫之前的无助,羞涩地笑了。从此以后,经常看到她大聲地跟着大伙儿朗读,有时候还声情并茂的。

学写汉字是智障儿童的一大难事,小锶刚学写字时,总是把字写在田字格的一角,生字抄写总是乱七八糟,无论怎样讲解示范地讲无济于事,笔者只好换一种方式试试。放学后,把她单独留下,给她讲田字格的“故事”:“一个田字格就好像是一间房子,每个生字就是一个客人。你看,如果只让客人住在房子的一角,多不舒服啊!怎么办呢?我们要把客人的手脚张开,填满房子,好吗?”她似懂非懂,笔者因势利导,手把手教她把笔画写在适当的位置上。看到自己写出的第一个像样的汉字,她甜甜地笑了。然后,她像上了链条一样,认真写了一个又一个字。现在的她不仅能在田字格正确地书写,也可以在单行本上写字了。

2.挖掘素質亮点,培养参与意识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有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在我们面前有一堆掺着碎石子的劣质土壤,它勾不起任何人耕种的欲望,可是有地质工作者,经过勘察,在地下发现巨大的宝藏。随班就读的智障儿童就如这一片劣土,需要老师去勘探和发现。小锶智力低下,学习成绩一塌糊涂,但她乐于助人,特别爱劳动,班级荣誉感强。于是,笔者让她当劳动委员助理,每天负责班里的保洁检查工作。她很负责任,只要发现班内有纸屑垃圾,就会立即打扫掉。笔者经常在班上表扬她,一段时间之后,发觉她各方面的能力都提高了,每天的书包都收拾得整整齐齐,人也开朗多了,正能量在她身上散发出来。有一天,天气很冷,笔者看见她撸起了袖子,一双小手冻得通红,便问她干嘛去,她咧开嘴笑着说:“我把垃圾分类的两个垃圾桶拿去清洗了,老师你看。”说着便打开了桶盖,笔者眼睛不自觉地湿润了,多单纯的孩子啊。笔者把这件事情当作典型,在班上进行了一番正面教育。

对于特殊的随班就读生,我们只要坚持正面教育,鼓励为主,耐心细致地挖掘其闪光点,扬长避短,就能让智障学生战胜自我,甚至还可以改写整个人生。

3.用爱消除自卑,用包容树立自信

一个智力有障碍的孩子在普通的班级里学习,就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要让这个特殊的儿童时刻感受到理解、尊重和关爱,只有这样,她才能逐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

①巧妙安排座位。对于智力障碍儿童而言,其位置安排一定要在教师的视线有效控制以内,最好在前排,而且不能让她孤独地坐着。这样,有利于老师关注该生的听课情况,她若碰到困难能及时提供帮助。

②开展“一帮一”的助学活动。根据智障学生的性格特点,可以安排一位学习成绩较好的班干部与之成立助学小组。笔者根据小锶的个性特点,安排了班长小璐帮扶她,对简单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辅导。一段时间后,笔者发现小锶能完成一些简单的计算,对一些简单的词语能听写了。同时,笔者还发现班上有几个热情的学生也加入了帮扶活动中,她们在空余时间,主动为小锶提供学习帮助。小锶在这种被尊重、受重视的氛围中学习,自信心大增,对学习也有了很大的积极性。

五、研究反思

随班就读学生是学校里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教师一定不能放弃,要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耐心,要始终相信是种子就一定会发芽。大自然中万物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的,不管大小强弱,都有各自的优势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样的,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只要教师重视智障学生的主体性,关爱他们,引导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有目的地开发智力,提高能力,他们就一定会随着自己的同学,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健康成长。

笔者始终相信,上帝关了他们的窗,一定会为他们打开一扇门的。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春天的梦,在他们的梦里,迟开的花儿也一样芬芳。

参考文献:

[1]刘全礼.随班就读教育学[M].天津教育出版社.

[2]华国栋.特殊需要儿童的心里与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

[3]覃海琪.随班就读的几个问题[M].中国特殊教育,2000(3).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随班就读研究策略
试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措施
论政府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中的职能
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调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研究
试论如何使高中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物理知识
研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障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艺术治疗在智力障碍、自闭症人群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解决对策